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间最美是淡然
1965700000005

第5章 人有旦夕祸福,笑看风云变幻(2)

有了平常心,才不会因外界的干扰而乱了内心的清净。平常心让人看淡世间的起起落落,故事中的出家人自是极有修为的人,才能遇到拂逆之事而不动肝火,淡然处之。

事实上,生活中这样的拂逆之事也是比比皆是,地铁里被人挤到,排队时被人插了队,这些虽是小事,如果没有平常心,总是让人烦恼甚至动怒。事后想想,何必为了这些琐碎的事情浪费自己宝贵的生命呢?

保持一颗“平常心”,才不会被其他因素所影响,不会被其他目的和欲望所干扰,专注于一件事,从而获得成功。苹果的Ipod音乐播放软件推出后,受到全球年轻人的追捧,比尔·盖茨看着心动,也开发了一款类似的产品,然而这款功能相近,价格低廉的产品的销售成绩却极为暗淡。

为此,乔布斯特意为比尔盖茨总结原因说:“因为我们是真正热爱音乐的人,我们做这款产品是为自己所的,而不是为了销售!这就是你失败的原因。”归根结底,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平常心”三个字。

真正的平常心就是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简单,只要能把心态放平稳,不要被外界的动乱干扰,就是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心。平常心,其实也正是能够辩正地理解万物之心,就是一颗宠辱不惊、气闲若兰之心。

4.将目光从“想不开”移到“想得开”

在我们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会遇见这样或那样的痛苦和伤害,当你受到无辜伤害或被他人欺侮时,你是以牙还牙呢,还是宽恕忍让?如果总是想不开,把别人的过错和自己的失败收藏在自己的心里,时间一久,必定会使你的心灵甚至生活灰暗起来,而这种心灵的重负终将把你压垮。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伤害,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遭遇不幸,既然发生的都已经发生了,你已经改变不了事实,那么与其陷在伤痛和仇恨里不能自拔,不如用你的宽容和豁达去宽恕别人的错误,感化一颗充满邪恶抑或是愧疚的心。

学会将目光从“想不开”移到“想得开”,是一种睿智的选择。“想得开”,是哲学素养高的表现。只有那些对“负面”事件,能够“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去看待,才能“想得开”,才能心态好。”

有一些人很想得开:有人问一位女士,你在生活中没有烦恼吗?你的丈夫是十全十美的吗?她回答说:“如果他懒惰,他就会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如果他没钱,他就会少些出轨的可能;如果他长得难看,他就不那么容易有第三者;如果他没有上进心,他也许会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你身上。”

一个人被骗子骗了,他说:“我得谢谢骗子,我被骗了,说明我值得他骗;说明我面相好,忠厚有福,远非穷凶极恶之徒;说明我腰间还有‘盈余’,值得人家为我费口舌,绞脑汁。

电影女明星听到有人骂她“老不死”“女妖精”,她在博客上说,“老不死”有什么不好?说明长寿;“老妖精”有什么难听?说明漂亮、时尚。

季羡林对采访他的记者说,有一老友认为“吃得进,拉得出,睡得着,想得开”很重要,“我则认为,最最重要的是想得开”、“我快到100岁了,我就是因为想得开。”

97岁的文怀沙先生,到郑州演讲,其中提到一段趣事:1986年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播文怀沙50年代的录音时,犯了一个“大错误”,居然在文怀沙名字的前边,加上了“‘文革’中已故”的字样。

于是,海内外的唁电雪片般飞来……正当这位“犯错误”的编辑感到惶恐不安之际,电台接到了文怀沙的来信。文怀沙在信中“向这位编辑和电台表示感谢”,并说,这位编辑“应该嘉奖而不应惩罚”,因为“我作为一个活人,却在身前听到了自己的身后之名,这绝对是一件再美妙不过的事……本来应该大怒,继而追查电台有关人员责任的文老,反而喜不自禁,从“唁电”中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某明星兼导演拍摄的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败北,但他却说:“输给李安不算输。”为何不算输?因为李安的电影,多次荣获国际电影节大奖。输给他,虽败犹荣。

以上的这些人都遭遇过这样那样困境,如果他们一直执着于这些难过的事情,就很难再有好心情,生活的质量也就随之降低。因此,外界的干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事业很成功,他将全部心思都投到事业中,对家庭很淡漠。他总是不满意现在的状态,希望事业能更进一步。

有一天,经妻子一再恳求,他带着妻子和儿子到野外去兜风。谁知中途车子出了意外,跷在悬崖上千钧一发。

幸运的是,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全家人团结一致,用尽所有的智慧,终于脱险了。

脱险后的企业家好像脱胎换骨了一般,他觉得一切都满足了。对爱人、对孩子、对所有人都充满了爱心,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这位企业家的目光终于将目光转向了“想得开”,因而他的人生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大难之后,想开了,人的生命状态从一种狭隘的,关闭的状态转化为一种开放的旺盛的状态。

想得开与想不开,是两种心境。知识或许只有在某个特定的时候才能用到,而心境,则是一辈子与自己相伴的影子。想得开,就是自己制造快乐的源泉,就是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就是即使天地一片混沌,我依旧心存无限光明。

想得开,并非工作马马虎虎、敷衍塞责,并非为人狡猾欺诈、玩世不恭,并非处事斤斤计较、拈轻怕重。平凡的生活是一种自然的美,平凡的人生是一首不卑不亢的歌,需要惊天动地自当义无反顾,注定平淡无奇也要从从容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戚戚于名利,不在乎一时一事的得失。

想得开就意味着看得透,就不可能斤斤计较,嫉妒他人。为了要做到想得开,首先要有“宽容一切”的心理。

有些人尽管人生道路曲折坎坷,历经艰难,却总能勇敢地生活下去,其生活秘诀就是三个字——“想得开”。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易做到“想得开”。不少人遇到一些挫折、打击,就认为一切都完了;有些人目睹同行获得提升,加薪,就嫉妒万分,耿耿于怀。还有人获知自己得了某种疾病后,精神崩溃,似乎是在等着死神的降临。

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不幸和不如意的事,比如疾病、挫折、精神上的创伤、财物上的损失,以及偶然发生的意外等等,思想上感到不愉快,惋惜和悲伤,这是正象的现象。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只能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要想得开、放得下,朝前看。

5.达观是从容生活不可缺少的智慧

法国作家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中写道:“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达观的人才能在匆忙的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节奏,遇事能够随遇而安,修炼出从容生活的智慧。

达观乐天心自宽,是人生至高至乐纯的精神境界,是超越万物的人类大智慧。达观的人总能在风云变幻、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总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

达观就是凡事看得开,即使吃亏也不要紧。美国有一个叫希尔的年轻人去采访了美国最富有的人——钢铁大王卡耐基。卡耐基在与希尔交谈后,很是欣赏希尔的才华,于是卡耐基就对希尔说:“我要向你挑战,在此后20年里,你要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研究美国人的成功哲学上,然后得出一个答案。但条件是:除了写介绍信和为你引见这些人外,我不会为你提供任何的经济支持,你肯接受吗?”

虽然没有任何的酬劳,但是,希尔相信自己的直觉,于是他爽快地接受了挑战。答应不要一丁点的报酬,为这位富翁工作20年。在一般人看来,希尔吃了大亏,因为这20年对于希尔来说无比的珍贵,正是他年富力强、最能创造利润的时期。

最终的结果是,希尔获得了远比他应该得到的报酬还要多得多的回报。在接受挑战后的20年里,希尔在卡耐基的引见下访遍了全美国最富有的500名成功人士,写出了震惊世界的《成功定律》一书,并成为了罗斯福总统的顾问。

希尔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他达观的态度,这就是他能够取得成功的秘密所在。有些吃亏,看似“亏”,实则是在为我们积蓄“盈”,也就是说,吃得亏才能扭亏为盈,只是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一定要敢于吃这样的亏。吃得亏方能周圆畅达,换来浩然正气。

怕吃亏就往往不会去谦让别人,一天到晚对待什么人都无比尖刻,总怕自己会吃亏,时间一长,这样的人就会众叛亲离。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别人不愿意吃亏,而是因为鄙视这种人的人品,看不惯他们的作风,所以就会从心理上产生讨厌与反感。

身在职场,达观的看待一切是我们打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前提。因此,在职场中为人处世时,我们一定要敢于并勇于吃亏。主动吃亏的人会为自己减少很多职场中的是非,使自己的职场之路越走越宽;而一点亏都不想吃的人,只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吃亏是福,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更是一种低调做人的智慧,你的幸福之门会在你不断的吃亏中得到开启。

中国达观的代言人应属寺庙中常见的那个笑呵呵的、袒胸露肚的胖和尚,也就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的塑像旁通常会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在南京多宝寺,也有一题大肚弥勒的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 而四川乐山凌云山大佛寺的弥勒联则是:“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不同地方的弥勒佛都向人们昭示着同样一种非凡的胸怀:宽厚、乐观、潇洒和超脱。

人生在世,为人处事,倘能以大肚弥勒一笑付之的心态去应对,既是对别人的宽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和生活的艺术,是悟透人生后的达观和从容,自信和超然,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和崇高的境界。为人至此,其精神之成熟,心灵之丰盈,心底之宽宏,心态之豁达,堪为人之至尚。

达观,是一味精神的良药,可以使消沉者铄然振作,使悲观者欣然忘忧,使遭逢逆境者处之泰然。宽容和乐观是从容生活的至关重要因素,也是达观的人生必不可少的心态。所谓“达观者”就是能以大海一般的心态稀释现实中的苦辣酸涩,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一切随缘就是一种达观的生存态度,也是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

林语堂在《悠闲的情绪中》写道:“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这种达观产生宽宏的怀抱,能使人带着温和的心理度过一生,丢开功名利禄,乐天知命地度日。这种达观也产生了自由意识,放荡不羁的爱好,傲骨和默然的态度。一个人有了这种自由意识及淡漠的态度,才能深切热烈地享受快乐的人生。”

达观是对现实清醒的认识、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自由,是“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拥有一份达观之心,你就会发现,天空中无论是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生活的道路上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是会拥有一份平静和恬淡。

刘禹锡两次被贬官,辗转颠踬于蜀、粤、皖等地达23年,然而,他无论久处穷山恶水,还是置身于边远之地,皆能泰然处之。他被贬往和州(今安徽和县)时,自建陋室,写下脍炙人口的《陋室铭》,在文中将其比作诸葛亮隐居南阳的草庐,扬雄在西蜀读书的亭台。

他虽遭贬谪,身居陋室,却仍悠然自乐。在困境中他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足见其达观豪放的胸襟。

苏轼屡被贬官流放,甚至被诬入狱,险遭杀害。但他被贬谪黄州时,不畏艰苦,躬耕自足,写下《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一批不朽的杰作。直到被贬往岭南的惠州、海南的儋州,他仍吟咏不止,旷达一如往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把被一贬再贬,直到天涯海角的流放之途,当作奇特的旅游。在他看来,那贬谪流放之地,竟是无一处不美好,无一处无奇趣。大文豪苏东坡一生,在流放与贬谪中度过,经历磨难无数,却成为一代豪放词家,这与他具有弥勒佛般宽容处世,达观为人的性格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