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儿童人格教育
2411700000022

第22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1)

和青春期有关的图书的数量可以说是十分庞大的。对本书来说,青春期这一主题是很重要的,但这里所说的重要性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那样。每个人在青春期的表现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会在一个班级中发现各种类型的孩子:有的积极进取,有的懒惰顽劣,有的整洁,有的邋遢,等等。我们也会发现,青春期孩子的影子在有些成人,甚至老人的言行举止中仍然会有所体现。个体心理学认为这并不是什么令人奇怪的事,它仅仅说明了这些成人的心理在青春期阶段停止了成长。实际上,在个体心理学看来,青春期虽然是每一个成人都必经的成长阶段,但它并不至于能改变一个人。这些阶段只是起着准备性测试的功能,即它们只是一种新环境,能把一个人过去形成的性格特征显现出来。

比如,有些孩子由于在童年时被过分地约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也不能适时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一旦到了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这种童年被管教太严的孩子就会表现出像摆脱锁链一般的言行。这反而说明他在快速成长,人格在稳步发展。同时,有的孩子在青春期阶段会停止成长,变得迷茫彷徨,找不到当下成长的正确之道。因而回顾和留恋过去,对生活也丧失了兴趣,甚至会变得内向起来。在这些孩子身上,你看不到他们因童年被压制,到了青春期寻求发泄的一种能量爆发,相反,却表现出了他们因在童年受到了过度的溺爱,从而丧失了对生活的适当准备。

其实青春期比之前的任何阶段都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因为青春期与真正的成人相比距童年时代要更近一些。透过青春期,我们几乎可以判定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看他是否易于与人交往,是否具有很高的社会兴趣。

如果一个人比较缺乏社会兴趣,那么他的社会兴趣有时反而会表现得很夸张。因为他们的社会兴趣丧失了一种分寸感,一心只想为了他人牺牲自己的利益。他们的社会兴趣过于强烈,从而会阻碍自己的成长。我们知道,一个人要真想对他人感兴趣,并为公共事业奋斗,他首先必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必须有东西可贡献给社会,如果这种贡献真的有内容、有价值的话。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许多14-20岁之间的青少年已经丧失了社会兴趣。他们可能14岁就离开学校,逐渐与老同学和老朋友失去了接触和联系。但是,重新建立新的人际联系又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他们会感到与社会完全隔离。

另一个问题,青春期会显示出一个人的职业态度。我们会发现,在青春期,有些孩子开始变得独立自主,逐渐走上了健康的发展之路。相反,有些人则在青春期停止了成长。他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合适的职业,不断变换选择,要么变换工作,要么变换学校,等等。他们无法安下心来,不想工作。这些问题并不是在青春期才产生,而是过去就产生了,只是到这时才清晰地浮现出来。我们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孩子,就应该给予他更加独立地表达自我的机会,而不是像童年时那样总是被监视、约束,那么他在青春期时的表现就能被准确预测出来。

现在我们转向个体生活中的第三个问题:爱情和婚姻。一个青少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揭示出他人格中的一些情况。问题的答案与他青春期之前的生活密切相关,只是青春期强烈的心理活动使得这个答案更为清晰、准确。我们会发现,有些青少年完全清楚自己应该如何表现,在如何对待爱情问题上或是浪漫,或是勇敢,而不管是浪漫还是勇敢,他们都显示了正确地对待异性的行为规范。

有的青少年在对待性问题上会走向另一种极端,那就是非常羞怯。当他们距离真实的成人生活越是接近,就越会表现出对这个问题的缺乏准备。而他们在青春期的人格表现可以作为我们判断他们将来生活的依据。这样,如果我们想改变他们未来的生活,就应该在此时采取一些对应的措施。比如,如果一个青少年对异性表现出的态度极为消极,我们只要对他过往的生活进行了解,就会发现他曾经是一个好斗的儿童,他可能曾经有过非常沮丧的感觉,因为他的父母更偏爱其他的孩子。所以,他就认为自己应该勇往直前,我行我素,不相信任何诉诸感情的事情。所以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对待异性的态度也是他童年生活经验的体现。

很多人都会发现,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总是渴望或试图离开家庭,尤其当他们对家庭的现状感到不满时。他们不想再被父母供养,虽然这种供养对孩子和父母来说都是必须的。否则,万一孩子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他们会认为是父母没有及时给予自己帮助和指导,才使得自己经历这种挫败。

那些一直住在家里的孩子也会有想要脱离家庭的欲望。不过,相对来说,这些孩子的渴望要弱一点,但是他们会利用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不待在家里。特别是晚上,对青少年而言,晚上出去会比安静地待在家里更容易找到乐子。因为他们感觉在家里没有自由,总是受到父母的严格监管,可以看作是对家庭无声的指控。因为这种过度的束缚,使他们从没有机会表现自我,自然也没有机会发现自己的错误,而青春期恰恰是孩子开始表现自我的危险时期。

在青春期,可能很多孩子都会有非常强烈的感觉,那就是觉得自己突然间好像没有以前那么受人欣赏了。以前他们在学校可能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受到老师的赏识和喜爱。后来他们进入到一所新学校,或是换了一份新职业。事实是,很多优秀的学生在青春期并没有继续保持曾经的优秀。他们自己感觉自己似乎经历了一场变化,而实际上,只是这个新的环境更加真实地显示出了他们真实的性格。

阻止青春期的孩子出现以上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培养一份坚固的友谊。让孩子在这一时期前后仍然拥有自己的好朋友或好伙伴,同时还要与家庭成员之间,甚至是亲戚、邻居家的一些人成为朋友。彼此树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孩子也应该信任父母和教师。就像实际中,只有那些一直是孩子的好朋友,和与孩子关系融洽的父母和教师,才能在青春期这个非常的时期继续对他们发挥引导作用。若在平时,亲子关系紧张,或是其他老师想来指导他们,就会被他们顽固地拒之门外,孩子们会把他们视为外人,甚至敌人。

青春期,我们会发现,有些女孩儿有这样的表现:她们厌恶自己的女性角色,事事都喜欢模仿男孩儿。自然,模仿青春期男孩儿的那些惯有毛病,如抽烟、喝酒和拉帮结派、衣着怪异,要比模仿那些工作、学习努力的人要容易很多。如果有人质问这些女孩子,她们就会找借口说,如果她们不表现得和那些男孩儿一样,男孩儿们就不会对她们感兴趣。但我们如果对青春期女孩子的这种行为仔细推究就会发现,其实她们在之前的阶段也从不喜欢自己的女性角色,但是这种抗议一直潜藏着,而到了青春期才明显地表露出来。所以,观察青春期女孩子的行为非常重要,我们以此可以预测她们在成人以后会如何对待自己的性别角色。

而青春期的男孩子大多喜欢扮演聪明、勇敢和自信的男性角色。但是,也有些男孩子在此时不敢面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不相信自己可以成为那种真正的男人。特别是,如果他们在过去受到的男性角色教育上存在缺陷和不足,那么,这种缺陷就会在此时暴露出来。外在的表现是,举止像个女孩,脂粉气十足,甚至还模仿女孩子的坏习惯,如忸怩作态,等等。

在青春期的男孩中间,有些男孩子会表现出如上述所说的极端的女性化,有的却会走向极端的男性化,甚至把男性的一些正常习惯发展为恶习。比如,他们会聚集在一起酗酒、放纵自我,甚至轻易地尝试犯罪,目的仅仅为了表现和炫耀他们的男子气。这些极端的恶习在那些想获得优越感和众人瞩目的男孩子身上尤为明显。

所以,这种表现极端的青春期男孩子看起来无所畏惧,但内心其实都比较怯懦。近来在美国就有这样的恶性事件上演,主人公都是青春期的男孩,如希克曼、勒奥波德和罗伯。而研究这几人的履历后不难发现,这些孩子总是在试图寻求一种不劳而获的生活,或者说他们认为不用费力的生活。这种人的内心其实是缺乏勇气的,这是他们的罪犯特征之一。

青春期孩子的另一多发现象也值得我们注意,有的孩子在此时会第一次殴打父母。那些不认为这种行为背后存在人格统一性的人会笼统地下结论说是孩子突然变了。但如果我们对这之前发生的事情做一番研究,就会发现,他们的性格发展到如今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到了青春期,他们拥有了更多力量和可能性来实践这样的行为。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会面临一个困扰,那就是他感到自己必须向人证明不再是一个孩子。这对他们来说,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每当我们感到自己必须证明什么的时候,我们就容易把事情做得太过。青春期的孩子就是这种情况。

这确实是青春期孩子一个最有意思的毛病,避免的办法就是提早向他们解释,不必向大人证明这一点,我们也不需要这种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