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2344000000041

第41章 不重至尊重至亲的女诗人左芬

左芬,字兰芝,西晋著名女诗人。生辰不详(大约生于公元250年前后),卒于公元300年,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她的哥哥左思因作《三都赋》,造成“洛阳纸贵”而名声大振。这对兄妹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最为显著的是相貌丑陋和才华横溢。他们“早丧先妣”,相依为命,两人十分友爱,相互关怀备至。

“左思的胞妹也是个罕见的女才子”,在当时传遍朝野,上下皆知。晋武帝司马炎是个荒淫无度的好色之徒,听到这个传说,便执意娶她。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左芬因才德出众被选进宫,曾受封为贵妃。但她并不得宠,反而因其“姿陋体嬴,常居薄室”(《晋书》),进宫伊始,便遭到了冷落。这也不足为奇,一个长相不美,身体多病的女子,尽管有才,皇上也不会喜欢的,何况如司马炎那样的淫棍。但司马炎为什么还要选她为妃呢,这同样不足为奇。皇上好色,但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为了显示自己并不只是喜欢美人,也还愿意附庸风雅,结交文人。娶进一位文人妃子,不只可以装点门面,还可以利用她的才华为自己服务。所以,左芬进宫以后,果真常常应诏写诗作赋。她的《离思赋》就是皇上让她作的。左芬不只多才,而且性情直率,这些表现在她的诗里,就形成她独特的风格:既没有矫揉造作,也不肯随便应付。而是充满了真情实感,生动细腻。她在这首诗中,毫不掩饰地宣泄了自己在宫中的苦闷和哀愁。是一篇典型的自叙式的“宫门怨”。

左芬对宫廷生活的哀怨,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从一个花季女孩的角度说,当时她既得不到皇上的真爱,也没有常人夫妻间的相互关怀。身居后宫的左芬,无异于被遗弃在荒原上的幼童,没有关怀没有爱,每天的生活空泛、苍白,没有希望,没有欢乐。

有文字记载,晋武帝曾“选吴孙皓宫女五千入宫,掖庭殆将万人。”后宫的年轻女人多达万名,不用说左芬的长相不漂亮,即便是一位国色天香,也很难得到皇上的宠幸。还有记载说:“(晋武帝)尝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晏寝。宫人竟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这段话说白了就是:“因为后宫嫔妃众多,晋武帝不知临幸哪个女人为好,便乘坐由羊拉着的车任其走着,走到哪个嫔妃门前停住了,他便睡在那里。后宫的女人们为了引诱羊车在自己门前停止,便在门外插上羊爱吃的竹叶,在地上泼洒羊爱闻的盐水。”而左芬是一位懂得自尊自重的才女,尽管也有普通女人的情欲,但她绝不肯用引诱羊的办法招引皇上。如此一来,她的寝室就永远冷冷清清,没有欢笑,没有激情。正处青春时期的她,自然满腹怨尤了;

其二,从一个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角度看,在这宫禁森严的“薄室”,她失去了一个普通文人的创作自由,不论自己愿意不愿意,只要皇上的诏旨来了,要她写诗,她不敢做赋,只能被动地依着“圣意”去完成。这对一个感情丰富、情思敏捷,强烈向往自由的才女来说,更是苦不堪言。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却长年生活在“爱情、亲情、创作自由”无一占有的荒芜空间里,除了哀怨还有什么?好在我们的女诗人,即使在奉诏的作品里,也敢于宣泄自己的真实感情。这在《离思赋》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离思赋》总共不足四百字,分为三大段落。现在把每段的后两句摘抄如下,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居宫之悲苦,思亲之痛切”,以及因此长夜不眠,不得已而“仰行云、望苍天、泣涕涟涟”的悲怆情景。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

仰行云以欷歔兮,涕流射而沾巾。

长含哀而抱戚兮,仰苍天而泣血。

最后一段乱曰,全文为“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惨怆悲愁,梦想魂归。惊寤嚎啕,心不自聊,所见思兮。授笔抒情,涕泪增零,诉斯诗兮。”全诗通篇辞藻哀婉,情意深切。其思乡之苦,除了哭泣流泪,就只有诉诸于诗赋。这是何等的无奈,何等的凄苦!

诗人如此思念亲人,其实这骨肉至亲,就只她的哥哥左思。在她入宫为妃以后,哥哥思念她,曾作《悼离赠妹诗》两首。为什么用“悼离”两字,这说明在他看来妹妹的入宫,咫尺便成了天涯,生离与死别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怀着这种心情给妹妹写诗,自然没有轻松,有的只是句句血,字字泪了。苦居深宫的妹妹,读了哥哥的这样诗篇,一定会很快含悲作复,于是便有了流传后世的《感离诗》:

自我去膝下,倏忽逾再期。

邈邈浸祢远,拜奉将何时?

披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

仿佛想容仪,欷歔不自持。

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

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

从此诗的开头一句来看,似乎不像是妹妹写给哥哥,倒像是女儿敬献给父母的。这恰好说明,女诗人与哥哥的关系不同一般。一是两人年龄相差较大,小妹妹把大哥哥看成了长辈;二则说明了她对哥哥的尊崇和深深的依恋,所以用了“膝下”两个字。古人称一周年为期年,“再期”就是两周年。表明这对兄妹已经两年不见了。什么时候可以拜奉哥哥呢?那就遥遥无期了。翻看着哥哥在《悼离诗》中的“赐告”,寻觅玩味着诗中的每一词句,就好像看到了哥哥的音容笑貌。此时的诗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不由得感叹嘘唏而泪水滂沱。接着,与“拜奉将何时”重复,又一句“何时当奉面”,这决不能怪罪诗人造句啰嗦,而只能说明,她想与哥哥相见的愿望太迫切了。但重逢无望,只好以诗书自娱了。最后一句依然重复,诗人无处去诉说骨肉分离之苦,只有把思念之情寄托于诗赋文辞之中,这又是何等的无奈!

这首诗,把一个多情才女对亲人的怀念,倾吐得淋漓尽致,诗句简约,而内容丰富;言辞恳切而又生动细腻。全诗对宫廷生活没吐露有一个字,但读者却可以从中悟出,她根本不喜欢那种豪华奢侈的生活。

除了上述两诗外,《古诗源》里还载有左芬少女时的作品《啄木诗》,这应看作是她的自喻诗或者述怀之作:

南山有鸟,自名啄木。

饥则啄木,暮则巢宿。

无干于人,惟志所欲。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看来,她的欲望和志趣,是想做个类似啄木鸟的人,过着与世无争、与人无扰“饥则啄木,暮则巢宿”的恬淡静雅生活,提倡“性清”并誉之为“荣”,排斥性“浊”,并贬其为“辱”。抱着这种人生哲学的人,竟然被选入繁杂、浑浊、争荣竞宠、喧嚣尘上的皇帝后宫,实在是难为了她。所以,她一直不以侍“至尊”为荣,反以远离至亲为怨,其志不同凡俗。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对左芬的《离思赋》以较高评价,他说:“宫怨诗赋多写待临望幸之怀,如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唐玄宗江妃的《楼东赋》等,其尤著者。左芬不以侍“至尊”为荣,而以隔“至亲”为恨,可谓有志。”

左芬原有诗文集四卷,大都为应诏而作,但文辞均极精研,令人叹服。现存有她的诗、赋、诔二十多篇,上述三首均在其中。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出土了她的一块墓碑,碑文很简略,使我们知道她于“晋永康元年(300)三月十八日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