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解读《宦经》
1992800000055

第55章 官场切忌以下属为敌

以下为敌,独也。

把下属视为敌人,这样的上司是独夫。

封建官场中的上司主宰着下属的命运,他们很容易养成骄狂的毛病,对下属极其无礼,任意驱使。视下属为奴隶,一些人倒可以接受,他们忍气吞声,只是为了保住权位;倘若视下属为敌,既毫无信任,又极力打压,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了。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下属只会反抗上司。上司成为独夫,都是他们自己作孽的结果。

不信他人的陈叔陵

南北朝时,陈朝高宗陈顼的第二子陈叔陵机智善辩,颇有名声。16岁时,陈叔陵被任命为都督江、郢、晋三州诸军事、军师将军,且兼任江州刺史,封为始兴郡王。

少年得志,陈叔陵又自恃其才,显得十分狂妄和放纵,他经常吹嘘说:

“以我的智慧,本可担当更大的官职,你们对我的才能还有不知啊!”

陈叔陵刚愎自用,轻视所有人的建议,他在任期间,政务完全由他一人执掌,僚佐一概不准参与。

人们私下议论说:

“王爷不信他人,一切皆由自己独断,我们何必惹他生气呢?我们尽可自由自在,放心游乐了。”

部属不尽其职,陈叔陵日夜劳碌,事情还是积压甚多。一日,陈叔陵斥责部属懈怠,一位部属便说:

“王爷的意思我等捉摸不透,故不敢轻易办理。”

陈叔陵一怔,随即对部属大声痛骂。

陈叔陵对部属十分苛刻,部属凡有所求,他一概拒绝。但有好处,他也是一人独占,为此,人们对他既恨且怕。

陈叔陵的一位心腹提醒他说:

“王爷位高爵尊,可办事还需部属的协助和尽力。事务如此繁多,王爷纵是本事再强,也是分身无术啊。王爷可以对他们施以小惠,令其勤恳办事,这样,王爷的忧虑才会有人分担,王爷的地位才可永固。”

陈叔陵轻蔑一笑,口道:

“本王富贵在天,与他人何干?他们天生是贱命,有什么资格指点我呢?我决定着他们的生死,还用得着我去讨好他们吗?”

陈叔陵对不顺从他的人,千方百计捏造罪名,进行陷害。他看不上的人,随时随地都加以羞辱。

一次,豫章内史钱法成到陈叔陵府上拜访,陈叔陵不喜钱法成,随即下令让钱法成的儿子钱季卿去管理马匹。钱法成自觉羞耻,又无处申诉,愤然上吊身亡。

官吏们听说此事,个个战战兢兢,生怕大祸临头。陈叔陵自以为人人都怕了他,行事更加乖张了。

陈叔陵曾率兵攻打南方造反的部落,他先许下诺言,可事后却把掠夺的财物全部据为己有,一丝一毫也不赏给将士。面对将士的不满之声,有人劝陈叔陵说:

“王爷英明,方有此胜仗。将士们浴血奋战,也有其功劳。王爷既已许下誓言,如不兑现,王爷的威名有损,何况以后还要靠将士们冲锋陷阵,不如赏赐一点他们吧。”

陈叔陵把眼一瞪,喊叫道:

“将士厮杀,本是他们的分内之事,何功之有?此番大捷,都是本王的筹划之功,要赏也该本王受赏。我先前许诺,不过是激将之法,何必当真呢?”

将士们又气又怒,只是隐忍不发。

陈叔陵随意征收赋税和徭役,不加限制。他常常在夜间召集宾客作乐,通宵达旦。政务一拖再拖,百姓怨声载道。

后来,陈叔陵回到朝中,总理朝政。他变本加厉,只要朝中官员稍微违反了他的意志,他便严厉惩处,直致夺人性命。

高宗陈顼对陈叔陵一向溺爱,陈叔陵如此残暴不仁,陈顼只是责备教训而已。陈叔陵有此依靠,气焰没有半点收敛。

高宗陈顼死后,陈叔陵马上开始谋权篡位。由于他平日的作为,追随他的人极少。他拿出家财,亲口说:

“和我在一起的,赏金千两,这次我绝不食言,当场分发!”

将士们受他欺压、欺骗多了,谁也不肯为他卖命。

陈叔陵篡位不成,在逃亡途中被杀。他发动的叛乱历时很短,只有几个时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