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2020300000035

第35章 广东商人(3)

广东人最讲意头,数字要3、8、9。因为其与广州方言“生”、“发”、“久”谐音,所以特别受到崇拜。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是3、8、9的就抢手,有时需要竞拍;店铺门牌号码最好也是3,8、9,图个吉祥。而逢3、逢8、逢9的日子也显得珍贵。据称1988年8月8日,是20世纪第二多“发”期,广州市青年人结婚骤增。广州各大酒店婚筵宴席爆棚。生意好做,商家满意,食客开心,大家都冲着这一世纪难得的四个8字相连的日子,不少商家果真“发”了。

相反,像“4”这样的数字,则是人人惟恐躲闪不及。

某农贸市场有一位湖南老乡支了个杂货摊,生意老不景气。他不明白,有些很想购买的顾客为什么瞧了瞧他的商品后忽又扬长而去。一次,一位广佬来到他的摊前,见了江西景德镇产的瓷碟很是喜欢,意欲购买。哪知待他见了瓷碟上标有“5147”的标号后竟勃然大怒,一下子把瓷碟摔个粉碎。不但走了没给钱,还大骂“杀你母,想叫我死没门!”那湖南老乡虽受了一肚子窝囊气,仍不明白其故。后经人指点,总算明白了这商品号码居然能决定人的命运,如“5147”就被广东人读成了“我要死去”。这样,好的商品号码也会决定自家生意的兴隆。从此,他再到外地批购商品,再也不买那些“14”(要死),“34”(生死)、“74”(去死)等凡带有“4”字标号的商品了。凡带有“8”字的,只要价钱可以随手就购,如“18”(要发)等。产品一运回广州,就大受顾客青睐,仅一年时间就挣5万多元。至今那湖南老乡还感到好笑,说他凭数字做生意发财真是邪门。

在日常交往中,尤其是逢年过节,探亲访友,糖用“大吉利”,烟用“双喜牌”,图个吉祥。送礼绝不敢送钟,因为那是“送终”;梨也是不能送的,因为那是“离”。

出门之时,如打个喷嚏,眼皮跳了,这都是办事顺当与否的兆头,应小心对待。出门遇喜事,办事顺当;反之则不吉。如此等等,广东人有时候真神经兮兮的。

深圳应该是全国各地的人才汇聚之地,深圳人观念的现代感强,但在广东这个地方,封建迷信也给深圳人涂上浓浓的色彩。人们称深圳是“传统的神主宰着现代的城”。

走进深圳的商店饭店,你随时都会看见货架上、餐桌边,都有一尊大小不等的卧佛,或如来、或观音、或财神,其色泽鲜亮,雕塑精细,点缀上霓虹灯而常年不熄。说是求发财,图吉利,均离不开请神的保佑。谁家要发生了什么事,其神像前就会香烟缭绕,纸灰飘浮。

民间如此信神,工厂企业不例外。有个不到200人的小家县厂,三层楼房的车间内就有两处供奉神像,万年霓虹灯在神像边闪烁,神像牌上写着“前后五主五帝之神位”、“财神之神位”好多人虽然不知道五主五帝是什么神,但看他那丑陋无比的凶煞样,想是能主宰天下人的命运,日常厂里有些小活动,诸如老板经理过生日等,要去神像前焚香烧纸,供奉祭品,以讨个吉利。而大祭祀活动是不轻易展开的。只有厂里的产品滞销,钱财巨损时才会办。到时上至老板经理,下只组长员工,都得参加祭祀活动,可谓倾巢而出,热闹非凡,仅以坂田第一工厂区为例,几乎所有的厂家都设有神像,大厂大设,小厂小设,仿佛不设神像就没了主心骨似的。

蛇口有一家新建的电子厂,破土时挖出了一些墓,老板就感到不吉利开工不到一个礼拜,一位厂领导突然得病呜呼哉了,紧接着又先后发生了几起工伤事故,不少人就咋呼,说厂主犯了阴鬼煞,不把那阴些鬼的家修理整齐或搬迁出出,这个厂是不会安稳的老板大骇,在风水先生的指点下,马上在古墓上盖了一座“压鬼挡煞楼“和一座“阴鬼棺材屋”又怕阴风无孔不入地骚扰,又在棺材屋旁盖了一座小楼,设置了大大小小的菩萨,好以正压邪,大振厂威。这一“工程”虽花去了数万元,却换来了老板心理上的平衡。

电子厂必建棺材屋,腐朽的幽灵要摆布先进的科技,这真是一个时代的畸形产物有时候,生意场上风云多变,生意人拿不定主意时,就会想起求签问卦。

针对广东商人的迷信,与广东人做生意时,很有讲究:送礼要防“忌”,说话要注意,多用3、6、8处处图吉利;摸准他们的迷信心态,多从唯心角度去迎合他们避凶就吉的心理:谈生意,进行合作,多选择在“良辰吉日”、“风水宝地”这样,精明之至的广东人才会乐意与你台作交往。

5.“王婆卖瓜”,重视广告宣传

秉承中国文化传统,北方人多不喜欢标榜自己,蔑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以致在改革开放初期,北方大多数厂家不看重广告这种促销手段广东人就不同了,广东人喜欢冒险,自我表现意识强,因此,广东人变得越来越敢于“毛遂自荐”,在企业经营中也较早地“王婆卖瓜”,他们利用广告的效用,大刀阔斧地开拓市场,将其产品推向消费者。

广东人重说产品的质量,更注重产品的营销策略。首先,他们舍得将钱花在广告宣传的投入上。众所周知,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市场上同类产品数不胜数,而要在这些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优良的质量,更需要在营销中略胜一筹。而广告宣传则可以帮助商家实现这一愿望。

广告可以传递商业信息并引导消费,它可以让消费者知道该种产品的存在,知道这种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所具有的优越之处。广告在塑造商品品牌,塑造企业形象方面也起着重要的功效。

秉承中国文化传统,北方人多不喜欢标榜自己,蔑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以致在改革开放初期,北方大多数厂家不看重广告这种促销手段广东人就不同了,广东人喜欢冒险,自我表现意识强,因此,广东人变得越来越敢于“毛遂自荐”,在企业经营中也较早地“王婆卖瓜”,他们利用广告的效用,人刀阔斧地开拓市场,将其产品推向消费者。以广告的力量来将产品的经销推上一个高度。

在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广告曾令全世界为之侧日。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商人很快操起广告这把利器,大肆开拓市场,比历史上的上海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广东人做广告,敢于早投入、高投入。广东与香港挨得近,见个明星就跟咱见亲戚一般,因此,广东人很善于请香港巨星为自己打广告,不知吸引了多少眼球,同时,广东人还舍得花大价钱请内地大腕拍广告。广东美的集团请国际红得发紫的影星巩俐为其做商业广告,国际影星成龙更不遗余力地向全中国的小朋友们推荐小霸王学习机。此后,又有汪明荃、沈殿霞等香港明星的商业广告,向全国的消费者推销着广东货。利用这些名人的“声望”,广东商人赚取了很大的利润。如体操王子李宁将“健力宝”推遍全国,推向海外;影视巨星巩俐为美的集团赢得了巨额的利润;影届大腕李连杰也让步步高DVD家喻户晓……这些都以其杰出的效果轰动一时。广东商界也因此尝到了广告的甜头。

现在,做广告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广东商人在广告战中新招迭出。

广东人善于借助广告来塑造一种消费环境,使人们在生活中接触这种消费环境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这种产品。

2000年底,广州某家酒楼开张,在报上登了一张不大不小的广告,说是要招聘一位公关经理。尽管企业招聘公关人员的广告比比皆是,但这个广告登得特别,它所谓的“公关”经理不问性别年龄,除了外貌端庄外,惟一的条件是需懂5国语言。一家酒楼的公关人员要懂5国语言?一时整个广州为此议论纷纷,大家都要看看它招到的到底是何许人也。结果,一位徐娘半老的越南归侨应聘就任。这家新开张的酒楼就是通过这一张奇特的招聘广告在酒楼如林的广州城一举出名,不少人上这家酒楼吃饭就是为了验证一下这位“公关”是否真懂5国语言。

广州商人的广告意识由此可见一斑!广东人做广告做出了心得体会,做出了名堂。

如今,广东商人看准了广告是一种投资,并且是一种投入很小而收益很大的投资,因而更敢下狠手,敢出奇招。但是,广东商人的广告做得让人心服也心虚,有时也存在夸大其辞,名不符实之嫌。

但是,广东人所承诺的服务,不只讲在宣传里,而是言出必行。说到做到。

全国各地对广东商人的一个普遍的看法就是:商而不奸,服务良好。

广东人非常重视产品市场的开发,根据顾客的需求不断推出新的产品种类,销售方式以及售后服务。他们处处为顾客着想,以顾客利益至上为标准来维护已开发的市场。他们再视产品的市场调查,以便及时发现商机。他们更注重产品的宣传推广以及服务质量。

他们销售产品,可以送货上门,售后免费维修。空调之类的商品可以免费安装调试。质量欠佳的产品包退包换,解决了许多顾客购物的后顾之忧。此外,他们还广泛开展邮购业务,促进业务面的扩大;还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缺货商品预订,等等。

广东有一家服装公司,生产了一批春款女式西装。按照宣传和销售产品的承诺,只要有问题,一经发现,厂家便以二赔一。东莞一位女士因为急着赶一场商务会议,便到单位楼下的商场匆忙买了一套该公司的西装。结果会议结束后才发现西装上衣的领子有问题,她又想起会上坐在她对面的合作公司的职员偶尔诧异的目光,便气从中来,一个电话追到了厂家。该厂家的一个中层领导接到此投诉电话,二话没说,亲自叫来该厂的设计师,为该女士量身定做了一套新的西装,并且设计成独特的款式。最后,这位女士不仅得到了一套没有质量问题的原式西装,还得到了一套专为她设计的西装。该服装厂用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的商业承诺,赢得了顾客的信赖。

面对广东商人的“王婆买瓜”式的广告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小心提防被其虚假方面蒙蔽;仔细学习其方法,利用广告进行营销创利;重视其广告的宣传作用,从中领会其产品的实力和质量,然后选取好的产品进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