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杰出青少年的学习力训练
1992900000041

第41章 泛读N本书

郭沫若在论读书时教导我们,不要浅尝辄止。他说:“年轻人求知欲很旺,而忍耐性不足。即以读书而论,尚未开卷时,每有吞食全牛之慨;然一遇困难,则不禁颓然而气馁。于是浅尝偷巧的习惯油然而生,在未用自己脑力去求理解之前,或先读别人的评论以自囿,或仅读一书的序言而了事。有的人更以其一知半解,从而道听途说。这是我们年轻人最易传染的一种通病。”

读书学习有两个方面,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知识不过是材料,培养能力比积累知识更为重要。

对于学习的人来说,想要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他所掌握的知识应该尽量广博一点,所涉足的知识领域也应该尽量宽泛一点。就像鲸吃食一样,什么东西都捞到嘴里尝一尝。比如,一个学习哲学的人,不能只看哲学方面的专业书籍,而是文史哲三方面的书都应该好好地看一看。比方说可以拟订这样一个学习计划:上午读一读柏拉图的著作,下午就研究别林斯基的作品。即使别人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可是这是自己的自由,犯不着去管别人这么看,老老实实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学习就行了。有人一定会有疑问,既然是主攻哲学,为什么还要读文史方面的书?答案很简单。哲学的缺点在于“空”,即不便于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的概念比较多。不过哲学也有其优点,就是站得比较高,看到一般难以看到的一面;历史的弱点是“狭”,即往往对某一点的知识钻得很深很透,但对其他方面总以为和自己无关,因而不感兴趣,不大关心。它的好处是钻得比较深;中文的缺点是“浅”,即学习缺乏深度,但好处是比较博杂,兴趣广泛。各自的利弊一指出,答案也就明白不过了:只有广泛涉猎,才能博采众长,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使自己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读书学习时不能搞狭隘的功利主义,而要从提高整个知识结构、整个文化素养去考虑,牛食鲸吞,广泛涉猎。如果不这样的话,自己的知识面就会很狭窄,那么自己的分析、综合、选择、判断等各种能力都必然会受到影响和限制。

诸葛亮观其大略实为“鲸吞”

所谓“鲸吞法”,是指博览群书,最大容量地搜捕所需要的知识的读书方法。这是一种被中外名人广泛采用的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生存在海洋里的庞然大物——鲸,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动物。如此庞大的身躯决定了它的取食方式和食物摄取量与众不同:它必须吞下大量的食物才能维持生存,进食方式绝对不能和我们平常吃饭一样,细嚼慢咽。所以,鲸在进食时,必须张开它那张硕大无比的嘴,一刻不停地在海中游来游去,用嘴网罗食物:磷虾啦,小鱼小蟹啦,总之,一切从“衙门口”经过的统统都不放过。直到它的嘴里充满海水和食物时就紧闭上下颌,用嘴里长着的像“梳子”一样的须板进行筛选过滤,让海水从须板间隙流出去,把可以享用的美味留在口里,而后用巨大的舌头将食物舔进食道里面。“鲸吞”一词由此而来。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中国人心中智慧的化身。但他的家世并不显赫,家境也不宽裕。而且《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智慧能力描述甚多,但是并没有强调他天分多么高。最值得回味的是介绍诸葛亮背景时的一段文字。“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唯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这段话实际上是指出了一种优秀的学习方法。诸葛亮的四位好友也都是聪明过人的,但是为什么他们都只能做到刺史、郡守(相当于今日的省市级官员),而做不到丞相(也就是总理)一级呢?诸葛亮又为什么能够自己断定可以同古代贤相齐名呢?答案就在引文中。原来,那四位好友平时读书“务于精纯”。这样的读书方法使得这些好友在某些方面很精通,对书面理论很精熟。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知识面就不够广阔,对社会现象不太关注。所以,他们就缺少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诸葛亮的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与鲸吞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个方法意味着他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性掌握和知识领域的开拓。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书本知识观其大略后,就可以省出时间来阅读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做到知识渊博。而知识渊博了,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就能更深刻和透彻,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增强。所以,诸葛亮知道自己读书方法正确,知识面超过四位好友,于是就自信可以当到丞相,并能够当好丞相。这也就说明,诸葛亮具有高超预测能力是由于他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秦牧谈“鲸吞”法

作家秦牧也是鲸吞法的提倡者。他在读书时坚持博采众长的准则,曾经在《在探索学问的道路上》一文中将自己的读书方法总结为鲸吞与牛嚼:“……只需知道一个梗概的书报可以泛读”,但要面广,犹如大鲸吸水;“……要求彻底弄明白的和记住细节的书报,则必须精读”,就像老牛吃草,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的“鲸吞牛嚼读书法”。

秦牧先生认为,“鲸吞法”即泛读法,是指读书要像鲸一样广泛地捕食。秦牧说,鲸游起来一直张着大口,小鱼小虾随着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从齿缝中哗哗漏掉,而大量的小鱼小虾却被筛留下来。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吨整吨的小鱼小虾就进入鲸的胃里了。人们在泛读时也应该学习鲸的吃法。一个想要学点知识的人,如果只有精读没有泛读,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就像一个人,单靠精致的点心和维生素丸来养生,是肯定健壮不起来的。

“鲸吞”要求筛选下咽

像鲸吞食一样博览群书,充实自己,是古今中外许多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采用的共同方法。鲸在吃食时虽然张着大口“来者不拒”,但是最后进入肚子的却是经须板过滤后的美味。与此类似,我们在利用鲸吞法学习时,要善于筛选,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选择性地吸收和捕捉对我们扩大知识面有帮助的有效信息。同时还要多选择基础信息,防止知识的老化,注意知识的更新。

我们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年代,可读的书很多,更要好好珍惜,以鲸吞之法广泛涉猎,充实自己的头脑,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