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日本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18298400000004

第4章 封建制度与佛教思想

日本六十年前封建时代的社会阶级制度,差不多是现代的中国人所梦想不到的。佛教爱人爱物无抵抗的精神,在日本封建时代一变而为牺牲的争斗精神。把“罗汉道”杀内贼的工夫和在杀外敌的上面,也就和武士道没有冲突。一个宗教的制度思想的变迁完全适着社会生活的要求。同是一个宗教,他所行的地方不同,所支配的阶级不同,他那一个宗教的思想和制度也就完全跟着变易的。

我们要在日本的纯文学里面去看佛教的感化材料是多得极了,本来日本吸收中国文化,一大部分是由佛教来的。在民间的文学里面,在贵族的文学里面,我们都看得出很多的佛教关系来。就是日本最古的一种“能乐”,这是和“神教”有密切关系的,而他们后起的谣曲,有许多题材是采诸佛教里面的故事传说。可是我们在任何方面,都看得出日本人的佛教思想绝对和中国的两样。他们的佛教,在贵族里面确是含着不少积极的牺牲的精神,而在民间方面,又含得有不少的人情世态的趣味。

印度的佛教经过中国传入日本以后分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神佛对立的时期。本来日本人是崇拜神教的。神教是宗法社会里面必然应有之义的祖先崇拜。这种拜神思想本来是很幼稚的,然而部落的权力渐渐扩大,到得诸部落统一于一族的时候,当然要生出一种调和的理论、组织的体制来。这两种不同的思想,在政治和社会上不容易调和。一个是世界无差别,一个是九族分亲疏;一个是冤亲平等,一个是正名定分严礼重刑。久而久之,应于他那社会的必要,不能不想出种种的调和方法来。在实际的势力上要把幼稚的拜神信徒拉到佛寺里来,便先在理论上把佛教的信仰投降到“神”的威力下去,这一种的混合信仰便由此而生了。这是第二个时期。

日本人如果是弱者,如果四围有了强固的信佛威力,这神教的信仰或者就会绝灭了,然而四围的情况不是如此,日本国内的情况也不是如此。所以随着汉学的进步,封建制度的完成与武家势力的膨胀,日本古学派哲学突然创兴起来。直到日本维新的时代,日本民族一方面抛弃了“日本三岛的封建制”,而加入“地球的民族封建制”下去活动,一方面就是严密地定出神佛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