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科融合德育的研究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86000000003

第3章 让阅读催生行为改进

——绘本阅读在低年级道德行为教育中的作用

陶礼华

一、实施的背景

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受到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家庭教育结构背景等多重压力的影响,表现出一些集中性的行为问题,使学校教育压力尤其繁重,其表现特点如下:

(一)放松自我约束

(二)缺乏集体意识

(三)忽视社会公德

二、绘本对于低年段学生行为教育的价值分析

面对目前教育对象的这种发展趋势,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再禁锢于原有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根据当下学生的行为现状,寻找更多更适应学生教育需求的方法和途径,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行为。

此刻,一种适应小学生的教育载体走进了视野,那就是绘本教学。在绘本教学中的探索实践中,绘本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一个阅读学习的载体和途径。恰当地选用绘本,适当地开展主题学习,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道德行为教育将发挥重要的影响。

(一)丰富的绘本内容,为开展道德行为教育提供多样的主题

1.主题的选择

针对学校低年级孩子中的主要行为问题,教师可以充分结合需求,确立相关的教育主题,并以此遴选出一批适应学生阅读理解认知水平的绘本作为阅读内容。

2.主题的选用

(1)发生矛盾,适时匹配

(2)防患未然,在发生问题前进行干预。

(二)生动的故事呈现,为拉近学生情感共鸣创设鲜活的载体

教师要充分运用故事这个载体,利用故事的要素——人物、情节、画面,去打动学生,让孩子们从故事中找到自我,形成情感的共鸣。

1.角色的共鸣

2.行为的共鸣

3.情感的共鸣

(三)无限的思维空间,为激发学生行为体验预留充分的可能

教师在借助于绘本实施教育活动的时候,就有了有效的思维空间,能充分引导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感知投射到后续的行为实践中去。

1.运用情节转换激发思维活动

2.借助于故事留白促成行为体验

三、绘本在低年段学生行为教育中的教学案例

将绘本阅读与低年级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整合实施,是因为我们绘本教学的对象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在运用绘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突出“激发情感”、“行为认同”、“实践养成”等要素。

(一)在“理解—模仿”中获得情感认同

(二)在“反思—分享”中提升价值判断

(三)在“计划—实施”中达成行为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