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穷养男孩
2174300000040

第40章 教男孩培养绅士风度(2)

尽管有人打扮自己有引起别人注意的明显意图,有人则只是一种潜意识,其本质是相同的。对自身美的关注与追求所体现的爱美心理间接地反映了人们的性审美意识,对异性美的关注与追求所体现的爱美心理,则更为直接地反映了人们的这种意识。对自身美的关注与追求正是为了吸引异性从而达到对异性美的追求,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都体现了爱美心理的性审美特征。因此,随着性成熟而觉醒起来的爱美心理是符合人的正常的生理心理规律。

如果女儿只是尝试用妈妈的化妆品,或者儿子换了一种新潮的发型,你大可以把这种现象当做普通的爱美之心,并对她(他)进行小小的肯定。如果反对孩子的某个装扮,就应心平气和地和她(他)讲清反对的理由。千万不要拿出家长权威,居高临下地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

孩子爱穿名牌,主要出于两种心理:一是显示自己身价。名牌服装不仅在审美情趣上要高出普通服装,在价格上更要高出普通服装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许多孩子都把穿名牌服装看做显示自己家庭经济实力和审美水平的标准,似乎只有穿上名牌才能抬高自己的身价。二是从众心理作用。名牌之所以成为名牌,并不是从一开始设计出来就成为名牌的,而是经过人们多年的使用之后才得到认可,才在公众中树立起一种稳定的信誉和牢固的地位。孩子们看到某些明星穿名牌,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便产生了想穿名牌的念头。这两种心理都是不够健康的,攀比心理会分散学习精力,从众心理是盲目的,而且都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父母要耐心教育孩子克服这些心理,让孩子对名牌有个正确的认识。

其实,孩子有没有虚荣心,跟父母有很大的关系,父母虚荣,孩子就会模仿,父母低调,孩子也不张扬。所以,父母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走进孩子的审美标准。不要总是说孩子不听话,因为你们不了解孩子。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他们,连他们正常的心理发育都不了解,很难因势利导;出现问题之前,要有预先的防备或者是提前的教育。要做新世纪的好家长,不要以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旧观念教育孩子,因为新世纪信息量是很大的,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对信息的接受能力跟我们小时候相比是有天壤之别的,社会改变了,家长要是跟上信息潮流,就无法教育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容易产生审美标准上的分歧,这应通过讨论、比较、相互沟通来解决,而不应将家长的认识、观念强加给孩子。

(2)告诉孩子你的底线在哪里。孩子们在青春发育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身体,里里外外,都在变化,他们经常想知道他们真实的自我是什么,这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和十几岁的孩子要有敞开诚实的交流。对你孩子的选择表示尊重很重要。同时,在你真正尊重他的选择的时候,你还需要和孩子有坦诚的交谈,谈谈责任底线的问题,让他知道什么是你能容忍的,什么是你不能容忍的。

(3)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偶尔给孩子买一些名牌产品,但对于过分迷恋穿名牌的孩子,家长不要轻易“投降”。有的孩子由于家长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便又哭又闹,甚至以不吃饭、不学习相威胁。家长们在又气又恨、又怜又爱的心情下常常会做出让步。这只能助长孩子的高消费心理和一意孤行心理,使他们得寸进尺。因此,家长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不要向孩子妥协。

(4)让孩子了解家庭经济状况。许多孩子从小生活在优越的条件下,不知父母辛劳之苦,更不知道家中每月的收入多少、支出多少、余额多少,对于父母每天要付出的劳动更是不了解。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家长可以带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去参观一下,让他们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以及工资的来之不易。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记录家中的收支情况,使孩子了解家中的消费水平。即使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也要教育孩子懂得节俭,这对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5)避免诱发孩子的名牌心理。孩子心中的“名牌热”,有些可能是父母无意识诱导的结果。他们无非认为父母给自己买的衣服贵就是名牌。而父母往往有意无意说些推波助澜的话,比如这是什么牌子的,穿了就是漂亮等,使孩子有了胜人一筹的优越感,更有可能让孩子滋生炫耀心理。因此,身为家长,平时不要过多谈论名牌,也不要炫耀和过分追求。

防止孩子虐待小动物

教育男孩不仅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品德。我们已经了解了大量关于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个案,如一些大艺术家、大文学家、大科学家的产生,都离不开早期教育。斯特娜夫人指出,如同智力的培养需要从男孩一出生就开始一样,男孩的优秀品德也必须从摇篮时期就开始熏陶,否则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对男孩进行道德教育越早越好。普林斯博士说:“男孩的道德教育应从摇篮时期就开始,因为当今社会所缺乏的不是头脑而是品德。”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若要养成男孩善良的情感,我们不妨从教育男孩从尊重生命开始。

所谓“万物皆有情”,人生而为万物之灵,就更该对世间万物的生成充满感恩与爱。为了让男孩将关爱的情绪也能关注到人以外的事物,父母可以在家中养宠物,像猫、狗、鸟、鱼等,如果怕动物类会导致过敏,种几盆花草也可以。在让男孩负责去饲养或换水、清理的同时,顺便告诉他万物生命的意义,以及它们同样需要受尊重的道理,然后让男孩自由地去跟宠物互动,或者观察植物生长,他就能慢慢体会生命本来的尊严。

一位女士谈到自己的孩子,极为忧虑。她说:我们夫妇平时都很忙,5岁多的儿子常常一个人在家,非常寂寞。为了帮助儿子排遣寂寞,我给他买了一只小松鼠,希望这只小松鼠的到来会帮助儿子排遣无聊的时光,找到一些乐趣。正如我预料的那样,有了小松鼠,儿子确实变得开心多了。可有一天,我提前到家,竟然看到儿子正狠狠按着小松鼠的头,手里拿着针一下又一下地扎着小松鼠的肚皮!小松鼠痛苦地呻吟着,一旁的他居然无动于衷,丝毫没有怜悯之心,相反,他脸上还洋溢着笑,似乎正享受这件事情呢。我们夫妻俩都是很善良的人,为什么不到6岁的儿子偏偏就没有遗传善良的本性,表现得如此残忍呢?

其实,孩子虐待小动物的现象,可能源于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孩子可能是出于好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水平有限,孩子只是出于好奇,想看看这样做,小动物有什么反应。有的孩子可能对小动物的叫声感兴趣,他不认为这是小动物痛苦的叫声,因为他的移情能力差,不会设身处地替小动物着想。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告诉他:你这样对待小动物它会很难过的,因为你打它,它很痛,如果妈妈也这样打你,你是不是也很疼呀!你希望妈妈打你吗?而且你以后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动物园,让孩子看看饲养员叔叔如何喂养动物,也可以让孩子轻轻摸摸温顺的小动物,让孩子体会和动物和平相处的乐趣,这样孩子不但知道应该如何对待小动物,也培养了他的同情心,并由此增长了很多的知识。

其次,这也是孩子感情的宣泄。上面那位女士的孩子一个人在家,就会很孤独,这造成了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尽管他小小的年纪也会看人行事,但真实的感情受到压抑。这种压抑的情感是要宣泄的,因此比他更弱小的动物就成了他宣泄的对象,孩子在虐待小动物中显示自己的力量,获得感情上的满足。这样发展下去,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因此大人应当回到孩子身边,要给孩子更多的“爱”,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是真心地爱他。每当孩子受到你们的表扬或批评都要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感,发泄过后给予引导。多和孩子做一些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让孩子的精力转移到其他更有趣的活动中去。

再次,可能是效仿大人。孩子年龄小,很多的生活经验是通过效仿大人获得的,不管好的坏的,照学不误。因此孩子生活的环境以及家长的行为规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这个道理。看看孩子生活的周围是不是有虐待小动物的现象,对孩子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注意孩子生活环境的净化和检点大人的行为,培养孩子同情心,让孩子逐渐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大家应该和平共处。让我们的孩子同我们一起喂养你们家的宠物,共同照料,在饲养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体贴入微地关怀和照顾小生命。而且要明确告诉孩子,对虐待小生命的现象要加以批评,而且家长要说到做到。相信孩子在你的关爱之下,一定会转变的。

要知道,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冷酷残忍的;一个没有爱心的世界,是冷漠可怕的。但爱心不会自发产生,爱心要靠精心的培植和维护,在心灵里播下爱的种子,才能长成爱之花;全社会都为爱心叫好呐喊,才能形成—个充满爱心的世界。

我们要在生活中培养男孩的爱心,心中有爱,他才会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热情,才不会让自己在困境中沉沦。拥有爱心,他的人生中才会有幸福和成功。

教育男孩热情接待来访者

英国是全世界公认的绅士王国,早在17世纪,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就在他的名著《教育漫话》中为英国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描绘了一幅培养“绅士”的教育蓝图。在这幅蓝图中,礼仪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洛克说:“礼仪是在他的一切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没有教养的人有了胆量,胆量就会带上野蛮的色彩,而别人也必以野蛮相待。如此,学问就变成了迂气,才智就变成了滑稽,率直就变成了粗俗,温和就变成了谄媚。”

一个人的修养决定着他的生存方式。有修养的人,不但能受人尊重,而且还能成大器;没修养的人,不但害人害己,还会不得人心。对于男孩来说,尤其在公共场合,更应重视自己的行为举止。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必须学会待人接物的方法,善于与人礼貌往来。因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无疑已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有些男孩因缺乏待人接物的经验,往往在交际中有不好的表现。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凡是社交能力比较强的人,往往更容易赢得机遇。而这些文明礼貌的处世本领、交往能力,都需要从小培养。

让男孩参加接待客人的活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在参与接待客人的过程中,体会到主人和客人地位的不同,自然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会比平时更小心,殷勤百倍。同时,这也有利于让男孩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要接待好客人,让客人满意,就必须在语言、行为上讲礼貌,这实际上是给男孩提供了礼貌待人的练习机会。而且,能学到一些待人接物的方法。

怎样培养男孩接待客人的能力呢?

(1)让男孩做好心理准备。在客人尚未到来之前,我们应该让男孩了解,客人什么时间来,谁要来,客人与父母、与自己的关系以及该如何称呼。让男孩在心里做好接待客人的准备。

(2)与孩子共同做准备工作。可以让男孩和父母一起做接待客人的准备工作,如打扫房间、采购糖果等,共同营造一个欢迎客人的气氛。

(3)帮助男孩接待客人。例如,客人来了,父母可以帮助男孩招呼每一个人,请客人坐,请客人吃糖果。还可以让男孩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给小客人玩,把自己的相册拿给大家看。

(4)让男孩学着与客人交谈。我们应让男孩大方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在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插嘴。孩子学会待人有礼,还能帮助化解尴尬,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有一次,英国王室在伦敦举行盛大晚宴,招待印度首脑,这次宴会由还是皇太子的温莎公爵主持。

宴会在非常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着,达官贵人们觥筹交错,相谈甚欢。就在宴会即将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使整个宴会被尴尬的氛围笼罩着。按照当时宴会的程序,侍者在晚宴即将结束的时候为每一位来宾端来了洗手水,印度客人看到那精巧的银制器皿,以为里面盛着的亮晶晶的水是用来饮用的,于是端起洗手水一饮而尽。当时,作陪的英国贵族们个个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主持人。

这时,只见温莎公爵神色自若,一边与客人谈笑风生,一边端起自己面前的洗手水,像客人那样自然而得体地一饮而尽,接着大家也纷纷效仿。原本即将要扩散的难堪与尴尬气氛,在瞬间消逝于无形,宴会在一片欢乐声中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温莎公爵在这次宴会中的举动,无疑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他的这种行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客人的尊重,而且让这次宴会非常完美地结束了,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

我们再把目光收回到我们的身边。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礼仪教育就是要让男孩学习礼貌、礼节和风度,懂得人情世故,会接人待物。因此,父母应该坚持对男孩进行礼仪教育,并不断强化他们在言行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懂得尊重别人,懂得谦恭礼让,使人际关系融洽和谐。

让孩子知道道歉不可怕

阿仁的父亲马尼拉勒是圣雄甘地的次子,他很注意家教的方法。阿仁16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开车送父亲马尼拉勒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去开会。到达开会地点后,阿仁与父亲约好碰头的时间和地点,便把车子交给车厂检修,自己则跑到电影院看电影。电影的情节很吸引人,等影片结束,阿仁才发现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半个小时,他赶紧取了车子开到与父亲约定的地点。这时,马尼拉勒早已等候在那里。阿仁怕父亲责怪,便撒谎说是修车耽误了时间。谁知马尼拉勒已同车厂通了电话,阿仁的谎言当即被戳穿。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马尼拉勒并没有责备阿仁,而是说:“今天你缺乏讲真话的勇气,这是我平时管教无方,我决定走路回去好好反省。”

此时,天已经黑了。马尼拉勒默默地走在泥泞的乡间公路上,阿仁只好开着车子慢慢地跟在父亲身后,用车灯为父亲照路。他们就这样在路上走了整整6个小时。望着父亲艰难行进的背影,阿仁十分后悔,他决心以后再也不说谎了。

如果马尼拉勒当时只是简单地把阿仁责骂一顿,阿仁很可能会想,下次撒谎的理由要更高明点,别再出纰漏。而马尼拉勒采用这种自责的方式,却让阿仁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