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心语
20803600000009

第9章 他让数学不再成为弱科

调查对象:小文,十一岁,男孩,小学六年级,独生子女。

家庭状况: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有固定收入,和瘫痪的奶奶一起居住。

主要表现:

小文是个善良的孩子,懂事,爱劳动,能主动帮助家人照顾瘫痪在床的奶奶。因为他个性老实甚至有些软弱,有时会受到班内个别同学的欺负。小文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落后,尤其是数学,成绩经常是一位数字。接受新的知识比较慢,记忆力差,刚学过的东西转眼就记不住了。上课由于听不懂,而不爱听课。

原因分析:

(一)外因

1.家庭因素

小文的父母都是工人,文化水平不高,尤其是数学方面,孩子在功课上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因为和年迈瘫痪的奶奶一起居住,小文的父母主要的精力除了工作就放在照顾老人上。小文在家里表现得非常懂事,只是在成绩上不够理想,父母想辅导又力不从心,要批评又因为老人护着孩子,再加上教育的方法不当始终达不到好的效果。

2.学校因素

小文的学习成绩在班内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尤其是数学上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使得他在班级里没有什么地位,再加上他个性懦弱,常常会受到同学的排挤和嘲笑。老师也尝试过鼓励他在课堂上多发言,但每次他都回答不出问题,久而久之老师也不提问他了。

(二)内因

1.敏感而自卑

小文的学业成绩虽然差些,但他与其他同学一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受到同龄学生的嘲笑打击后,他就不再主动举手发言。而一旦授课的老师对他的功课或课堂表现流露出一些不满意或者不耐烦,像小文这样内向的孩子便不愿再接近老师。课内表现得沉默寡言,回答问题时,情绪紧张,怕讲错;在课后缺少伙伴,像失群的孤雁;在生活中胆小谨慎,怕出事。因为自己成绩差,往往不被老师看重,同学也看不起,在班内地位低。这种自卑心理严重地压抑了他在学习上的进取心。

2.基础差

像小文这样数学比较弱的学生通常理解力差,接受新知识比较慢。学习上又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遇到知识的迁移题、综合运用题就难以应付,缺乏去粗取精,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

3.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

小文个人主观上也很想把功课学好,但在学习过程中却又不肯花工夫,怕吃苦。上课时不求甚解,不懂又不想问,作业遇到困难时,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喜欢走捷径,图省力,不肯动脑筋,甚至干脆看别人或抄别人的。这种矛盾的表现主要是因为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4、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

辅导策略:

(一)激发学习动力,重建自信自尊

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结合、循序渐进。在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同时更要及时地针对进步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考试时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学困生”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记忆,从而重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

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自身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如此。也许他们花了很大的工夫才取得了微小的进步,但这微小进步足以让老师看到希望,老师应充分抓住时机对他们给予肯定。赞赏犹如阳光,获得老师的表扬是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人的许多潜能和情感便会奇迹般地激发出来。

(二)摸清根源,强化训练

像小文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通常知识障碍积累较多,基本学习技能匮乏。要从根本上摸清他们的知识起点和障碍点,制定个别教学计划和目标,针对其知识与技能薄弱之处予以强化训练,这类学生在班级教学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常规的教学计划、内容与他们的学习水平相差甚远。个别补救教学是解决这种矛盾的一种过渡性教学策略。

(三)严格要求,正确引导

大部分“学困生”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没有预习和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他们往往对于数学概念、公式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扔在一边不管。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老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布卢姆动态教育理论认为:应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既承认由于差异而出现的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又相信认知水平和各种能力的互相补偿性。充分认识学习困难学生与其他同龄学生一样所具有的人格的独立性和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