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梦圆景泰蓝
19392700000052

第52章 苏杭归来

北平南方一行的商务往来,材料,货色和行情都有了了解,也为今后业务一一落实。总之,该见的人都见到了,该办的事儿也都办妥了。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任务已圆满完成。

回到客栈,北平问德风,“德风啊,你这景色都看得差不多了吧?”

“差不多了,太远的地方我也不想去了,跋山涉水的,也怪累的。”

“那杭州的城里还去吗?要不咱明天再去转转城里?”

“那就去转一圈儿,也看看市井人家和店铺,以后也不会有机会了,”转身又问北平,“哥,你的事儿都办妥了吗?”

“办妥了。今儿啊,人家沈老板听说你也来了,就特地来请你吃饭的,来感谢你当初的慷慨之情。”

“他也是个有心人!”

“生意人,南方人就是这样比较那个一点儿。”北平知道德风想说什么,“在商场上几十年了,也不容易。这不,大部分生意都交给了儿子,眼下他可以轻松一点儿了。”

“一下子退了下来,会有点儿不适应的。”

“这不是还管着一个街面铺子,也有个过渡,挺好的。只是不到处跑了。”

“这也不错,东跑西颠地劳累了一辈子也该享享清福了。”

“好了,不说他了。我们明天就去城里转一圈儿,咱就再看看城里的街景?”北平建议。

“那一定与京城有很大差别的!”

“看看你就知道了。说实在的他们的建筑风格与北方有很大差别,苏州你不是也去过了,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他们的房子就是有点儿低矮,比起北方来说还是有点儿单薄,对吧,哥?”

“是这样。看看乡下,低矮的茅草房,难以想象刮风下雨,冬季下雪的情景会是如何?”

“是啊,哥,他们城里的房子也都是一层木板,咱们从苏州过来时不是都看见的。”

“也是,不过他们夏天太热,四处透风更加凉快吧。你这一路上看了那么多,也画了那么多,素材可积累了不少吧?”

“那可是,收获太大了。真该早些出来看看,以前就家乡和京城那么一点点地方,走的地方太少,坐井观天,孤陋寡闻的,不知道外边儿是什么样子,知道的也就是道听途说与自我想象来的,面也太窄。这次出来,真长见识。那得谢谢大哥!”

“那好,咱后儿个就打道回府!你去收拾收拾吧!”

“没什么收拾的,就这么点儿东西,雨伞、包袱和那吃饭的家伙笔墨纸砚。”

“好,那我先出去一趟,买点儿东西给家人带去。”

“都买些什么呀?”

“一些当地的糕点呗,也不枉你嫂子和孩子们的记挂。”

“哥真是个细心人。咱不是明儿个还要进城吗?在城里买不是一样吗?”

“今天买了,明儿个咱就轻装上阵了。”

“那我也跟你去,也不枉白来一趟!也带点儿特产给他们尝尝!”

就这样,两人就近的几个店里买了酥饼,云片糕,糖藕片,五香豆之类的好带一点儿的地方特产给孩子们尝尝。也带几包西湖龙井给长辈和朋友。

第二天,哥俩吃了早饭就进城去了。两人叫了一辆人力车,首先来到了杭城的宋时的老街,白墙黛瓦,花格木窗,凉亭阁楼,花园雕楼,庭院水井,一幅十足地道的市井味儿的地方。街道小巷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南方百姓的人情冷暖。街道两端的店面众多,店居两用,楼下开店,楼上居住。各具特色的小馆子,琳琅满目。日日忙碌,维护着一家人的饭食衣裳。

接着又来到河坊街,旁边正好有一条小河从旁边流过,清水依依,人流攒动,别是一番景致。河边有人儿洗碗洗菜,淘米杀鱼,还有洗衣晾晒的,有说有笑,谈论着应景的话语和眼下的手中活儿。街市的店面人来人往,临时摆摊的小贩叫卖声不绝于耳,各式人等穿流其中,显得好不热闹,就像是乡下集市的场面。

不觉得就到了晌午,眼见着街边的美食两人也都觉得走累了,看饿了。北平看见一个小摊位上的小贩正在忙着做一种糕点,于是,就过去问道,“劳驾,您这是豆沙包吗?”

“是的,先生,”看了看他俩,“要不要来几个尝尝?”

“好,有肉的吗?”

“有!”

“那就来两笼!”

“我们叫客,先生!”小贩解释说。

“好,那就来两客小笼肉包子!”

“再来两碗那个粉丝汤。”德风也喊道。

“好来,您先坐一会儿。刚出笼小笼包子,新鲜的京粉肺头汤,百烫百烫啊!”小贩一边忙活一边儿叫喊着招引顾客的注意。

“那就太好了,快上吧!”看着小贩揭锅盖了北平喊道。

“真是小的可以,第一回看见!”德风看见上来的两笼包子,“一口一个!”

“对呀,就是这样吃!”

“这兩屉怎么够?得再来兩屉吧?”

“好,那就再来兩屉!”

看着两人的吃相,两人饭量,小贩也着实有点惊讶!

两人吃完了小笼包子,喝完了粉丝汤,觉得精神也好了,力气也足了,又坐着歇了一会儿。攒够了脚力,两人就慢慢地边走边看边说地一路就回到了客栈。

北平对德风说,“老弟,咱可就结束了天堂之旅了。明儿咱就要回去了,想想看,还有什么遗憾不?”

“哥,瞧您说的,我心满意足了!”满意地说,“这次南方之旅,真是太有收获了,也感谢兄长的一路照应!”双手抱拳。

“说什么感谢不感谢的?咱们是谁跟谁呀?咱可明儿要走了?”

“好,咱明儿回京!”

“这儿可是丝绸之府,那丝绸可是天下闻名的。也不给弟媳买件衣裳穿穿?”北平给德风建议。

“在哪儿穿?什么时候穿?你逗我玩儿呢?我们那村里能穿得出去吗?”德风说,“您呢,哥。您给嫂子买了吗?”

“以前买过,买过好几件呢!她平时也不穿。”

“我呀,买了几把扇子,很便宜。就是那种圆圆的树叶扇子,也算是个纪念吧。”

“噢,那才值几个钱呀?”

“不能论钱的,那是个心意,心意!”

“你呀。”

隔天,哥儿俩收拾行装,乘船沿运河一路上北。顺风顺水,杨帆助力,帆借风力,舟水伊伊。经过个把月的时间的游山玩水,且走且行,看景观胜,看景观胜,顺风顺水地回到了京城。

一日后晌时分看到德风房间的窗户开着,老掌柜知道一定是德风回来了。便上楼来到德风门口,见门儿开着就走了进来,可并没有看见德风人的影子。正在惊讶之际,又忽地听到走廊里传来了德风的脚步声,一回头见德风正在阔步向这边儿走来。两人一见面,双方不约而同地,呼叫起对方,“德润哥!”

“德风,你回来了!”

“是啊,这不刚到,我就到您的房间去了,可敲了半天门儿,没有动静,这不就下来了,”手里还拿着一包茶叶和云片糕,“顺便买了点儿东西给您尝尝!”

看到茶叶,德润开口说道,“一定是西湖龙井对吗?”

“那是一定的,也不知味道怎么样呢?”

“泡一杯不就清楚了吗?”

德风忙着找茶壶,“这好些天没用了,还得洗洗才行!”

“不忙,回去我再喝吧!快跟我说说去苏杭的情况!”老掌柜急切地想知道这些日子以来德风的有关情况。

“您先坐下,这光站着不嫌累呀?”德风赶紧指着桌边儿的太师椅说。

“啊,哈哈哈,你看,光急着打听你的情况了,”老掌柜笑着坐了下来。

两人正说着话儿间,花儿提着一壶开水进来了,“哥,开水来了!”抬头看见老掌柜,“哟,老爷也在啊!”

“嗯,花儿啊,给你哥烧了一壶水呀?”

“是,我想,他刚回来,应该需要。”

“正好,花儿,快去把茶壶给我洗洗干净,下一壶我刚买来的西湖龙井,让老爷尝尝!”德风吩咐着花儿。

“好,我先把开水给你冲上,”花儿把开水壶涮了涮,就冲上了开水,接着又拿着茶壶就出去了。

“德风啊,快说说你的苏杭之旅,”老掌柜又提醒德风。

“德润哥,这次出去真是开眼界啊!没见过这么好的地方,那山水,那风景,那亭台楼阁,真是与我们北方有太大差别了,”德风感叹。

“是呀,那可是人间天堂,是个好地方!南方水多,人也聪灵,吃喝都不同,只是不太习惯。冬天太阴冷,夏天又太潮湿闷热。”

“是啊,水多就湖多,景多,桥多,故事传说也多,大小园林也多,且都很精致。我印象非常深刻,好些地方令人难忘,”德风很是兴奋。

“有没有什么想法?”老掌柜他急切想知道的。

“哥,您是说,设计?新的设计?”德风立刻反应了过来。

“是呀!”

“还没有,”见老掌柜有点儿失望,德风心中一怔,接着又转身拿出他的画夹,“哥,您看!我记录下了许多美景和佳作。”

老掌柜接过画夹,一边翻看一边夸赞,“有这么多呀,好,的确是好!”气氛显然缓和了许多,脸上明显有了笑意。

“我打算设计一组西湖美景,再配以绝美建筑,您看好吗?”力争让老掌柜高兴。

“当然好了!我等着看你的设计了,”心情更有了明显的改变,然后站起身来,“我先回去了,这些天也不知怎么了,总是感觉累得慌,浑身上下不得劲儿,”拿起桌上德风送他的茶叶和糕点,“谢谢了!你也休息一下,长途跋涉的,好好歇歇!”

“不喝点儿茶水吗?”有点儿尴尬。

“不喝了,走了!”

“唉,德润哥,您还是多注意点儿身体,也早点儿休息!”

“嗯,好!”一边走一边挥挥手,“忙你自己的事儿吧,你也早点儿休息才是,这刚回来。”头也不回地走了。

“嗯,好,哥,咱明儿见!”

一会儿,花儿提着洗好的茶壶进来了,“唉,老爷呢?这水还没喝呢,就走了?”有点儿不解。

“等你的茶水等不来了,口干的等不及了呗!”半开玩笑地说。

“真不好意思,”转身又问德风,“哥,都收拾好了?”

“我自己的东西又没有什么可收拾的,屋里也不脏。”

“我过两天就上来收拾一下,开开窗,通通风,擦擦桌子,扫扫地嘛的,自然就不会脏了。”没有得到夸奖,有点儿失落。

“我知道,一定是你帮哥弄得,那就谢谢你了!”

“拿什么谢我呀?”花儿一边冲着茶水一边说。

“自然有了,”拿出一包糖藕片,一包云片糕,“给你,小馋猫!”

“还真有啊?”惊讶地问。

“那自然了,还能忘了你呀?你平时帮哥那么多。”

“这算是报答我吗?”举起那两包东西调皮地问。

“什么报答不报答的?要不要?不要就给我!”假装要拿回来似的。

“送给人家的东西还能要回去的?”打趣地问,“哥呀,南方好玩儿吗?比咱这里好吗?听说那里的女子都水灵的很呢!”

“要是有机会呀,你自己去看看呗。”

“我可没有那么好的福气,能来到京城还是哥哥带我讨着饭来的呢。”

“你也可以再讨着饭到南方去试试啊。”德风逗逗花儿。

“我才不去呢,到哪儿还能再遇到像您这样的好哥哥呀?”

“好了,好了,就你嘴甜。你再去给我提壶热水来,我泡泡脚,解解乏!这都在家里了,总还感觉是晃悠呢!”

“那是还在船上的感觉呗。好,我去去马上就来,这会儿水可能都烧开了,”说着就忙忙地下楼去了。

德风喝着刚刚泡好的茶水,细心地翻阅着自己这次南方之行的速写画册,一张,两张,三张……一边翻一边思考着……

花儿提来了热水,看他那么聚精会神地想着事儿,也不好打搅于他,便悄悄地配好了洗脚水,放在他的脚下,脱去他的鞋袜,将脚泡进了热水之中,德风这才意识到花儿的动作,“哟,花儿,别介,我自己来!哪能让你给我洗脚呢?”

“哥,你忙你的!还跟我计较什么?”花儿继续着她的动作。

“好了,好了,你去忙你自己的事儿吧,花儿!我自己泡一会儿就好了。”

花儿只好站起身来,“要是凉了你就再加点儿热水,”又把热水壶放到了跟前儿,顺手拿过一条擦脚巾,“给,泡好了别忘了再擦擦!”

“好了,谢谢了,花儿!去吧!”抬手示意她,“出去也帮我把门儿带上!”

“嗯,好!我下去了。”拿起了桌上的礼物。

“嗯,明儿见!”

花儿走出去又回过身来,探头看了看德风,“明儿见!”

德风又向她挥挥手,又补充了一句,“别一个人都吃了,给你哥留几个尝尝!”

“他呀,不喜欢吃零嘴儿。”故意这样说。

“看我下一次还给你买东西不?”德风也知道花儿是在说着玩儿的。接着门儿“怦”的一声关上了。

花儿走后,德风想到刚才老掌柜的反应,知他还是对自己没有什么行动不太满意。德风笑着摇了摇头想,他也太急了点儿。

接着,德风拿过自己从南方一路上的写生,看着,思索着,构思着自己的设计。脑海里不断地翻腾着各种画面,那园林、那景色、那山水、那街景,像拍照一般,一张一张飘然而过。忽然间,有了灵感。赶忙摊开他的纸张,一起身,把脚下的盆子踢翻,这才记得自己在泡脚呢。急忙把脚丫子擦了擦,把地上的水擦干,便开始伏案执笔游走于图纸之上,一连画出了几张图稿,便有了轻松之感,可睡意随着就来了,往床上一倒就着了。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的早上,但也不早了。匆忙地洗漱了一下,又去吃了点儿东西,就拿着图稿去了厂里。

路过那个路口时,不自觉地抬头看了看那对讨饭的叔侄俩,心里一紧。好久没有注意到他们的缘故,叔叔的头发胡子都白了,皱纹老年斑已显现,苍老了许多,穿着也更邋遢不堪了。侄儿与叔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也已是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了。随之又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便径直向前走了。

首先去了设计室,见到了师父及同事们,又礼貌性的问候了大家,每人都分发了礼物,就对师父说,“师父,您看,”递上了自己的图稿,“我画了几张图稿,您先看看,提提意见,我再去给老掌柜看看去。”

“这是你这次的南方之行的杰作吧?”

“是,师父!”

大家都围拢了过来,都称赞不错。

“看得出来,有许多方面融合进去了南方园林的特色!”

“什么都瞒不过您的眼睛,这是我昨夜赶出来的,您看还行吗?”

“当然,很好!看样子,你这次的收获不少啊?”

“南方的景色真是太好了,美不胜收的画卷可真多!山清水秀,河流湖泊众多,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行,南北的差异真是太大了,真让人留恋忘返。”

“哪里有这么好的地方?”德风正在发表感言的时候,德润走了进来。

“老掌柜好!”大家都主动打招呼。

“你们在干什么呢?”老掌柜的眼神先是落在了陈师傅那里。

“老掌柜,我们在看德风的新作!”陈师傅回答道。

“噢?”看了看图稿,又看了看德风问道,“这是昨夜赶出来的?”但这时的脸上反应明显就有了惊讶的悦色。

“是,德润哥,”德风微笑着回答。

“又是一夜没睡?”

“这灵感来了,也就顾不得了,”德风又笑了笑。

“你们觉得怎么样?”又扫视了一下大家,“行吗?”

“很好!非常有新意!”大家都说。

老掌柜拿起摊置在台子上的图稿,“噢,还不少呢?”翻看了几张画稿又看了看德风说“你这一夜没睡吧?”

“也睡了一会儿。这些算是我总结多个地方,多处景点的汇总吧。”

“很不错,我们可以试一试,您看呢,陈师傅?”老掌柜的悦色溢于言表。

“只要您满意,”师父说,“这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看样子,去南方这一趟,又让德风上了一个台阶!”陈师傅说。

“师父谬赞了!”

“好,就这样决定了,德风再仔细看看,没有什么不妥的话,咱们可以马上吩咐下去,进行制作了,”老掌柜拍了拍德风的肩膀又说,“这次的南方之行还是有收获的嘛,没有辜负我对你的期望,啊?哈哈哈。”

听到老掌柜这样说,德风心情平静了好多,同时又感到非常欣慰,没有让老掌柜失望。可也又要跟着忙碌一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