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1843700000054

第54章 司马迁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芝川镇)人。史官世家。早年遍读史官藏书,走遍天下名都大邑。后承父职,任太史令。因替人辩护,触犯汉武帝,惨遭宫刑之祸。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此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优秀传记文学巨著,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有深远影响。

司马迁是汉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史记》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被鲁迅称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毛泽东非常熟悉司马迁的故事,高度评价《史记》。他说:“像《史记》这样的著作和后人对它的注释,都很严格、准确。”(《党的文献》1994年第5期)1963年1月,他读了新版《史记》,写了一个批语,说它的“标点及注解,都很醒目,好看”,(《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38页)且选择了其中的《项羽本纪》,推荐给政治局常委们阅读。1973年9月,他在饭桌旁与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述司马迁政治上三起三落故事,不无感慨地引用《史记》几句话: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1976年2月,在病床上他又念了这句话,还说:这是《史记·汲郑列传》的话,如今像汲长孺、郑当时这样的好人不多了。

爱屋及乌。毛泽东高度赞扬司马迁。1949年12月,他在赴苏列车上得悉翻译师哲是司马迁韩城同乡人时,随口就背诵了《报任安书》中的一段话:“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作也。”接着还说:在这里,与其说司马迁在感叹厄运对人精神世界的砥砺,不如说是在抒发自己的一种情怀,一种抱负。又说:真正的信史自司马迁始,“史学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有人说中国没有宏篇巨制的史诗,怎么没有?司马迁的《史记》难道不是一部有着广博学识、深刻目光、丰富体验和雄伟气魄的史诗!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又多次提及司马迁的刻苦精神:司马迁受腐刑乃发愤著《史记》,这些人是有一肚子火才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