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哲学深处的漫步
20944300000005

第5章 在科学与宗教之间

智慧来源于思考。关于思考的智慧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神话传说。

在古希腊,有一位智慧女神,名叫雅典娜,雅典娜是宙斯的女儿。雅典娜的母亲美蒂丝是一位很有先见之明的智慧女神,她怀孕的时候对宙斯说:“这个孩子会比你更强大,权力也会在你之上。”宙斯怕雅典娜出生,于是把美蒂丝吞到了肚子里。但是后来宙斯就开始头痛,他没办法,只好让火神赫淮斯托斯用大铁锤砸破他的头,看看里头有什么东西。不料一锤砸下去,一个手持长矛、戴着头盔、年轻漂亮的姑娘从他的头里跳出来,她就是智慧女神雅典娜,也是宙斯最疼爱的女儿。我们说智慧因思考而产生,而思考是痛苦的,由此可以推知,智慧来源于痛苦。

既然智慧就是痛苦,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学哲学?哲学究竟是什么?它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学问呢?

哲学作为对智慧的追求,对痛苦的理解,它体现了对人类理想的追问和终极关怀。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哲学是介于宗教与科学之间的一门学问,就是说它既不是宗教也不是科学,是兼具两者特性的学问。

自然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作为人类认识能力的产物,它以理性为基础。宗教所依靠的不是理性而是信仰,产生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亦即对宇宙的真实存在和终极奥秘,以及包括人自己在内的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归宿和实在性的关怀或牵挂,因而宗教的对象是具有永恒无限之特征的超验和理想性的存在,对于这样的对象是不可能通过认识来把握的,所以只能信仰。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居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原因,是因为它一方面像科学一样属于理论思维,因而从根本上说总是诉诸理性。另一方面它又像宗教一样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追求热爱的是永恒无限的智慧境界。表面看来,与科学和宗教相比,哲学自有哲学的优越之处,因为科学知识解决不了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问题,而宗教则由于诉诸于信仰,所以缺乏理论上的合理性。然而实际上,哲学的优越之处恰恰是它的困境所在:哲学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它的对象就一定是永恒无限的东西,那是我们的认识力亦即理性所难以企及的。结果,哲学就少了宗教单纯诉诸于信仰的方便之门,同时,又无法通达科学知识所特有的确定性,这就使哲学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它的问题几乎都是无法解答或者没有终极答案的难题,以至于20世纪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哲学问题具有这样的形式:‘我找不着北’”。

黑格尔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他认为哲学终结于他,当他说他终结了哲学时,他自己也终结了。

哲学无标准答案,各个哲学之间都有其各种各样的解答方式,这些解答方式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它们都是超越历史时空的。因此,我们学哲学,要把握这样四个方面:要了解哲学家们的问题(问题产生于好奇,哲学是从提出一系列问题展开的);要熟悉他们的基本原则和概念术语(哲学的概念和术语往往是哲学家们表达思想所创造的特殊语言);要遵循他们的思路(不但要看他们说了什么,最重要的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说);要理解他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