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解读《宦经》
1992800000054

第54章 暴君当道,社会无安宁

人之所忌,为之乃仇也。

人们都忌讳的事情,做这样事的人就是人们的仇人。

官民对立是封建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老百姓并不是天生就仇视当官的,封建时代的官吏视民为敌,无情地剥削他们,这才是老百姓与之为敌的根本原因。尽管封建时代标榜“爱民如子”,但这只是一种欺骗。为官者只要干着百姓深恶痛绝的事,他们就是自绝于人,终得恶果。

秦始皇的暴政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在咸阳宫大摆酒筵。当时,仆射周青臣上前祝贺说:

“从前秦国土地不过千里,仰赖陛下的神明,方能平定海内,赶走蛮夷,天下无不臣服。现在没有了战争灾祸,人人得以安居乐业,陛下也当安享太平,尽情欢乐。”

秦始皇听得顺耳,眉开眼笑。

士淳于越脸上忧虑,他越听越不耐烦,他对秦始皇说:

“周青臣当面阿谀陛下,极言寻欢逐乐之事,这不是忠臣所为。天下虽然已定,但百废待兴,百姓惊魂未定,还不是享乐的时候。陛下当自我节俭,教民生息,鼓励进谏,如此方能江山永固。”

秦始皇面上不悦,他打断了淳于越的话,责备道:

“如今普天同庆,你言及其他,坏了朕的兴致。朝廷大事全凭朕来做主,你就不要多言了。”

秦始皇君临天下,顿觉前代秦王留下的宫殿太小。他决定修建阿房宫,为此征召了几十万人。

一位大臣小心进言说:

“天下初定,百姓贫困,朝廷虚弱,陛下不如把宫殿推后再建不迟。”

秦始皇反感道:

“朕的决定已下,你想抗命吗?”

大臣惶恐道:

“臣不敢抗命。臣担心百姓有怨,于国不利啊。”

秦始皇此时忽笑,慢声道:

“朕之子民,只能唯命是从,他们若有怨言,朕自会责罚。朕乃万民之主,难到还要听命于他们吗?”

秦始皇驱使百姓大兴土木,广征赋税,天下人等叫苦连天,怨恨倍增。

秦始皇幻想长生不老,于是命人找寻神仙之药。

侯生和卢生无奈受命寻找丹药,他们相互诉苦说:

“皇上异想天开,又天性暴戾,我们完不成任务,一定必死啊。神仙实难找寻,该如何是好?”

二人苦思无计,卢生只好道:

“皇上残暴不仁,我等也只能欺骗他了。这不怪我们不忠,要怪皇上强人所难,逼迫我们如此行事。”

卢生面见秦始皇,故作神秘说:

“我们替陛下找寻神仙,还没找到,这是有原因的。依据方术,陛下必须隐秘自己的行动来躲避恶鬼,否则真人难至。陛下当务之急是把自己隐藏起来,起居之所不能让人知道。”

秦始皇信以为真,竟下令把咸阳附近200里内的宫殿间的270条开桥和甬道连接起来,用帐幔、钟鼓、美女充实到宫殿中,严命不准移动。

卢生和侯生怕事情败露,又深恨秦始皇的无道,他们决定逃亡。卢生说:

“皇上以势欺压百姓,凌辱天下,稍有不从便行斩杀,这样的人如果不死,世人永无宁日了。别说我们找不到仙药,纵是找到,也不能献给他啊。我们不能在这里等死,还是赶快逃跑吧。”

侯生点头赞同。二人连夜逃出咸阳,消失得无影无踪。

秦始皇闻讯大怒,气得七窍生烟,他恨恨地说:

“朕礼待方士,耗费金钱无数,不想他们竟敢欺骗朕,不辞而别。朕对他们太仁慈了,应该斩尽杀绝啊!”

秦始皇震怒之下,无人敢进谏言。他又听说儒生背后说他的坏话,索性坑杀了四百六十多儒生,威慑天下。

长子扶苏劝谏说:

“父皇动辄施人重刑,我担心会引起天下不安,和朝廷离心离德。父皇当以仁德治理天下,对儒生以礼相待,宽恕他们。如此世人感恩,效果会更好。”

秦始皇对儿子也不宽容,恼恨之下,他贬扶苏到上郡监督蒙恬的军队,以示惩罚。

秦始皇三十六年,东郡有流星坠落,怨恨他的百姓在石上刻下“皇帝死而地分”六字。秦始皇听说后,派御史去东郡逐个审问,由于无人承认,秦始皇竟下令把陨石附近的居民全部杀死。

秦始皇的暴政搞得天下怨气冲天,他死后不久,百姓便纷纷造反,秦朝很快就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