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哲学
1999700000036

第36章 每天读点成功哲学(1)

所谓成功,主要指事功,指人向外追求的胜利。它和人生的幸福构成了人的两极,人既需要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洞察,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也要向外追求事功。前者是“修身”,后者是“平天下”;前者是“出世”,后者是“入世”,二者同时且唯一地隶属于人,不可偏废。

向外追求的成功,在于与对手的较量,而这种较量充满了智慧,并不是知识所能企及的。正如在战争中,有人把兵法倒背如流,却照样打败仗。所以,成功是活力较量或竞争中的一种胜出。

成功的哲学,并不是给你指一条具体的道路,只是让你辨明努力的方向。其实,在成功的道路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只有一颗相时而动、顺势而行的心。其中的妙处,还需要读者慢慢地去体会和把玩。

谋局定势——成功就是在与别人的竞争中胜出

人生的成功在于对人生意义的洞察,它需要面对的是自己。认识你自己,是获得完满人生的关键,而事业的成功则在于和他人的竞争。所谓的成功,不过是在与别人的竞争中胜出。正如一个开拓市场的营销人士,他的成功不在于他开拓了多少市场份额,而在于他和他的竞争对手相比占有了多少份额。因为资源有限,谁能够在竞争中胜出,谁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所有的竞争都带有战争的痕迹,因为竞争总是人和人在争,总带有进攻和防守的味道。比如,在法庭辩论中,起诉的一方发起的是进攻,辩护的一方是在防守;在商业领域,更是有商场如战场的比喻。商家赢得胜利的关键不是争取到最大的客户群,而是要战胜压制住你的竞争者,让自己脱颖而出。但对方也不是坐以待毙的“等闲之辈”,他和你一样有血有肉,有知识,有经验。所以,人和人之间的争斗是活力的对抗,你想把他吃掉,他更想把你吃掉;你绞尽脑汁地想各种办法对其进行进攻,他也在殚精竭虑地让你这些办法无效。

所以说,人和人的竞争是一场博弈,或者叫对局,这就像下一盘棋。在下棋过程中,双方的棋子一般多,在力量上谁也不占优势,要取得胜利,就要看你如何把所有的棋子都调动起来,形成有利于自己的格局和势态。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战争双方的实力可能有所差别,有强弱之分,但是实力强弱未必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因为战争讲究的是战略和战术的相互配合,而不是简单地硬碰硬,否则,历史上就不会有以弱胜强的战役,军事家也没有必要研究兵法了。

“局”代表了中国最高的谋略智慧。因为你的对手不是“死”的,而是和你一样的“活物”。所以,谋略不是知识,知识面对的客体是“死”的,你只要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就可以一劳永逸地对付它。而谋略智慧是要在活力对抗中寻求制胜之法的思维过程和结果,面对的是“非程序、无规则、前契约条件下的人类竞争”。

善弈者谋局,不善弈者谋子。象棋是中国的发明,其中蕴藏着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善谋局者,一子失招,全盘可以弥补;而谋子者,却常常顾此失彼,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谋势”,意味着高屋建瓴,驾驭全局,用好机遇,也就是打造“铁一般的成功”;“谋子”,则是眼光短浅,缺乏战略思考,只是满足“捡到篮里就是菜”。眼光高远的人总是善于“谋势”而疏于“谋子”,站得高,看得远,少急功近利,多从长计议,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即是如此。所以说,高明的棋手与人对弈,总是顾全大局,审时度势,筹划全盘,攻守有度,进退得宜,方可稳操胜券。若只注意谋子,一时杀伐虽然痛快,却忽略了大势的变化,纵使开头略有小得,最终也会因画地自限而失去未来。

著名象棋大师于幼华曾经说过,要想在象棋对弈中取得胜利,办法不外乎两个:一是把对方将死,二是把对方的子全部吃光。乍一听,这话好像是废话,没有任何意义,其实,简单的两句话已经涵盖了象棋对局过程中的全部玄机,也深刻地道出了战争中两个最关键的字眼——战略和战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成功者都是战略家,尤其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谋局定势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这就需要你一方面要对形势的发展和趋向有超前的眼光和判断力;另一方面,要对自己是否具备造势与任势的条件和实力,有清醒的认识和完善的考虑。一个无懈可击的竞争战略,如果执行不力,最后也会变得一文不值;而一个先天偏误的竞争战略,无论你多么卓尔不凡,执行过程无可挑剔,最后也难逃失败的厄运。可以说,善弈者谋一局之胜,不善弈者求数子之得。

有记者曾问张瑞敏:“您觉得海尔最大的经验是什么?海尔的成功别人能克隆吗?”张瑞敏回答:“如果你想把这个经验再去复制一次的话,那肯定一点用处都没有,就连我们自己,都会把成功的经验抛弃,然后寻找更好的办法。我认为,如果说海尔有什么经验的话,那就是随着外部市场的变化不断地变,孙子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外面天天在变,你必须跟得上这些变化,甚至走到变化前面去,做到以变制变,这样才行。其实,有些东西用几页纸就说完了,做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在企业经营之中,指的是企业要先于竞争对手洞察市场可能的变化方向,并因之采取不同的灵活行动,这样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曾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呼风唤雨,纵横一时,但由于忽视或误解了竞争环境中变化的征兆,最终导致自身的竞争优势严重受损;还有一些企业采用一成不变的企业战略,或者用静止的观点来看待战略,不能把企业一时的优势转化为长久的胜势,最后难免失败出局。

人生亦如下棋,一个决定的错误,一个环节的失误,均会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从下棋也可以看出人的智慧、性格与修养。那些真正的高手,走得都比较沉稳,对于输赢成败看得也比较达观,不恋战,也比较谦虚,他们允许对方悔棋,且能置身于时局胜败之外,敢于赞叹对方,也敢于指点对方。

高手也看棋谱,但更注重在实战中锻炼,更注重经验与教训的获得。人生亦如此,人生之答案,该走那条路,该如何去走,其结论不在书内,而在书外。

“尽信书不如无书”。永远不会有那一本书会给你设计出人生的模式和方案,重要的是凭自己去走,凭自己去努力读懂那本最难读懂的无字之书。

不必拘执——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

明代冯梦龙在《智囊》中说:“智慧没有固定的模式,以顺应时势者为最高。所以愚人千虑或有一得,聪明人千虑亦有一失。而大智之人遇事能应付自如,无需经过千思万想。他人取其微末,我则执其大端;他人看得近,我则觑得远;他人愈忙愈乱,我则以逸待劳;他人束手无策,我则游刃有余。正因为如此,所以难事遇到他就变易了,大事遇到他就化小了。他观察事物,入于无声息的毫芒之微;他举止行动,出入意想思考之外。”

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智慧也不讲究固定的套路。如果你想在成功的道路上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或“万能钥匙”,肯定会大失所望,因为局势每时每刻都在微妙地发生变化,你的选择和举动也应该进行相应调整。综观古代历史风云、现代商场起伏,能够脱颖而出的人,从来不会按常规出牌,你也永远无法看透他的底牌。因为他们深知,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没有现成的规则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效仿,唯有正确判断自己所处的局势,并且敏锐地嗅出局势中弥漫的味道,才是当下抉择和行动的唯一依据。

正如我们上面所说,人和人的竞争需要的是智慧。与对手过招的时候,你必须对当下的局势保持清醒的认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三国演义》中孙权和庞统的一段对话颇有意思。孙权问庞统:“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回答:“不必拘执,随机应变。”孙权又问:“公之才学,比公瑾若何?”庞统笑答:“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一个拘泥兵法,一个随机应变,高下之分岂非不言而喻、一目了然?”所以,伏龙、凤雏齐名,而周瑜却棋差一招。世间本来就没有路。大凡成功者,估计都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甲在一条街上开了一家服装店,做了几年,生意不错。这段时间,邻居传言这条街上要修路。甲想,修起路,灰尘满天,路也不好走,生意一定就不好做了。于是,甲就在门口挂了个转让的牌子。没几天,乙找上门来,想接收甲的服装店,因为甲急着转让,开价较低,乙又想接,价格也能接受,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就成交了。甲拿着钱又到另外一条路上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也挺红火。

乙接管服装店后,就开始修路了;但乙并不担心,在接店之前乙就打听清楚了。他分析了这段路的情况,认为这段路的行人很多,原来没修路时,行人都要走在马路上;而现在因为修路,马路没有了,行人都要从乙的服装店门口的过路,因为方便,很多人都要顺路进店里看看。结果,乙的生意比没修路前甲的生意还要好。后来,路修好了,乙已经利用这个机会揽了不少的回头客,生意更加火爆。

其实,无论是生意,还是人生,都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

托马斯·杰弗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他在给孙子的忠告里,提到了以下十点生活的原则。

1.今天能做的事情绝对不要推到明天。

2.自己能做的事情绝对不要麻烦别人。

3.绝不要花还没到手的钱。

4.绝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你不需要的东西。

5.绝对不要骄傲,那比饥饿和寒冷更有害。

6.不要贪食,吃得过少不会使人懊悔。

7.不要做勉强的事情,只有心甘情愿才能把事情做好。

8.对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要庸人自扰。

9.凡事要讲究方式方法。

10.当你气恼时,先数到10再说话,如果还气恼,那就数到100。

约翰·丹佛是美国硅谷著名的股票经纪人,也是有名的亿万富翁。在对记者的一次答辩中,他发表了对以上几个问题的看法。从鲜明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政治家和一个商人的不同之处。他的观点是:

1.今天能做的事情如果放到明天去做,你就会发现很有趣的结果,尤其是买卖股票的时候。

2.别人能做的事情,我绝对不自己动手去做。因为我相信,只有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才值得我去做。

3.如果可以花别人的钱来为自己赚钱,我绝对不从自己口袋里掏一个子儿。

4.我经常在商品打折的时候去买很多东西,哪怕那些东西现在用不着,可是总有用得着的时候,这是一个预测功能。就像我只在股票低迷的时候买进,需要的是同样的预测功能。

5.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这有什么不对吗?我的父母、我的朋友们在为我骄傲,我看不出我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骄傲,我做得很好,我成功了。

6.我从来不认为节食这么无聊的话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哪怕是为了让我们的营养学家们高兴,我也要做出喜欢美食的样子,事实上,我的确喜欢美妙的食物,我相信大多数人有跟我一样的喜好。

7.我常常不得不做我不喜欢的事情,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没有办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正像我的理想是一个音乐家,最后却成为一个股票经纪人。

8.我常常预测灾难的发生,哪怕那个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在别人看来几乎为零。正是我的这种动物本能使我的公司在美国历次金融危机中逃生。

9.我认为只要目的确定,我就不惜代价去实现它。至于手段,在这个时代,人们只重视结果,有谁去在乎手段呢?

10.我从不隐瞒我的个人爱好,以及我对一个人的看法,尤其是当我气恼的时候,我一定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发泄出来。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做人原则,进一步说就是,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味模仿别人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就。所以,我们必须用合乎情理的行为方式,去探索和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

鲁迅先生也说:“世间本来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有了路以后,人们却因为便利而习惯了这条前人的路,尤其是当这条路成为这一带唯一的大道时,人们竟误以为是路决定了人的方向。其实选择的权利还是在我们手中,我们既可以因袭前人的路,也可以另辟蹊径。别忘了,世间本来就没有路,只有我们想去的目的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的智慧不会在你前进过程中指手画脚,它只会告诉那些夜行者应该如何武装自己。

见机行事——真正的高手是不预测的

“执者,失之;为者,败之”。勉强做一件事情结果可能是失败,但紧抓着不放最终难免会失去。当你握住了一样东西时才可能失去,不想失去,就不要“执之”;要想自始至终地把握,就要放下私欲,达到无欲则刚的境界。为了既定的目标在路上疲于奔命,就会忽视路边的风景,以至于到最后只会盯着奔腾的河水发愣,而看不到河边的苹果树。

古时军队临近决战,都要清理整顿一番来个“轻装上阵”。连年征战,军队官兵都少不了拖泥带水的大小包袱。如果不甩掉这些包袱,军队无法前进,不但难以取胜,甚至可能被消灭。

曾经有一位公司老总问柯云路,能不能设计一种对大多数人适用的10分钟减压训练科目。柯云路犹豫了一下,列出了下面这个清单:

家中放几十万现金,你会不会牵挂其安全而焦虑?当然会。方法是把它存入银行,交给银行保管。

脑子里想着几个重要约会,还有几个必须不忘的电话,你会不会反复牵挂怕其遗忘而焦虑?会。你应该把它记在记事本上,交给记事本保管。

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负担,都应交到应该交付的地方:

将钱交给银行。将怕忘的事交给记事本。

将方方面面的工作交给各个负责的部下。

将无法预测的未来交给命运。

将今天没解决的问题交给明天。

将烦恼交给自生自灭的情绪规律。

将没必要背的包袱交给大地。

将孩子的成长一定程度上交给孩子自己。

将多余的牵挂交给过眼云烟。

将难以忍受的内心折磨交给知心朋友。

将恋人有关忠贞的允诺交给他(她)本人保管。

将自己的作为交给别人任意评价。

将与己无关的事交给上帝。

将对未来的忧虑交给未来。

将旅途劳顿交给淋浴。

将身心疲惫交给随心所欲的休闲。

将失去所爱的痛苦交给自然而然的淡化与遗忘。

将明天的收获交给今天的耕耘和风雨旱涝。

将自己赤条条剥光了交给自然。

在这里,柯云路其实在告诉我们,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没有任何规则和公式可循,比规则和程序更重要的是一颗“随遇而安”的心灵。一旦为自己规定了既定的套路和规则,就如同为自己套上了一把无形的枷锁。

进退是人生的策略,攻守是人生的战局,讲究战略和战术的相互配合。战略离不开战术,战术也离不开战略。正如下棋一样,你的进攻方式是不断变换的,因为你的对手随时都可以对你的战略进行“反围剿”。如果既定的战略不利于发挥自己各方面的力量,无法形成必要的杀招,你就必须改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