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异类之脑:解码天才与恶魔的行动、思想、心理
22586300000002

第2章 石刻几何图像:大脑控制世界的第一步

立在明亮的日光下,我闭上双眼,面朝太阳。我将十指扩展、张开,在眼前上上下下移动,双眼映照着忽明忽暗的光线。透过紧闭着的眼帘,我感受到了均匀的黄红色和一些美丽的规则图形,它们最初难以分辨,但慢慢变得越来越清晰。我们继续移动手指,这些图案变得愈发复杂,充斥了整个视野。

——简·浦肯野(Jan Purkinje)

在7.8万年前的非洲南部,海岸线上满布着岩壁和礁石,有一群人就住在这附近的一个洞穴里。大海(后来被称为印度洋)一片碧蓝,岩石被甲壳类动物覆盖,随着海潮退去,一排排的壳状、包状、囊状和管状的生物喷涌而出,相互挤压、相互吮吸。小鱼在罅隙中游来游去,章鱼和龙虾要么在礁石下挖洞,要么藏身于摇曳的海藻下。海鸟四处盘旋,发出粗粝的嘎嘎叫声,一看到食物,它们就会从空中直潜入水进行捕捉。往海的远处望去,偶尔会发现一条鲸鱼正在喷水,它正浮出水面,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用来生产。

这个洞穴现在被我们称为布隆博斯(Blombos),它入口宽敞,往后部逐渐收拢变细。地上覆盖着一层贝壳,在脚下嘎吱作响。通过多次缓慢地踩踏撞击,这些贝壳慢慢形成一层地板,能够记录一代人的存在。几千年来,这里已经叠加了成千上万层贝壳地板。居民们懒散地消磨着时间,或是随意舒展地坐着。除了兽皮缠腰布,他们几乎什么都不穿。孩子们赤身裸体地四处走动。一位年轻女性用华丽的装饰展现了初次怀孕的光辉。她的头发里插着几根骨簪,脖子上挂着一条项链,用当地一种灌木搓出来的麻线,串起一排排环礁湖产的帽贝贝壳。贝壳轻轻地蹭着她的皮肤,慢慢形成了一种美丽的光泽,将它的自然色彩展露无遗。

这群人当中蹲着一个手握石头的人,他周围散放着一堆红色赭石碎片。为了纪念希腊神话中技艺娴熟、精明强干的工匠代达罗斯(Daedalus),我们将他称之为戴达罗斯(Daidalos)。戴达罗斯正试图向周遭的观众解释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事。当时,受到某种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冲动驱使,他离开了洞穴,蹲在外面的一块岩石上,夜空就这样清晰地展现在他面前。他以前常常这么做,因为他深深为夜空美景着迷。他热爱那些组成动物形状的闪闪发光的星星,也沉迷于观赏月亮穿过穹庐的轨迹——天空看起来像是一只倒扣的大碗。这些让他感觉十分满足,看完之后他总能睡得很好。但这个夜晚异于往常。异常清晰的夜空映着一轮满月,当他在老地方坐下、抬起视线往上看时,一颗炽热的彗星划过天空,而后在雨点一般密集的火花中消失。

持续几个小时里,戴达罗斯牢牢盯着明亮耀眼的月亮,偶尔移动一下位置,跟随它的弧形轨迹调整自己的视角,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眨一眨眼。不久,他开始感受到了变化。他本能地意识到,自己所在之处及周围的事物都开始摇晃、闪烁。他像是骤然自悬崖跌落,又像是高高飞翔于天空,他无法分辨自己的处境,感觉不再拥有自己的身体。然后,令他震惊的是,他感觉到自己正俯视着自己的身体,那具肉身正蹲在海边的岩石上。他的耳朵嗡嗡作响。扑朔迷离而翻天覆地的感受增强了,他的一切概念此刻都消失无踪,觉得自己像是被天空吸了进去。明月似乎已经远远退去,星座的图案越来越近,正冲着他一闪一闪放光明。星星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许多规则的图案,他从未在自然界看到过这种图案——我们将其称为几何。这种几何图案有精确而规则的形式,一系列矩形组块就像砖块组成的墙,嵌套着曲线和圆圈,还有一个菱形扩展出闪闪发光的图案,形成交叉阴影的网格。在它的远地点,几个闪耀的光点放射出穿过网格的光线,类似于一种能量释放线。

之后发生的事,戴达罗斯基本上都记不起来了。几个小时之后,在黎明破晓之前,他苏醒了。然后他从石头上爬起来,回到自己的洞穴。此刻,他想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同伴。但戴达罗斯的言语能力十分有限。在那个阶段,人类还只能使用原始母语,这种语言只限于命名物品,还必须配合着手势、面部表情、咕哝和其他声音一起表达。但这些东西都无法帮助他描述这样的经历,因为这种经历远远超越了他及他们所有人曾经遇到过的事件。

在这一群人中,戴达罗斯是自然而然的领袖,此刻人群环绕在他周围,满脸疑惑地看着他。戴达罗斯不知所措地东张西望,从一堆赭石碎片中发现了几个较大的菱形碎片。这些赭石片是他最近一次准备制作红色身体涂料和玛蒂脂时留下的废料——他们将玛蒂脂用作黏合剂,将小而尖的石块粘在矛尖上作为武器。他拾起了一块小石板,用另一只手指比画给同伴们看,想告诉他们,自己昨晚究竟看见了什么。他用右手握着尖利的石头工具,左手拿着赭石板,突然,还没来得及意识到自己究竟在做些什么,他已经开始用石头尖来来回回在平坦的赭石板面上划动。他停了下来,看了看自己创作出了什么东西,然后点了点头,检查了一下小石板。在石板表面一系列裂痕当中,刻上了他昨晚看见的几何交叉图案。然后他发现自己还漏掉了一些东西,于是用石头尖用力划过图案,重重两笔刻出了昨晚在他视野中灿烂爆出的能量线。

他兴高采烈地将刻好的石板展示给四周的观众观赏。他正在做的事情,很可能创造出了符号象征的第一个图例。符号象征是现代行为的关键特征,新人类就此与以往的所有物种相揖而别。赭石板被漫不经心地扔进了碎石堆中,在那里静静地安放了7.8万年,直到一支考古队让它重见天日,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

戴达罗斯的脑

布隆博斯洞穴里的人属于现代人类(智人),解剖结构与我们相同。他们起源于19.5万年前的物种形成事件(speciation event)。从此之后,除了一些微小的调整,人类在解剖学上没有什么显著变化。早期人类与我们现在的脑基本一样,进行“现代行为”的能力也没什么区别。他们似乎最先出现在如今的埃塞俄比亚一带,然后搬到了非洲南部。但他们注定不会长久停留在同一个地方,人类历险记早在5万年前就已经开始——他们开始走出非洲,要么穿越连接非洲和黎凡特(Levant)[3]的狭长地带,要么通过阿拉伯半岛渡过红海,继续开拓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

将镜头切换到现代。布隆博斯洞穴的发掘发现了大量文物,可以追溯到13万年前。这些文物包括骨雕工具、精美的磨制蛋白石工具、许多采自远方闪闪发光的硅结砾岩,还有用于装饰的赭石碎片。

两个有刻痕的小赭石板引起了轰动。赭石板的年代(7.8万年前)确凿,无可置疑,这一举登上了世界各地的头版头条。它们不寻常的形状,足以说明这是人们有意制造出来的石板,而不是在研磨赭石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几何图案无疑是人造的形态。赭石上的刻痕不可能通过自然、意外或任何其他方式出现,它们是人类有意识地造成的。有能力创造此类作品的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眼手协调能力,适应了精确抓握行为(如制造石头工具)。人们接受了赭石板刻痕的意义之后,布隆博斯研究者揭露了另一个发现:一条软体动物壳项链。这条项链的原料与附近环礁湖产的帽贝贝壳十分相似,壳上有用绳索穿洞并佩戴过的痕迹。

毋庸置疑,这些文物表明,布隆博斯人已经能做出我们所谓的现代行为。这些文物是人类具有符号行为(Symbolic Behaviour)能力的证据,而符号行为是语言的基础。

这一发现是对过去理论的一个沉重打击,人们曾经认为现代人类行为最早出现于欧洲,约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的过渡时期,与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4]消亡的时代大抵相同。现代人类行为带来了自给自足的种植、定居、石质工具、有组织的狩猎以及石叶制作技术(Blade Technology)和远距离采集原材料的能力。人类进化的欧洲中心论已经遭遇一段时间的攻击了,与此同时,就像所有根深蒂固的信仰一样,欧洲中心论也会受到保守当权派的保卫,迟迟不愿退出历史舞台。很明显,事实上,现代行为在非洲各处独立出现得更早。这一过程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而是在一段相当漫长的时期内,在整个大陆的不同群体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过程相当缓慢。这种进步当然不是线性的。一部分人类群体最终没能生存下来,他们的创新和发展也就无法传承给后来者。

从布隆博斯洞穴沿着印度洋海岸往东,人们又发现了克莱西斯河洞穴(Klasies River Caves)。这一发现是近二十年来对欧洲中心论最有力的攻击。克莱西斯河洞穴出土了一系列石质工具及相关文物,时间跨度长达6万年。文物清楚地证实了中石器时代(Middle Stone Age,MSA)工具的存在,历史可以追溯到11.5万年前。在中石器时代,石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时的人类已经能将石芯切割成石叶和石刀,更重要的是,工具大小、形状和效用的变化,说明工具制造者已经具有了三维思维能力,可以提前计划如何取芯,也能向别人展示重复加工的各种方式,为不同工具选择不同的制作方法。

什么是人类现代性(Human Modernity)?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人们普遍认为,这一概念的核心是具备进行符号行为的能力,简而言之,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语言。语言的表达方式包括口头讲述、设计需要事先规划的先进石器以及其他艺术性或精神性的行为。

在发现布隆博斯之前,人们已经逐渐开始接受“非洲进化论”,发现从前的观点“4万年前的欧洲发生进化革命”并不可靠。后来,考古学家又在距离布隆博斯洞穴不远处的平纳克尔遗址(Pinnacle Point)发现了赭石上的刻痕,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年代可追溯到16.4万年前。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非洲进化论”。

但是布隆博斯的发现早于平纳克尔遗址,所以当时的人都为此感到困惑。除了十字形的赭石刻痕,这里还出土了8000多块用过的赭石,以及用于装饰的穿孔贝壳项链。此前已有证据表明,埃塞俄比亚的古人类早在260万年前就开始使用石器了,这种技术的发展时断时续,但凭直觉即可猜到其连续性——这还不足以彻底推翻欧洲中心论。铭刻的几何符号和贝壳饰品则大不一样,它们的出现彻底将旧观点送入坟墓。布隆博斯之后,只剩下一种符合逻辑的结论:公元前7.8万年,非洲南部已经出现了真正的现代人类,能够通过装饰和抽象设计来表现出符号行为。

我们知道,布隆博斯人具有解剖学上的语言能力(大脑进化出了语言中心,上呼吸道结构可以发出复杂语音),但我们无法听到他们如何说话,只知道他们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具备了进行符号行为的心理条件。

那么,我们能解释几何网格图案是如何产生的吗?我们不能肯定它们是否在意识改变状态下产生,尽管这是一个合理的假设。这些图像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只可能在篆刻者脑中的某个部位产生。

视觉神经生理学(Visual Neurophysiology)对这些刻痕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这门学科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一种猜想,直到20世纪才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视觉神经生理学认为,感觉剥夺可以产生一些视觉形式,如一行行的圆点、几何图案和马赛克。光线以某些频率闪烁,也会让人眼前出现错综复杂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不过,要详尽研究错觉和幻觉,最好的方法是探索幻觉剂的影响。

海因里希·克鲁尔(Heinrich klüver)描述了他幻觉中的几何图案,将它们分成了一些常见的类别,包括:1.镶嵌症(Tessellopsia),即幻觉中出现类似砖瓦、格子、网、裂缝、蜘蛛网和棋盘等主题的网格图案;2.树突症(Dendropsia),看见不规则的分支模式,如地图、树木或树枝;3.视物显多症(Polyopsia),看见重复的几何或标志类图像等。

视力受损、意识改变状态和病理状态(如中风、感染和黄斑变性[5])的人都可能出现幻觉。偏头痛也可能带来幻觉或盲点,在患者视野的中心附近可能出现一道明亮的锯齿状弧线,并一直扩展到视野之外——被称为“偏头痛闪烁幻象”。偏头痛可以诱发格子、切面及各种镶嵌类图案幻觉,以及让人联想到马赛克、蜂窝、土耳其地毯一类事物的图像。

催眠状态同样可能出现几何视觉幻象,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知觉处在清醒与睡眠的边缘,容易出现幻觉。同样,低血糖休克或是盯着黑、白或彩色转盘旋转,也可能导致幻觉出现。在清醒与睡眠的边界,人们描述的幻觉往往是发光的轮子和旋转的星辰。

关于视幻觉究竟从何而来,最新的解释来自精神病学专家多米尼克·费彻(Dominic Ffytche)。他用最先进的技术发现,不管是正常状态还是病理学状态,幻觉中的几何图案都来自枕叶皮层(主管视觉)V1和V2区中的细胞组。费彻认为,视幻觉并非真正产自内部心灵世界,而是这些解剖结构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它们不受人的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无法自主开启幻觉,当幻觉出现时,也无法改变它。虽然幻觉的内容往往荒诞不经,看起来却总是栩栩如生。

简而言之,几何形象进入人脑,起源于视觉皮层。这种形状因外部世界引发,最后由细胞的解剖结构决定。布隆博斯洞穴赭石上刻蚀的几何网格,很可能是篆刻者恍惚状态(Trance State)下的产物。我们不知道这种状态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但我们可以确信,作为最早的现代人类之一,当时住在布隆博斯洞穴的人们眺望着闪闪发光的非洲海域,受到感召并将自己看到的事物刻在了松软的赭石表面,留下了不朽而鲜活的丰碑——这是人类大脑控制世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