书城文化武士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
18296900000003

第3章 正直与公正

在此我们要弄清楚的是武士行为规范里最令人信服的准则。一位著名武士将其定义为下决心的能力:“正直是在某项行动中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的能力,该赴死时就赴死,该攻击时就攻击。”另一位武士作了如下谈论:“正直就是赋予人坚定品格和伟岸身形的骨骼。没有正直,正如同没有骨骼。”

即便是在封建制末期,长久的和平给武士阶级带来闲适的生活,随之产生各种形式的挥霍与各种成就的文艺,“义士”(一个正直的人)这个词也依然被认为高于任何表明掌握学识或艺术的称谓。

在将狡诈虚伪当做军事技巧、将彻底的谎言当做战争谋略的时代,坦率诚实,这一男子汉美德是熠熠生辉的宝石,受到最高颂扬。正直是另一种武德、勇猛的孪生兄弟。不过,在谈论勇猛之前,让我多花点时间说说“义”的一个派生词。起初它只是稍稍偏离词源,然后渐渐远离,直到在大众接受的过程中它的意义被改变——我说的是“义理”,字面意思是“正确的道理”,而随着时间改变,它的意思是公众舆论期待任职者应完成的一种笼统的责任。以后,我们谈论义理,指的就是我们对双亲、对上级、对下属乃至对社会等所负的责任。

义理的根本意思莫过于职责。人们制定义理这个权威很正当,因为如果爱不能很快产生德行,那就必须有诉诸个人智力的素质,并且必须激发他的理智,说服他相信正确行事的必要性。从这个意义而言,义理是一位严格的任务监督者,手执桦条(准备鞭笞惩罚),驱使懒惰者尽职。我认为义理是人为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在人为的社会里,出生的偶然及不当的偏袒构成了阶级差异,家庭成为社会单位,年长的人比有才的人更优越,而自然的情感必须屈从于专断的习俗。用过了头或达不到“正确的道理”,义理会变成可怕的错误名词,它的羽翼庇护了各类诡辩与虚伪。倘若武士道没有对勇气的敏锐而正确的认识,没有无畏坚忍的精神,义理会轻而易举地变成滋生懦弱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