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杰出青少年的思维力训练
1993000000022

第22章 智力激励思维训练(2)

方案选择后,为便于决策,还可以进行专家测评。请30~50名专家,将方案(每个方案一张表)寄给他们,请专家们对方案以“很同意”、“同意”、“犹豫”、“不同意”和“很不同意”的其中任一种态度,表示自己意见。专家意见反馈后,绘成“山”形图,这样,提供决策比较直观。同时表格中留出补充和修改意见栏,以及提出新设想和新方案栏,以吸取专家意见。

训练4.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一种重要的预测决策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群体创新方法。

德尔菲法有如下三个特点:

1.匿名性

在德尔菲法的实施过程中,专家间彼此互不相知,这样既不会受权威意见的影响,也不会使应答者在改变自己意见时顾虑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威信,各种不同论点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表。

2.信息反馈沟通

专家从反馈回来的问题调查表上了解到发表意见的状况,以及同意或反对各个观点的理由,并依次各自作出新的判断,从而构成专家之间的匿名相互影响。专家们不会受没有根据的判断的影响,反对的意见也不会受到压制。

3.对问题作定量处理

对预测时间、数量等问题可直接由数目表示,再按程序处理,对规划决策问题可采取评分的方法,把定性的问题转化为定量的问题。

德尔菲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1.制订征询调查表

征询调查表是运用德尔菲法向专家征询意见的主要工具,它制订得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征询结果的优劣。在制订调查表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德尔菲法作出简要说明。为使专家全面了解情况,调查表一般都应有前言,用以简要说明征询的目的与任务,以及专家应答的作用。同时对德尔菲法的程序、规则和作用作出简要说明。

(2)问题要集中。问题要集中,有针对性,不要过于分散。各个问题要按等级由浅入深地排列,这样易引起专家应答的兴趣。

(3)避免组合问题。如果一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专家同意的,而另一方面又是不同意的,这时专家就难以做出回答。因而应避免提出“一种技术的实现是建立在另一种方法的基础上”这类组合问题。

(4)用词要确切。所列问题应该明确,含义不能模糊。例如:“到哪一年,家庭里远距离通道的电子计算机终端设备将被普遍使用?”这一问题中的“普遍使用”词组的含义不明确,是指60%还是指90%,专家对这个词组有不同的理解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所以,在问题的陈述上要避免使用含义不明确的词汇。

(5)调查表要简化。调查表应有助于专家作出评价,应使专家把主要精力用于思考问题而不是用在理解复杂和混乱的调查表上。在调查表简化上花费一定的力气,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要限制问题的数量。如果对问题只要求作出简单回答,问题的数量可适当多些。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则数量可以少些。严格的界限是没有的,一般认为,问题的数量的上限以25个为宜。

2.选择专家

在征询调查表拟定后,就要据此选择专家,在选择专家时,不仅要注意选择那些精通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名望、有学派代表性的专家,同时还要注意选择边缘学科、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专家。要考虑选择的专家是否有充分的时间认真填写调查表。经验表明,一个身居要职的专家匆忙填写的调查表,往往不如一般专家经过深思熟虑认真填写的调查表更有价值。专家小组的人数一般以10~50人为宜,最佳人数15人左右。为了保证人数的稳定,预选人数要多于规定人数。在确定专家人选前,应发函征求本人意见,是否能坚持参加这项活动,以避免出现拒绝填表或中途退出等情况。

3.征询调查

运用德尔菲法,通常经过四轮的征询调查。

第一轮向专家小组成员发出询问调查表,允许任意回答。调查表统一回收后由领导小组进行综合整理,用准确的术语提出一个“征询意见一览表”。

第二轮把征询意见一览表再发给专家小组成员。要求他们对表中所列意见作出评价,并相应地提出其评价的理由。领导小组根据返回的一览表进行综合整理后,再反馈给专家组成员。第三轮、第四轮基本照此办理。

4.确定结论

在经过四轮征询后,通常专家小组的意见都表现出明显的趋势,逐渐地趋于一致。领导小组可以据此得出最后结论。

训练5:智力激励法的改进方法

1.635法

该方法又称为默写式激励法,是德国创造学家霍利格根据德意志民族惯于沉思、不喜高谈阔论的性格特点提出的,其要点是将参加会议的人数和会议的自由畅谈过程改变为:

(1)参加者以6人为最理想;

(2)每人在设想卡上写3个设想;

(3)写3个设想的时间是5分钟;

(4)5分钟一到,就将设想卡交换一下,这时与会者围成一圈,交换卡片可按一定的方向(如逆时针方向)进行;

(5)再重复(2)~(4)的过程,经过30分钟达到一个循环。可得到108个设想。

(6)将卡片收齐,分类整理再进行评价,最后选择出有价值的设想。

2.MBS法

日本的三菱树脂公司在运用智力激励法时,提出了另外一种改进方案。其实施过程是:

(1)主持人向参加会议的人宣布主题;

(2)给10分钟左右时间,让参加者将设想写在笔记本上;

(3)轮流宣读设想,每人每次宣读1~5个设想,记录员记下设想,其他人受到启发后又可在笔记本上写下新设想,尽量让全体人员把所有设想宣读完;

(4)开始对设想提出质询,提出设想的人进行说明;

(5)主持人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

(6)参加者对设想进行评价,整理出有用的设想来。

3.CBS法

日本创造开发研究所所长高桥诚也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其实施过程为:

(1)主持人宣布主题;

(2)参加者围坐在桌子周围,每人拿50张左右卡片写设想,每张卡片上写一个设想(约占1/6的时间);

(3)轮流宣读卡片,并排列在桌面上,读一张放一张,别人可以提出质询,并在受到启发时将设想写在自己的卡片上(约占3/6的时间);

(4)自由发表设想,从桌上拿掉有重复的设想卡(约占2/6的时间);

(5)主持人进行归纳。

4.戈登法

戈登法是由美国人威廉·戈登创造的,这是一种由会议主持人指导进行集体讲座的技术创新方法。

头脑风暴法存在以下缺点:

第一,头脑风暴法在会议一开始就将目的提出来,这种方式容易使见解流于表面,难免肤浅。

第二,头脑风暴法会议的与会者往往坚信唯有自己的设想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这就限制了他们的思路,提不出其他的设想。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戈登法规定除了会议主持人之外,不让与会者知道真正的意图和目的。在会议上把具体问题抽象为广义的问题提出,以引起人们广泛的设想,从而给主持人暗示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戈登法设会议主持人1人,与会人5~12人。人选的要求与头脑风暴法大致相同。

下面以开发新型剪草机为例说明戈登法的步骤。

(1)确定议题。

主持人的真正目的是要开发新型剪草机,但是不让与会人知道。剪草机的功能可抽象为“切断”或“分离”,可选“切断”或“分离”为议题。但是如果定为“切断”,则使人自然想到需要使用刃具,对打开思路不利,于是就选定“分离”为议题。

(2)主持人引导讨论。

主持人:这次会议的议题是“分离”。请考虑能够把某种东西从其他东西上分离出来的各种方法。

甲:用离子树脂和电能法能够把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主持人:你的意思是利用电化学反应进行分离。

乙:可以使用筛子将大小不同的东西分开。

丙:利用离心力可以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主持人:换句话说,就是旋转的方式吧。就像把奶油从牛奶中分离出来那样……

(3)主持人得到启发。

例如,使用离心力就暗示使滚筒高速旋转。从这个暗示中,主持人就得到这样的启发:剪草机是否可以使用高速旋转的带锯齿的滚筒,或者电动剃须刀式的东西。主持人把似乎可以成功的解决措施记到笔记本上。

(4)说明真实意图。

当讨论的议题获得了满意的答案后,主持人把真实的意图向与会者说明。可以与已提出的设想结合起来研究最佳方案。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就是brain storming的“中国式”译义,即集思广益。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科学发明或者是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远较平常人要优越得多。但对天资平常的人,如果能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引起思维“共振”,也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新创意或新方案。

随着创造活动的复杂化和课题涉及技术的多元化,单枪匹马式的冥思苦想将变得软弱无力,而“群起而攻之”的创造战术则显示出攻无不克的威力。

练习

小云和小花的家只相距20公尺左右,所以只要面向窗外,就能相互交谈了。小云叫道:“小花,我家有好吃的蛋糕,要不要来尝尝?”小花回答:“不行,再过10分钟左右有个电话要来,我怕来不及去接。”请问,真有这种情况吗?

答案:因为小云和小花都是高楼最顶楼的住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