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杰出青少年的思维力训练
1993000000014

第14章 理性思维训练

原理

理性思维法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最常用的方法,它的运用步骤是最直接的思考法。

训练1:提出问题

以提问的方式寻找解决办法:你准备怎样发现问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个困难的本质是什么?对有些人来说,这是整个思维过程中最困难的一部分,他们碰到一种情况,感觉到这种情况是错误的,但他们却不能很明确地提出问题,要知道,在你提出问题之前,你不可能知道你要寻找的是什么解决方法,更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多提几个“为什么”通常有助于你发现问题的本质,用“什么”和“怎么会”来表达也是很有帮助的。

训练2:分析情况

一旦你找出这个问题后,你就要从所处环境中发现尽可能多的线索。

在分析情况的过程中,你寻找的是具体的信息资料。你不要被一开始就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答案所诱惑,而漏掉了别的办法。你应该强迫自己去寻找有关这种情况的所有可能的信息资料,直到你觉得自己已仔细并准确地分析了这种情况之后,再作出判断。

分析情况的过程中,一些有帮助的基本问题是:

(1)在什么地方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信息资料?

(2)有谁能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

(3)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4)这些资料对我们有帮助吗?

(5)现在我有了哪些能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的有关资料?

对于一些问题,一般人都会有许多意见,但这些意见多半都是没有价值的。在没有价值的意见之中,有许多还可能是危险的、具有破坏性的(尤其当他们和个人进取心发生联系的时候)。

因此,你只能接受那些以事实、正确的假说为基础所提出的意见。报纸、闲聊和谣言,都不是得知事实的可靠媒介,因为它们所传达的消息经常会出现变化,而且也没有经过严格的查证。

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谣言:

在百事可乐的罐子里,发现皮下注射器的注射针,当时在美国有二十几个州都有这样的报道。基于此一“事实”,百事可乐的股价一下子严重下跌,很多投资人都以赔本的价钱抛售百事可乐股票。

但是如果你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就会不相信这个“事实”,而且会继续买进该公司的股票。最后联邦药物管理局和联邦调查局宣布这些报道完全是恶作剧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么,在这个事件中谁才是真正的获益者?是那些因为恐慌而赔本卖出股票的人,还是那些经过正确思考后低价买进股票的人?回答当然是后者。

因此,作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你必须仔细调查你所得到的每一项资料,你必须了解你所得到的资料如何被抹黑、修改或夸大,其中总是会有一些事实存在。

你应对于你所得到的资料做一些测验,例如当你读一本书时,你应提出如下的问题:

作者对这本书的主题是否具有公认的权威?

作者除了传达正确的资讯之外,是否还具备其他写这本书的动机?什么样的动机?

作者与本书主题是否有利害关系?

作者是否具有健全判断力或只是个狂热者?

是否有办法调查作者的议论是否属实?

作者的言论是否和常识以及经验相符?

在你接受任何人的言论之前,应该找寻他发表此言论背后的动机。你必须谨慎决定是否应该接受狂热者的言论,因为这种人的情绪很容易失去控制。虽然有些人的动机是值得赞扬的,但值得赞扬的本身并不等于正确。

无论谁企图影响你,你都必须充分发挥你的判断力并小心谨慎。如果言论显得不合理,或者与你的经验不符,就应该做进一步调查。

当你向别人请教事实或请别人作判断时,切勿先告诉他你的答案。因为有些人可能会调整他们原来的言论来配合你所希望的答案。例如不要问:“你认为有没有可能把人送上土星?”或“如何能把人送上土星?”你应该问:“你对于可能把人送上土星一事有何看法?”或最好问:“你对于太空旅行有何看法?”这个例子显得有些荒谬,但是如果你把“土星”改成“月球”的话,就可看到正确思考的力量。

训练3: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一旦你找出了问题,分析了情况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样,你也要避免接受那些起初看起来似乎很好的答案。

在这一步骤中是很需要创造性的。除了那些一眼就看出似乎有道理的解决办法之外,还要寻找其他的方法。尤其在采纳现成的方案时要特别留心。如果别人也探讨过同样的问题,而且其解决办法听起来也适合于你的情况时,就要仔细判断一下那种情况与你的情况究竟相同在何处。

但是,不要采用那些还没有在你这种情况下检验过的解决方法。

训练4:检验和证明

很多人到了上一步就停止了,这其实是不完整的,因而也是不科学的。

一旦解决办法找到了,你就要对其进行检验和证明,看看这些办法是否有效,是否能解决提出的问题。在检验之前你是不可能知道这些办法是否是正确的。

在这个全过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寻找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加以解释,你要回答诸如“为什么”、“什么”、“怎么会”这类的问题。

应用:作为护林员,你该怎么做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理性思考的实例。你不要一口气读下去,最好边看边结合上面的思维程序进行练习,得出自己的结论。

一场大火席卷了大片的森林,一个护林员立即组织了一支由27名志愿消防队员组成的消防队。他把这些人分成几个小组,迅速扑火,并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报话机。

他宣布:“有一架直升机马上就会在这个地区上空徘徊,如果你遇到险情,就用报话机告诉这架飞机驾驶员,他会把你们救出来。”然后,他对每个小组讲述了这台报话机的用法。

后来,当大火终于扑灭后,有一个小组(其中有3个人)失踪了。通过努力寻找后,在一个山谷里找到了他们烧焦了的尸体。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法律责任、保险赔偿、总结教训等等,必须要找到他们没有得救的真相和答案。下面是详细的分析过程,同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你就是这位护林员(救火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你将会怎么做?

第一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

下面是你可能提出的问题:他们是怎么遇难的?为什么这些人没有得救?

第二步,分析情况:针对问题,展开分析。

针对第一个问题,这位护林员至少应提出4个问题来了解这种情况的信息:

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最后一次看见这些人?

飞机驾驶员是否收到这些人的求救信号?

这个事件是否仅仅是救护计划的失策,或者还是其他方面的失策?有没有一些小的过失?

这次救护计划的失策和过去的情况有没有类似的地方。

下面这些问题在此时提出是不妥当的,因为这些提问都是有关事故发生的原因,应该把这些问题放在后面:

当时这些人是否过于惊慌,竟忘记了报话机的使用方法?

是不是大火把报话机烧坏了?

第三步,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一旦你找出了问题,搜集了所有有关这次事件的资料,你就可以开始查找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得救的原因了。在护林员得知将来怎样防止类似的事故之前,他必须先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

这位护林员了解到如下情况:

飞机驾驶员说,他没有收到这3个人的呼救信号。

人们最后看见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徒步翻越一座小山头,朝着后来发现他们尸体的那个山谷走去。

在这些人尸体的旁边发现了报话机的残骸。

另一组消防队员也被周围的火焰困在一个小土丘上,他们用报话机向飞机驾驶员呼救,结果他们得救了。

除此之外,别的消防队员都没有要求救护。

在另外一场火灾中,有一队消防队员被大火烧死,直升机驾驶员报告说没有收到他们的呼救信号,他们的尸体是在两座山丘之间的一条干涸的小溪中发现的。

下面是有关为什么这些人没能得救的5个可能原因:

这些人不知道怎样合理使用报话机。

飞机驾驶员的确收到了这些人的呼救信号,但他之所以说没有,是因为他想推脱救护工作失败的责任。

这台报话机的信号被两座山谷隔断了,因而驾驶员的接收机收不到信号。

这台报话机由于大火的温度而影响了性能。

这些人过于惊慌,未能利用报话机求救。

第四步,现在你应该思考一下在这些可能的原因中哪个原因最有可能是真实的。

首先,将每一个答案和第二个步骤中找出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案情。而且,还要用简短的方式提出一个方法,来对你所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进行证实,判断其是否正确。

最有可能性的是第三个,即:“报话机的信号被两座山谷隔断了,因而驾驶员的接收机收不到信号。”这个答案与所有的资料相符:没有收到求救信号,报话机是在这些人的尸体旁发现的,而且之前的另外一起事故,那些人也是处在类似的地带。

提供的其他答案不很准确,其原因如下:

“这些人不懂得怎样合理使用报话机。”尽管这个答案不能完全排除,但看来是不大可能的。在出发前,护林员给这些人讲述过怎样使用报话机的方法。

“飞机驾驶员的确收到了这些人的呼救信号,但他之所以说没有,是因为他想推脱救护工作失败的责任。”没有任何证据能表示驾驶员没有试图救护这些人。

“这台报话机由于大火的温度而影响了性能。”尽管有这种可能性,但看来不像。这种答案又如何解释在类似的自然环境中出现过两次失败的事故呢?

“这些人过于惊慌,未能利用报话机求救。”这纯属推测。从搜集的资料看,并不能指出这一可能是个原因。

最明显的事实就是两起悲剧都发生在一个类似的地带,最明显的答案是第三个。当然,也许第三个也不正确。怎么最后确定呢?那就是证实和核实。

让一个人带着报话机来到这些人遇难的地点,让直升机在这个地带上空盘旋,看看其信号是否被阻隔,或在什么地方被隔断。通过解剖尸体查出死亡时间查出人们最后看见他们的时间,再了解当时驾驶员是否在这个地区。

这样得到的结论,才是最可能、最可靠的结论。这也是理性思考的威力所在。

很多人之所以感到遇事毫无头绪,是因为省略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就匆忙进行第三步,而且又往往不进行第四步的缘故。

因此,对方法进行最后的检验和证明是正确解决问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我们不能在找到解决方法之后就欣喜若狂,从而忽略了最后一步,使得“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练习

三个人去投宿……服务生说要30元……

每个人各出了10元,凑成30元……

后来老板说今天特价,只要25元……

于是叫服务生把退的5元拿来还给他们……

服务生想自己暗藏2元钱起来……

于是就把剩下的3元还给他们……

那三个人每人拿回1元,10—1=9表示只出了9元投宿……

9×3+服务生的2元=29元

那剩下的1元呢?

答案:三个人开始拿出30元钱,服务生还给他们3元,所以拿出27元。老板得到25元,服务生得到2元。可以用下面的等式表示:25元(老板得到)+2(服务生得到)+3元(找回)=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