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想事成法则
2039100000028

第28章 直觉——利用潜意识把握灵感瞬间

当人对某种目标或对象怀有强烈的渴望和关切之情时,他(她)的潜意识就可能产生“预感力”。

一个心理学家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她的姐姐在年仅3岁的时候,一天正下着大雨,她和祖母仍旧像以前一样,在自家房屋的墙角处吃饭。他们刚刚坐下,姐姐就拉着祖母的手,非要离开不可。平时她是个听话,温顺的小姑娘,但当时却变得异常坚决。祖母拗不过她,只好收拾起食物离开那里。他们刚刚走了没几步,就听“轰”的一声,那面墙沉重的坍塌了,正好砸在他们平素吃饭的地方。

类似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在本书前面也曾经讲过这样的例子。其实这未必完全是巧合,很多例子恰恰反映了人类本能的、强大的直觉能力。其实,通过潜意识的力量,一个人可以发掘出更多的潜在能力。人们不断感觉到的“阈下意识”,便是人类潜在能力的一种表现。比如,在听别人讲话时,人们也可以注意到周围各种嘈杂而细小的声音。一个人所感觉到的信息,只是所接受的无数信息中很小的一部分。比如多年前,在美国波士顿“椰林公寓”,发生过一场巨大的火灾,许多人在火灾中丧生。在调查研究中,哈佛大学的一位精神病理学家发现,火灾发生前,曾有10来个人走进室内,旋即又走了出来,原因是他们觉得“不舒服”,尽管他们也无法确切地说出当时的感觉。他们只是有异样的感觉,似乎有某种因素催促他们离开那里。于是,这位病理学家提出如下的假设:通过嗅觉,在当时,这些人已感到一处火源正在某处“闷烧”。于是,潜意识向他们发出报警信号,他们仿佛看到那些珠光宝气的帷帘快着火了,得赶快离开这里!于是,他们奉潜意识的命采取了行动,离开那里。从这件事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要更加相信你的直觉,并照此及时采取行动。

在文明尚未开化的某些原始部落中,我们同样可以找到人类这种潜在能力的例证。譬如,印第安人有着非常敏锐的直觉。通过鹿在地上留下的蹄印,他们就可以作出断言:“此鹿离开这里已经1个多小时了。”他们甚至可以说出鹿的身高和体重。在万里无云、艳阳高照的天空下,一个巫医那样感觉敏锐,能够迅速“嗅”出暴风雨的蛛丝马迹。许多未开化部落的人,都有异常发达的直觉,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却由于生活在一氧化碳和其他各种有毒工业气体的环境中,大大丧失了这种感觉。

著名游艇选手杰拉德·B兰伯特,曾经有一段戏剧性的比赛经历。有一次他参加一次游艇比赛,在开赛的前一天,他的游艇“扬基”号停泊在罗德岛新港附近的锚地上,这天下着大雨,游艇突然遭到雷击。还好游艇的损失并不严重,只需要校正一下罗盘就成了。为了校准罗盘,他把船开到了海上。他试着航行了一段时间,游艇看起来没有什么毛病。于是,兰伯特便放心的准备第二天的比赛。可是,当时谁也没有发现,经过校正的罗盘磁力不准,有4度误差。

兰伯特就驾驶着这艘磁力不准的游艇参加了比赛。那次比赛的航程与新英格兰海岸平行。比赛当天下起了大雾。雾太大了,以至于连航线都看不清楚。参赛的游艇很快就拉开了距离,谁也看不见谁。兰伯特当然是按照罗盘指示的方向行驶了。大约半个小时后,后卫雷·亨特大叫起来:“我可不喜欢诱补龙虾的笼子。”当时兰伯特正在掌舵,忙的不可开交,没有顾及到此事。但是,他心理也有一丝不好的预感,因为按照他的经验,航线本应该远离海岸,不应该看见捕虾的笼子。几秒钟过后,兰伯特听到海港上有人呼叫。当时他们离海岸很近,航速是10节。海面静悄悄的,连最轻微的声音都能听到。当时没有人向他们发出警告,他们也不知道船在什么方位。他们唯一能听到的就是大雾中传来的“过来!”话音很短,很急促,兰伯特到现在也不知道这是谁喊的。

兰伯特来不及发出指令,赶紧向右舷转舵。因为兰伯特熟悉这个地方,前面海面有一群巨石兀然突起,他们正朝石头撞去。当时兰伯特的船重160吨,10节航速,他们正向石头疾驶。方圆几海里内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茫然大雾。

“真是幸运!为什么一叶扁舟,也可能是一个渔夫,呆在空旷的海面上,为什么他喊了一声‘过来’,却不对我们说一句话?我不知道,当时这声呼喊救了很多人的命!”兰伯特事后说。

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直觉的重要性。罗盘出了毛病,捕虾笼子碰到了船,这些都让兰伯特起了警觉,他预见到可能要出问题。他没有陷入焦虑,没有自暴自弃,他的全部感觉都凝聚在周边的环境上,因此,当他听到有人喊‘过来’的时候,能够迅速作出直觉性的反应。

经由直觉,让在各种精神事业中,会释放出不同的能量。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正是后天文化教育的不同,所获得的文化经验的意识不同,在感受、经验、体验、理解、领悟的思维活动中,人们才表现为不同的“主体性”,表现为不同的潜意识“自我本质”。自然,这种本质和主体性,并不是消极的被文化环境和意所机械的决定。他认为,在宗教、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等深层次价值领域的自我实现中,如果不能集中全部的思想和情感沉浸在对象世界里,去感受、体验它的价值所在,如果不能调动自己全部的文化知识,联想并想象“对象世界”的因果关系,把握它的价值和本质,或赋予它新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对于精神事业的悟性和“自我主体性”,在深层次价值领域里不大容易实现。

事实上,当人对某种目标或对象怀有强烈的渴望和关切之情时,他(她)的潜意识就可能产生“预感力”。当一个人处在穷途末路、进退两难的境地时,她(他)的潜意识就会产生巨大的生存力量,并直觉的为自己找到出路。例如,古今中外的许多大人物在面临命运的重大关口时,常常可以突然间看到曙光,于是凭借预感或直接,作出影响个人一生乃至人类命运的决定。这正是“自我主体性”发挥作用的结果。

在艺术创作和科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相当普遍的找到这种“主体性”——奇特的认识功能的踪迹。马兹马尼扬曾经对60名解除的歌剧和话剧演员、音乐指挥、导演和戏剧家的创作进行研究,结果这些人全都说到直觉对于创作的重要性。200年前,日本酒悦公司的创业者山崎理左卫门因经商失败,失魂落魄地站在河边,打算投水自尽。“唉!没有钱,公司破产,一切都完了。”他颓唐的眼睛茫然的盯着流动的河水。河边的景物虽然万分美丽,但是他却无心欣赏,他只想一死了之。凑巧的是,该地刚好举行隆重的“丰年祭”,河面山漂浮着莲藕、人参、生姜、萝卜、丝瓜等祭品,而且越来越多。这时,他突然想:让这些祭品白白流走实在太可惜了,该想办法利用它们啊!此刻,一心想死的他,却猛然鼓起非要活下来干一番大事业的勇气,他仿佛看到自己未来重整旗鼓的样子。他急忙脱下衣服跳进水里,把河中所有的祭品一点一点都捞起来,并把拾起来的祭品精心的切碎做成酱菜,一心做起不要本钱的生意来。

由于他的酱菜风味独特,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生意自然越来越好,因而发了大财。这些酱菜不仅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挽救回来,而且还带给他幸福和财富,于是他给酱菜起名为“福神渍”。到了明治时代,他的子孙把“福神渍”改为罐头包装向全国推销。由于世世代代的努力,到了昭和时代,“福神渍”已成为享誉世界的罐头品牌。现在,“福神渍”一年的销售量已达6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