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名人谈文化艺术
1841600000002

第2章 李白

铁杵磨成针

李白的进取精神特别强,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他下了很大决心,同一位好友住到成都附近的青城山去,专心攻读,博览群书,钻研诗文书法。他在青城山,一连苦读了好几个年头,都不曾进城去闲逛一次。

但是,少年时的李白在学业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动摇。他在四川眉州象耳山读书的时候,一度对学习的艰苦和紧张适应不了,曾想中途放弃学业,做一个自由自在、恣意飘游的浪子。

一天,他决心离开象耳山,正走到山下小河边时,遇见一位头发花白姓武的老大娘蹲在河边磨铁杵。李白非常奇怪,走上前去问大娘在做什么。武大娘指着铁杵说:“我要把它磨成针。”李白以为老大娘在拿他开心,不相信老大娘的话,问道:“这么粗的一根铁杵,能把它磨成针吗?”老大娘意味深长地对李白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了不觉一旺,顿时感慨万分,独自一人在河边沉思良久,从中得到极大启发。于是,他又坚定地往山里走去,决心继续归山终业。从此,“铁杵磨成针”成了李白的座右铭。

李白沉香亭咏牡丹

李白的沉香亭咏牡丹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说的是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演唱旧词?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

李龟年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

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拖到马上,到了宫门前,又用几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见李白烂醉如泥,便叫侍臣搀到玉床休息,吩咐端来醒酒汤,杨贵妃叫人用冷水喷面解洒。李白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忙乱一阵,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唐玄宗叫他快作诗助兴,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已经写成了《清平调》词三首: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人,人即花,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帝恩。从结构上看,第一首从空间写,引入月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写,引入楚襄王阳台,汉成帝宫廷。第三首归到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以第一首春风与第三首春风,遥相呼应。

古人对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好评如潮,称其为“语语浓艳,字字葩流”,清人沈德潜也说:“《清平调》三章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绝世丰神。”三首诗,时而写花,时而写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语似浅而寓意深,无怪乎深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