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异类之脑:解码天才与恶魔的行动、思想、心理
22586300000003

第3章 颞叶综合征:揭示人类独有的符号使用能力

我们想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决定了行为的发展方向和转折点?更具体地说,在对感官刺激做出反应的情况下,是什么因素为动物的行为指明了方向?简而言之,对感觉做出反应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我们不关心“行为”具体是什么,我们关心的是导致某些行为出现的因素。

——海因里希·克鲁尔

海因里希·克鲁尔是当时世界一流的心理学家,对神经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佩奥特致幻剂(Hallucinogenic Drug Peyote)[6]实验并为猴子做手术,他发现了颞叶综合征(也可以称为克鲁尔—布西综合征)。他的工作首次揭示了颞叶的重要作用。

1897年,克鲁尔生于德国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Schleswig-Holstein)。被迫参军了一段时间之后,他退伍进入了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学习心理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对德国的混乱与极端主义大为失望,于1923年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在此度过余生。

在明尼苏达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短暂停留之后,克鲁尔搬到了芝加哥大学,一直工作到去世前一年。芝加哥大学的神经科学专业极负盛名,云集了卡尔·拉施里(Karl Lashley)、珀西瓦尔·贝利(Percival Bailey)、斯蒂芬·波利克(Stephen Polyak)、查尔斯·赫里克(Charles Herrick)和罗伊·格林克(Roy Grinker)等著名学者。在群星闪耀之中,克鲁尔仍是最明亮的一颗。克鲁尔的寡言非常有名,他拒绝所有行政和教学职责,实验室内部常年上锁,只允许某些获得批准的访客进入。

克鲁尔早期的研究方向是遗觉象(Eidetic Imagery),又称照相式记忆(photographic visual memory),也就是产生强烈心理意象的能力。研究这一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在实验室里创造出这一现象。克鲁尔偶然从文献中发现了一种植物威廉斯仙人球花(Mescal Buttons),摄入之后能让平时不会产生遗觉象的人出现这一现象。

当时,还没有多少人想到使用迷幻药物进行科学研究。当然,也曾存在过个别先行者。19世纪末,神经学家威尔·米切尔(Weir Mitchell)描述了自己服用墨斯卡林(Mescaline)[7]后产生的幻象:“……无数点白色亮光匆匆掠过我的视野,仿佛成千上万条看不见的银河直落九天,在眼前流成一条闪闪发光的河流。”性学家哈夫洛·霭理士(Havelock Ellis)描述道:“我会看到晶莹璀璨的宝石,有单个存在的,也有成片簇集在一起的,时而绽放出暗沉华美的光芒。然后它们就会在我的凝视下长成花朵的模样,又慢慢变成了绚丽的蝴蝶形,或是无数闪闪发光、流光溢彩的昆虫翅膀。”

1925年10月18日,在明尼苏达大学的实验室助理的帮助下,克鲁尔亲自服用了这种“用来产生遗觉象或可与之类比的实验现象”的植物。

服药后,克鲁尔见到了多种视觉形态,并将其与胡安·米罗(Joan Miró)[8]的画作进行对比。他说,在这种状态下,主观与客观世界的界限趋向于消失。由于结果如此惊人,克鲁尔宣称,这种植物(后来被他称为“神性植物”)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精神活性化合物是研究视觉能力(如颜色和空间现象)、梦、错觉和幻觉的重要工具。此外,墨斯卡林还有助于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为此,他在1928年出版了《神性植物及其心理效应》(The Divine Plant and its Psychological Effects)。

然后,克鲁尔给猴子注射墨斯卡林,发现它会导致猴子出现特殊的咀嚼和舔舐动作,以及由颞叶引起的抽搐症状。大脑半球两侧都具有颞叶,在调节思想和感觉方面起着核心作用。为了确认观察结果,他尝试切除猴子的颞叶,看看这些症状是否会停止。

由于缺乏做手术的技术,克鲁尔开始与神经外科医生保罗·布西(Paul Bucy)合作。1936年12月7日,布西从一只好斗的雌性恒河猴奥罗拉(Aurora)脑中取出了左侧颞叶。奥罗拉性格非常凶猛,实验室工作人员几乎无法对付她。

第二天早上,布西接到了克鲁尔的电话,他喊道:“你对我的猴子做了什么?”奥罗拉忽然变得非常温顺,允许人们接近,没有任何反应。布西切除它另一个颞叶之后,这种宽容,或者说是冷漠,又更进一步了。

他们对许多猴子重复了这一手术,并发现了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克鲁尔和布西称之为“颞叶综合征”。为了表彰他们的工作,后人将其称为克鲁尔—布西综合征(Klüver-Bucy Syndrome)。

克鲁尔—布西综合征的五大主要症状:

1.精神性失明:在没有视觉问题的情况下,无法辨认和感知物体。

2.复变态(Hypermetamorphosis):一种疾病,以对任何视觉对象(无论什么性质)都会立即产生运动反应为特征。

3.通过舔、咬、嚼等方式检查物体的倾向,同时伴有饮食习惯的改变,包括摄取大量肉类,这些行为在正常猴子中几乎从未观察到。

4.驯服、平静而冷漠;社会行为的缺失。

5.性欲亢进,表现为手淫、异性恋及同性恋行为的增加。做完手术的猴子似乎在这方面失去了克制。

克鲁尔将这些实验结果描述为“对动物做脑手术所产生的最显著的行为变化”。这一出乎意料的发现将他引向了探索灵长类动物和人类颞叶功能的研究领域。

布西后来说:“双侧毁损颞叶综合征的发现是偶然的,没有事先计划——但这并不是纯粹碰运气的结果。我们首先具备了准备充分、积极、机敏的头脑,而后采取了行动,从而察觉到了这一意料之外的事情,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此后,克鲁尔还为神经解剖学做出了其他重要贡献。然而,颞叶研究仍是他最具影响力的成果。在神经学、神经外科、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中,克鲁尔—布西综合征是理解痴呆、癫痫和其他脑部疾病的跳板。在人类身上,只有在脑组织受到相当大的破坏时(如某些痴呆症或者像祖父那样遭遇意外或错位的治疗干预),才会出现克鲁尔—布西综合征。

克鲁尔—布西综合征揭示了颞叶的功能,该功能在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特征包括:情感、灵性、创造力、移情、依恋和言语。虽然以前额叶被认为是智力的关键,但人们意识到颞叶及其底层结构(我们称之为边缘系统)同样重要。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是一套复杂的神经连接系统,把身体活动(如食欲、疼痛和呼吸)与情绪结合起来。在这些情绪进入前额区域负责的思想层面之前,它们就像伦敦地铁一样,不断地在边缘系统中循环回荡。颞叶和边缘系统统称作脑颞边缘区(Temporo-limbic Zone)。

克鲁尔—布西综合征源自脑颞边缘区的摘除(或失活)。这可以帮助我们去思考相反的情况:这些脑区正常时(特别是在功能旺盛的时候)如何发挥功能。换句话说,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克鲁尔—布西综合征的反面镜像。

人脑有一个从前/后轴往左(几乎所有人都是向左,而不会向右)扭转,这种扭转带来的不对称性十分独特,因为其他物种的脑都是完全对称的。正是因为人脑具有这一特征,才得以产生上述重要功能。产生这种独特性的进化事件被称为物种形成事件,它把我们和以前所有的人种分开,带来了符号使用能力的发展。所谓符号使用能力,更简单地讲,就是语言能力和创造力。

这一物种形成事件发生在19.5万~20.5万年前的非洲,就在埃塞俄比亚热爆的荒原上。从此以后,解剖学意义上的进化基本上停止了。人脑具有了符号性语言的能力之后,它的大体形状没再变化,只有一些细微的调整。从此以后,人脑改变了它周围的世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