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解读《宦经》
1992800000065

第65章 不以平庸为耻,是封建官场的病态现象

庸则贱也。

平庸会使人位低。

封建官场没有宁日,有才能的人受到的攻击总是最多的,他们的坎坷也是平庸者的百倍。平庸大不了位低,而才高却可遭难,于是,平庸竟是人们避祸的要诀了。不以平庸为耻、不以位低为愧,是封建官场的病态现象,它使人不求上进,只求无过,渐渐走向堕落。避祸竟成了人们的首选,封建官场的凶险可见不虚。

追求快乐的东方朔

西汉武帝时,齐地人氏东方朔一心向学,研究儒家学说,博览诸子百家书籍,对其他事概不关心。

东方朔的邻居见他这样,一次小心地劝他说:

“读书既辛苦又无得,你为何还喜欢读书呢?人生在世还是吃穿重要,你不能再糊涂下去了。”

东方朔对邻居说:

“不是我糊涂,而是你活得不明不白啊。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不能白活一世,总要给后世留下点什么。我不积攒财富,不追求功名,只因这些东西无法留传,而我读书明理、著书立说,这才是千秋功业,值得我一搏啊。”

人们都笑东方朔呆傻,认为他是痴人说梦。有人不客气地对他说:

“你只是个平民百姓,不思眼前之急,却想千古留名,这可能吗?你太不现实了,还是回头吧。”

东方朔不和他们多加争辩,仍是勤学不止,自励自勉。

东方朔初进长安之时,径直到公车衙门给武帝上书。有人劝他说:

“给皇上上书,当要慎重,万一触怒了皇上,杀身之祸就难免了。这件事并不一定是件好事,你可要想好了。”

东方朔笑着回答说:

“人终有一死,若死于进谏,当会传遍天下,也不枉为人了。我只为进谏说理而来,什么我也在所不惜。”

东方朔发挥出了自己的全部才学,写出了有三千枚简牍的奏书。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对他的才华赞不绝口。

武帝任命东方朔为郎中之职,并经常让他陪伴自己。东方朔喜欢说些玩笑的话,武帝听了十分开心。

一位大臣曾对东方朔说:

“你陪侍皇上,不应只是打科逗笑,为什么不淡论些正事呢?我们做臣子的都有进谏之责,你正可趁机进谏啊。”

东方朔同答说:

“人生在世,首先要明理,然后才能更好地做事。现在皇上英明睿智,皇上之所以喜欢和我在一起,正是因为我能使他快乐啊。皇上不缺少智慧,只缺少快乐,我这样做又有什么错处呢?”

武帝时常赏赐给东方朔衣食,东方朔并不拒绝,他把东西收下,转手又送给他人。人们说他呆傻,而东方朔却说:

“东西再多也是无用之物,不如送人换取好的名声。我和你们不同,请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我。”

一次,武帝和东方朔闲谈,武帝好奇地问他说:

“看你快乐的样子,好像从无烦心的事,是这样吗?”

东方朔摇头说:

“陛下富有四海,尚有烦心之事,何况臣呢?不过在臣看来,人活着终有烦忧,不如一并抛开,追求天地的至理。把事情看淡,把天理看穿,人就会心胸开阔,无欲无求,这样就可战胜烦恼了。”

东方朔的儿子想要当官,东方朔起初不许,他对儿子说:

“做官并不会给人带来快乐,这其中有许多人见不到的苦楚,何必非要做官呢?你应有更大的抱负啊。”

儿子说:

“这只是你的看法,不能强加给我啊。你天天教育我要有自己的追求,为什么还要阻止我呢?”

东方朔一时语塞,转而一阵长笑,他对儿子说:

“你说得对,我和你是不同的,你应有自己的天地。”

东方朔四处托请,让儿子当上了郎官。同僚当面问他说:

“你向来反对求人办事,可为了儿子就改变了立场,这是君子行为吗?”

东方朔不怒不愠,答道:

“我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个君子,你不该用君子来要求我啊。何况君子也有人情,做人是不能太苛刻的。”

东方朔给人的印象是散漫和随便,人们喜欢和他开玩笑,却不喜欢和他说正事。武帝也不升他的官职,只在无聊的时候才会想到他,和他谈笑。

有人劝诫东方朔说:

“你的智慧是他人不及的,应把它用到正事上啊。你如果花些心思多进谏言,那么高官显爵还会得不到吗?”

东方朔一叹道:

“你是不了解我啊,难怪会误会我。我也想一展抱负,多立功业,无奈生不逢时,只能压制自己的欲望,在思想上多做些思考。从前苏秦、张仪所处的时代,诸侯争霸,人才方显得重要。而如今天下太平,皇上圣明,人才的用武之地便狭小多了。我得不到重用是正常的,我追求快乐也是真心的,如果我患得患失、郁郁寡欢,就是不敬天理,摧残自己,如此也会辜负上天生我养我的美意了。”

人们听了东方朔的话,大受启发,对他也敬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