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2344000000039

第39章 劝夫不易大志的刘备续室——孙夫人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以,联军五万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的雄狮百万(实际只有二十多万),从此真正形成了曹、孙、刘三大军事集团的鼎力之势。此时的刘备除拥有益州,还占据着从东吴孙策手中借来的荆州,其势日渐蓬勃。吴侯孙权多次遣使向刘备和诸葛亮讨还荆州,均遭拒绝。东吴名将大都督周瑜便向孙权献计说:“刘备刚刚丧偶,正经受着鳏居之苦,您可以佯装与他修好,愿将胞妹许以为其续弦,请他前来婚娶新人。只要他到了吴地,再要赖着不还我荆州,他就插翅也难以飞回了。”孙权依计向刘备发出了“邀请函”,刘备自然先与诸葛亮商量。周瑜虽然也是聪明绝顶、足智多谋,但与诸葛亮比起来,尚有不小差距。不然年纪轻轻的他也不至于被活活气死,最终喊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

诸葛亮看了那函,笑笑说:“这周瑜过于自信,太小瞧我们了。”说罢,便为刘备过江赴吴做必要准备。他命赵子龙陪同往吴,并悄悄给了他三个锦囊,内有三条妙计,嘱他何时逐一打开,依计行事。

孙权的母亲吴国太得知此事以后,怒斥周瑜和孙权,竟在没有征得她和女儿的同意下,私自做主请刘备过江成亲。这个孙小妹可是她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哪能嫁给一个窝窝囊囊的半大老头子。赵子龙听说吴老太太不满意这门亲事,便解开第一个锦囊,依计请见乔国老。这乔国老膝下有两个如花似玉、多才多艺的女儿——大乔和小乔,已于此前分别嫁给了孙策和周瑜,与吴国太是双料儿女亲家,两人关系很好。赵子龙向乔国老介绍了吴国太对这门亲事的态度后,乔国老立即出面劝说亲家母,并叫孙权和周瑜前去赔罪,这老太太才答应说:“我得先见见刘备,问他几句话。我觉得可以了,才让我的女儿嫁给他。”这虽然是一条死命令,但这口气总算松动多了。乔国老忙向孙、周二人递眼色,两人会意,忙说:“那是一定,那是一定。”

刘备被领到吴国太的府第后,见到老太太纳头便拜,低声祝福。吴国太见他如此礼敬,心中已是一喜,又见他身材伟岸、器宇轩昂、浓眉大眼、两耳垂肩、气质高雅、不卑不亢,活脱脱一副帝王之相。便笑逐颜开,暗想,我的女儿能嫁给他,说不上高攀,但也不算低就。于是眯缝着两眼说:“久闻刘皇叔人品好,待人宽厚,不久前丧妻,心情一定不太好。现在来到东吴,可以尽情欢愉了。”这后一句话明白告诉他,孙家女婿他是当定了。

进入洞房之前,孙家妹妹已经从母亲嘴里知道了刘备的大概,心仪良久了。待一见面,果然令她欢欣不已。刘备这厢更是喜出望外。他没料到这孙家小姐不只年轻,还有一副绝色之貌,说出话来莺声燕语,悦耳动听;舞起剑来英姿飒爽真正的文武兼长。两人即刻成了恩爱夫妻。史书说:“当夜玄德与孙夫人成亲,两情十分欢洽。”很快就是夫唱妇随了。周瑜见状,担心刘备很快携夫人回归他的领地,便又向孙权献计说:“刘备出身卑微,小的时候因为生活困难,曾和母亲一起编卖草鞋维持生计。以刘汉后裔扯起恢复汉室的大旗以后,依然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从来没有过过富贵闲适生活。为了涣散他的斗志,不再据守荆州;再由国太出面赐他华贵的房舍、珠宝金帛、童男侍女,让他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用不了多久,他便会淡忘了他的‘桃园’兄弟,守着娇妻不愿过江西返了。”孙权仍复依计。此后刘备不仅拥有爱妻,还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奢侈生活。

新婚开始时,他每天都要神态肃穆地西望荆州,思念结拜弟兄和谋臣诸葛先生。对于军国大事忧心忡忡。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竟渐渐沉湎于夫妻情爱和物质享乐之中,心无国事,思无弟兄。面对这种变化,孙权周瑜大喜,而孙夫人心中却十分焦急。她是个深明大义、通情识理的女人。自己既然肯于嫁给刘备,并且还深深爱上了他,就要忠于他、辅佐他成就大业,做一个青史嘉许的人。人称刘皇叔的丈夫立志光复汉室,那就应当矢志不移,为之奋斗到底。她知道诸葛亮令赵子龙陪伴他渡江东吴的用心,便主动找到赵子龙说明自己的心事。赵子龙听后,心中夸道:真是个贤德女子,竟然置胞兄的谋划于不顾,痴心向汉。于是爽快说:“请夫人放心,子龙自有办法劝勉主公振作起来,为联吴灭曹做出更大努力。”然后他便打开第二个锦囊,用上了第二计,找到刘备说:“末将刚才收到了诸葛先生的来信,说曹操为报赤壁大败之仇,又重整大军五十万,直奔荆州而来。看来我们又面临一场大战,请主公速返荆州,共谋迎敌之策。”刘备听后大惊而清醒,忙说:“是,是得回去了。我知道曹阿蛮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可荆州未还东吴,我们走得脱吗?”说完,显出很发愁的样子。一直在门外静听的孙夫人,觉得是自己出场献策的时候了,便挑帘走进室内,站在丈夫面前,用着甚为温婉体贴的口气说:“夫君的顾虑是有道理的,我哥哥和周大都督在没有收回荆州之前,是绝不肯放你回去的。可你必须马上回去,不然就将误了大事。我已经想好了,既为人妻,就应随人而往,你回荆州,我也去荆州。而且要求回去的理由我也有了,现在就请下人为我们收拾行装吧。”说完,拉着刘备的手直接去找她的母亲。

吴国太虽然专横,但很注重传统礼节,特别看重孝道。听了女儿女婿的请求后,很和善地说:“是啊,现在已是年终岁尾,正是子女尽孝的时候,你们要去江边面北祭拜刘备已故的父母,我非常赞同支持。你们抓紧准备,尽快去吧。”这时已是建安十三年(209)的最后一天。孙夫人对丈夫说:“事不宜迟,明天是新年正旦之日,我们要在明日前往江边,但需传信给诸葛孔明先生,请她备好接应我们的渡船。”刘备把夫人的意见告诉了赵子龙,赵即刻设法传信荆州。

当刘备偕夫人连夜赶到柴桑(今江西省九江)时,被周瑜发来的追兵围困,他们敢于对刘备阿斥无礼,对孙夫人却得毕恭毕敬、好言劝说。孙夫人见状,竖起一双秀眉,拔出宝剑厉声道:“我乃东吴郡主,陪同我的夫君刘备离开吴宫,是经国太准许的。你们竟敢阻拦我,胆子也太大了。我命你们赶快撤离,否则我这柄宝剑就要说话了。”说完,伸手抽剑。东吴的带兵将领们知道,这位郡主不只貌美,且自幼习武,常以击剑为乐。经年下来,便练得一身超群武艺。如果惹怒了她,耍起郡主脾气,挥剑乱杀,谁敢还手伤她,那就只有白白吃亏了。而且东吴江山是他们孙家的,何必那么认真,还是马虎一点为上。于是,带兵将领对士卒骂了一声“蠢猪们,不赶快后退,没看见郡主生气了吗。”士卒们巴不得撤离呢,听了这话,“刷”地闪开了一条通道。

有书记载,当刘备与夫人的车过了柴桑很远了,东吴的将军蒋钦、周泰又带着孙权授予的“封剑杀妹”的军令,会同先前赶来追堵的大将徐盛、丁奉又追了过来。见了孙夫人,四位大将垂手而立说:“我等奉主公孙大将军之命,请郡主和贵婿速回南徐,不得再向北行进一步了。”孙夫人一听他们的口气变硬了,知道一定是哥哥给了他们“尚方宝剑”,心中一沉,而后两手叉腰昂首说道:“你们的胆子不小啊,竟敢对本郡主说出‘不得’两个字,是不是我的哥哥给了你们什么特权,敢于强制我返回或是杀了我啊?真是胆大包天。你们不怕我,难道也不怕国太吗?我之所以敢于陪同夫君来到江之北岸,是奉国太之命。既然你们动用了这么多兵力,如临大敌般的对待东吴郡主,那我就跟你们回去,让我的母亲处理此事好了。”

四位英勇善战的将军,不惧大战、恶战,却没胆量与被迫返还的郡主一同去见国太。他们面面相觑,一时没了主张。孙夫人见状,心中暗喜。便给他们搭了个“台阶’,启发道:“四位将军别在这儿发愁了,就说赵子龙早与诸葛孔明做了周密准备,从荆州派出了快人快马,乘坐着快船,在你们赶到之前把我们接走了,回去复命吧。”

孙夫人凭着自己对刘备的挚爱和事业的鼎力支持、凭着自己的特殊身份和聪明睿智,软硬兼施,说服了四位大将军、说服了众多士兵,最终与刘备平安回到了荆州。

如果没有孙夫人这一壮举,刘皇叔或许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蜀汉则会夭亡在“母腹”之中。那样,三国乃至中国的历史就要重写,以后的文艺作品也就没有了那许多色彩斑斓、脍炙人口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