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名人谈文化艺术
1841600000007

第7章 辛弃疾

巧填中药词

辛弃疾才思敏捷,诗词俱佳;他的妻子也多才多艺擅长词章。夫妇俩天涯海角,鸿雁往来,托药寄情的轶事在文学史上传为美谈。

辛弃疾新婚不久就辞别妻子,奔赴抗金战场。但思乡念妻之情,从未淡漠。夜深人静,对冷月星斗,难入梦乡,于是挑灯夜书,以中药名串成《定风波》一词,遥寄娇妻,以抒情怀。词曰: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药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苁蓉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缩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不久,他接到妻子的回信,拆开一看,竟也是用中药名填成的一首词。词曰:

槟榔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谁使君子,寄奴生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芨书,茹不尽黄连苦。豆蔻不消心头恨,丁香苦结雨中愁。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

柔情离绪,托药遥寄。辛弃疾夫妇也算是词林伉俪中“前无古人”的佼佼者了。

活捉叛徒

山东有个农民叫耿京,他带领了一支起义军,经常打击金兵。辛弃疾也是山东人,他非常敬佩耿京,就组织了2000多人,加入了耿京的队伍。

起义军在耿京和辛弃疾的领导下,常常打胜仗,参加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久有了二十几万人。耿京就派辛弃疾到南方去和南宋联系,好联合起来把金兵赶走。谁知道起义军里面出了一个叛徒,叫张安国。他乘辛弃疾不在的时候,暗杀了耿京。起义军没有了领袖,就这样散掉了。

辛弃疾从南方回来,叛徒张安国已经逃到金国的兵营里去了。辛弃疾心中既悲痛又愤怒。他对同伴说:“我们一定要活捉张安国,为耿京报仇!”同伴中有人说:“张安国躲在敌人的兵营里,那儿驻扎了5万金兵。咱们只有几十个人,怎么去捉他呢?”辛弃疾叫道:“5万!就是50万,我们也要闯进金营,杀了这个叛徒,为耿京报仇,为老百姓报仇!”

当天晚上,辛弃疾挑选了50名勇士,个个骑上快马,带着刀剑,向金营直奔而去。快到金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们下了马,把马拴在树上,然后趁天色已晚悄悄地摸进了金营。

金营里灯火辉煌,张安国正在跟两个金将喝酒猜拳。他们看见辛弃疾和勇士们拿着刀剑冲进来,吓得魂都没了。张安国赶紧钻到桌子底下,两个金将急忙举起椅子抵挡。勇士们一拥而上,把两个金将连人带椅子砍翻在地。辛弃疾一个箭步飞上前,把张安国从桌子底下揪了出来。

张安国抱着个脑袋,直喊饶命。辛弃疾用剑指着张安国骂道:“你这个叛徒!耿京哪点对不住你?”张安国吓得浑身打颤,说:“我……我错了!”

辛弃疾冷笑一声说:“错了?来,绑起来,带回去办罪!”

大伙儿一拥而上,把张安国绑得结结实实,拉出了营帐。

营帐外面站了很多金兵,看辛弃疾他们威风凛凛,谁也不敢上前。

辛弃疾把叛徒绑在马后头,不慌不忙地跨上了马,喝道:“谁敢上来,就要他的狗命!告诉你们,我们的10万大军就要开到。想活命的趁早投降!”说完就带着勇士们冲了出去。等金国将领派兵来追的时候,他们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叛徒张安国终于得到了他应得的下场:被砍掉了脑袋。

辛弃疾活捉叛徒张安国时,才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