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
1964000000026

第26章 安心地存在,才是最恰当的活法(1)

人生不一定要过多么华丽的生活,衣食无忧即可;人生不一定要有名利,保证生活标准即可。该起床时就赶紧起床,该休息时就安心休息,保持安宁而没有烦扰的心态;身边的人要来就让他来,要去就让他去,让钟声回荡,下定决心好好地过一天。管他时间走得多快,你就慢慢地走,按照自己觉得舒服的节奏走,静心做事情,安心过日子,让每一个当下都完好无损,我们要的不过是安心踏实的感觉。

01.生命没有输赢,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心情不好就少听悲伤的歌,饿了就自己找吃的,怕黑就开灯,想要的就自己赚钱买,即使生活给了你百般阻挠,也没必要用矫情放大自己的不容易,现实这么残酷,拿什么装无辜。改变不了的事就别太在意,留不住的人就试着学会放弃,受了伤的心就尽力自愈,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别为难自己。

--张皓宸

佛说,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错误的东西。

有个小和尚总对师父抱怨:"我活得太辛苦了!我每天都想着如何赢得名利,如何赢得成功,如何赢得别人,这些压力让我不堪重负。"师父说:"既然如此,为何不将它们丢掉呢?"

小和尚摇摇头说:"不能丢啊!这都是我的财富。"师父笑道:"你自己都觉得不堪重负了,这样的财富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此刻,多少人正在演绎着小和尚的故事?想要赢过别人,要争夺第一,总觉得不能实现这个目的,就无法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于是,带着这种重压拼命地追逐,赢了一次,还想赢第二次,赢了这件事,还想赢所有的事。慢慢地,整个人就掉入了完美主义的循环怪圈中。

赢,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释迦牟尼自认为是世上最平凡的人,他没有烦恼和痛苦,而多数的凡人却想做世上最了不起、最不平凡的人,总想着赢,以至于每天活在无尽的烦恼与痛苦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有所觉悟,原来世间的一切也没什么好争执的,不管赢了,还是输了,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不计较输赢,反而能在有生之年过得更快乐、更轻松。

换个角度来说,就算赢和胜利可以带来满足感,可赢了的人生就没有遗憾吗?

为了赢,有人耗费了精力、牺牲了娱乐、忽略了亲情、失去了朋友,相比赢而言,这些失去的美好,难道不会让人在喜悦之余感到一丝落寞吗?或许,对于历史来说,输赢是结果,但对于人生而言,它只是过程。若把输赢视为人生的结果,那意味着我们就放弃了人生。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只屎壳郎,在并不平坦的山路上推着一个粪球,沿途有许多土块和沙砾,但它的步伐却始终如一。在路的正前方,不远处有一株带刺的植物长在那里。那植物的根部粗大,顶端尖锐,格外显眼。屎壳郎并不知道,它一直往前走,粪球不偏不倚地扎在了"巨刺"上。屎壳郎似乎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困境,它推了一会儿,不见动静。它又倒着往前顶,粪球还是没动。它推走了周边的土块,试着从侧面用劲……几乎能用的办法它都用了,可粪球深深地扎在那根刺上,没有任何移动的迹象。

这么大的难题该怎么解决?

此时,只见屎壳郎突然绕到的粪球的另一面,轻轻一顶,咕噜,粪球动了。这一回,它赢了。屎壳郎没有胜利后的欢愉,也没有冲出困境后的激动,赢了之后的屎壳郎,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没有做任何停留,又推着粪球向前走了。

人生不就是如此吗?推得过去是生活,推不过去也是生活,不存在哪一个选择更好。因为,人生要的不是输赢的结果,而是享受和学习的过程。人要学会满足,没人能够一步登天,也没人能够只手遮天,有时越是看开输赢,越能把事情做得近乎完美。

某君与女友总是因为各种琐事吵闹,谁也不让谁,每次都要弄得双方筋疲力尽才罢休,不顾伤害,只为争个输赢。某君喜欢围棋,一日他看了电影《吴清源》之后,颇有感悟。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吴清源在与对手秀哉的对决中,明明已胜算在握,却放弃了赢的机会,他说:"还是输的好。"因为这样,更有利于自己日后在他国立足。

突发奇想地,某君决定在感情里先退让。

他和女友下了一场特别的五子棋:按照规则,女友用白子在棋盘下方画一个心,某君则用黑子在上方写英文的"ILoveYou"。第一次女友刚画到一半,电脑显示"黑方赢",因为某君写的"L"有一笔将五子相连了。第二次女友画到一半,屏幕又显示了"白方赢",因为她的"心"下方斜线又连在一起了。最后,某君和女友决定,让心在外面,字在里面,每个人轮流放一个棋子。不久之后,一个黑白相间的心占据了棋盘。

在某些事上,强调输赢,计较输赢,结果不是让自己受伤,就是让身边的人失望。当其中一方不去计较输和赢了,结局反而比预想得要好。

有人曾经问过沙哈尔教授:"赢得比赛不能带给你快乐吗?赚很多钱也不能让你快乐吗?"沙哈尔教授回答是:"当然。赢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发财也能使人快乐。不过这些都是外在的事物,这种快乐无法持久。而内在的东西才是快乐的源泉。只有对生活中好的事物存有一份感激之情,才会得到内在的、长久的快乐。比如现在,我的家庭、我的学生以及我所从事的有意义的事情,才会让我感觉到不一样的快乐。它不会使我空虚,而是陪伴着我一生。"

生活已然不易,你又何必让自己活得更艰辛呢?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无论繁华与落寞,都是过眼烟云,留下的只是看风景时的心情。生命没有输赢,只有值与不值,任何事、任何经历,包括爱情、工作,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02.别让你的人生贫乏得只剩"钱"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杨绛

年轻的姑娘恋爱了,可对方是个穷小子。一时间,亲人朋友都站到了对立面,劝姑娘想清楚,贫贱夫妻百事哀。姑娘未经世事,抱着爱情至上的态度,义无反顾地嫁了。

婚后,狂热的爱情退却了,柴米油盐的算计多了,得给孩子准备教育资金了,要考虑怎么赡养老人了,她觉得累了,自己没心思也没钱使劲儿捯饬了。见妹妹恋爱了,她也像当初别人劝解自己那样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考虑好了。

遇到有人巴结有钱有势的人,曾经自傲清高的她一改当初的姿态,用带着讥讽的语调说,下辈子我也得当个有钱人,有钱能使鬼推磨。

钱,不知从何时起,被人与幸福摆放在了一起。

恋爱婚姻都得先看看对方的"财气",如果没钱,周围人则会先入为主地下定论:难幸福。有些人对生活自有主见,不多听不多看,自己的选择自己承担;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忽视那些提醒;有些人就算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只怕心里也是半信半疑的。

那位姑娘,当初多么义无反顾,可当生活遇到困难后,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过来人的提醒,即便你告诉她生活就是如此,不可能一帆风顺,她也不会相信,因为她内心已经有了这样的念头:当初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如果有钱的话,生活会比现在好。

就连亦舒,都在小说里借喜宝的口说道:"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就要有很多很多的钱。"置身于这样的大环境,耳濡目染,钱与幸福的关系就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被狠狠地画上了一个"等号"。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有个吝啬的财主到牧师那里乞求祝福,牧师让他站在窗前,看看外面的街道上有什么,财主说:"人们。"接着,牧师又把一面镜子放在他面前,问他看到了什么,这一次他说:"自己。"

窗户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唯一的不同是镜子上面镀了一层银粉。单纯的玻璃能够让我们看到别人,而镀上了银粉的玻璃却只能让我们看到自己。故事的寓意很明显,它在警告世人:眼睛常常被金钱所蒙蔽,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

有钱的生活就一定好吗?有钱的婚姻就一定幸福吗?

一位家财过亿的年轻总裁说:"我就像一个赚钱的机器,单调而枯燥地运转着,每天面临的都是一场战斗。说实话,每天辛辛苦苦也没什么意思,我也享受不了什么,金钱对我而言只是一种责任--如何维持现有的状况和如何赚更多的钱。"

他的妻儿定居在国外,每年只能在暑假回来团聚。妻子说他是冷血动物,因为他没尽到父亲的责任,只想着赚钱。他拥有那么多财富,可却享受不到幸福,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普通的老百姓。

可见,有钱人的日子也不一定幸福,它也只能满足人在物质上的某些需求,可人仅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吗?肯定不是。拥有再多的钱,精神上是空虚的,或者生活得不自由,那么人就会被金钱束缚,甚至觉得痛苦。金钱不是幸福的来源,幸福也不是金钱的产物。

一对相爱的年轻人,在步入婚姻殿堂后,没能逃脱平淡生活的考验。面对日益艰难的生计,妻子总觉得赚的钱不多,郁郁寡欢。不过,她的先生倒是个很开明的人,一有机会就会开导她。慢慢地,妻子竟然也跟着他变得快乐起来了。

一次,夫妇俩到医院看望一位朋友,走出医院之后,丈夫便对妻子说:"他的病啊,全是累出来的,总是为了赚钱不吃饭、不睡觉。如果给你钱,让你跟他一样躺在医院里,你愿意吗?妻子笑着说:"还是算了吧!"

走出医院不远,途经一片别墅区。其中一栋别墅,从里面走出了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丈夫又问妻子:"如果现在就让你住到这别墅里,然后把你变得跟他们一样老,走路都要拄着拐杖,你愿意不?"妻子瞪了他一眼,说:"不愿意!"

接着,车上的广播播报,本市破获了一起重大团伙抢劫案,主犯劫持现钞超过100万,被判处死刑。丈夫坏笑着问妻子:"现在要给你100万,让你马上就死,你干不干?"妻子生气了,说:"你诅咒我呀?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要!"

他们在车上的这番对话,娱乐的同时也让人感慨万千:我们拥有青春、拥有健康、拥有生命,这些财富远超过100万,我们还有时间去创造未知的未来,还有什么可发愁的呢?

有人说过:"用青春赚的钱,难赚回青春;用幸福换来的钱,难换回幸福;用时间挣来的钱,难换回时间。即使用一生得到全世界的钱,全世界的钱也买不回你的一生。生命里值得珍惜的东西太多,别为金钱所累。"

幸福是一种感觉,痛苦也是一种感觉。生活的幸福与否,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有怎样的思想和观念。趁还年轻,趁还来得及,别被金钱绑架,让自己活得舒心一点儿吧!

03.不要去沉醉那些得不到的幻想

如果人们能对自己的生活看得更开一些,他们就会发现,那些他们努力追求却总是得不到的东西,许多都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阿德烈·莫洛亚

"我对你永难忘,我对你情意真,直到海枯石烂,难忘的初恋情人……"多年前,邓丽君的这首《难忘的初恋情人》红遍了大街小巷,让无数人在脑海里勾勒出初恋情人的模样,引发他们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

有一位俊朗的青年,文笔出众,才华横溢。生活中,他也是个"讲究"的男人,他的住所永远都是干净整洁的,并且还能做一桌拿手菜。为此,周围有许多女孩青睐于他,纷纷展开追求。可惜,年过三十的他似乎从未对那些追求者动过心,任她们如何献殷勤,他都不为所动,只是委婉地拒绝。

其实,不是他不想恋爱,而是他过不了心理上的那一关。

读大学的时候,他曾经交过一个女朋友,那是他的初恋。对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孩,她本身学的是英语专业,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同时也是学校里的文艺分子,还担任着学生会的干事。俩人的感情很好,只可惜天妒英才,在临近毕业的那一年,女孩在回老家的途中遭遇了车祸,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这件事给他的打击太大了,他根本接受不了。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整个人都崩溃了,过了大概半年,才稍微振作一些。

如今,那件事已经整整过去十年了。尽管这些年他的周围也出现过很多不错的女孩,可在他心里,谁也无法跟那个离开人世的女友相提并论,他总在想:"如果她还活着,一定有大好的前程;她的性格非常好,我们很合得来,我不敢保证还有人能比她更适合我;如果她还活着,我们现在已经……"

或许,溜掉的鱼儿总是最美的,错过的电影总是最好看的,得不到的恋人总是最难忘的。很多人在为他的痴情所感动的同时,也不禁在想:他的故事虽是个案,但像他一样始终忘不掉以前的恋人的人却不计其数。

究竟那个得不到的人,有没有那么好?值不值得用一生的幸福去怀念?

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通过试验,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一般人对已完成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就叫作"契可尼效应"。

很多人的初恋都没能开花结果,成为上面所说的"未能完成的""中断了的"的事情,结果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终身难忘。因为没有真实地体会到那种得到的感受,就把没有得到的东西理想化,无限地扩大他们的美好。其实,很多"好"都是人为想象出来的,因为没有得到;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可以预计无数种可能,所以必然是美好的。

除了爱情,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符合契可尼效应的情形。

买衣服时你原本看好了的那一件,被别人抢先买走了,而那又是限量版,你心里可能会很失落,纵然店家另外给你推荐再好的、再漂亮的、再优惠的,你都没心思看;两样东西让你只能选择一个,不管选了哪个,回去之后你都会不自觉地想起另外一个,总觉得有那么点"遗憾",因为你没得到它。

越是得不到,越是想得到,这是人普遍存在的心理。似乎,所有的美好都在"山那边",身在近处,想念远处;身在此岸,向往彼岸。然而,那些我们千方百计想要得到的,甚至费尽心力终于得到的,真的有那么好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动物园里,饲养员喂猴子时,不把食物放在它们够得着的地方,而是放进树洞里。猴子们想尽办法去"够"树洞里的食物,最后学会了用树枝把食物从树洞里弄出来。饲养员说,那不过是一些吃剩下的东西。

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常常忽视身边的东西,唯有那些和自己有点距离的,需要踮起脚尖才能够到的,甚至望尘莫及的,才让我们心动不已。殊不知,得到的也未必就那么好,摆在自己眼前的也未必有那么不堪。如果只顾着看那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就会白白错过近在咫尺的良辰美景。

况且,一味地去"够"那些与自己有一定距离的东西,会让我们付出代价,这种代价可能是时间、精力、健康、财富、自尊、爱情,等等。纵然这一秒得到了,下一秒可能还会有自己贪恋的,于是舍弃了手里的,再去追逐新的,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呢?

老一辈的人常说:别人碗里的饭总是香的。话语粗糙,可道理不假。从望尘莫及、追悔不已、怀念过去中走出来吧,看看周围那些爱你的家人朋友,数数自己生活中已经拥有的东西,想想自己此刻还能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也许你的心会变得宽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