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2414300000025

第25章 千奇百怪的生命探索(6)

紧身裤,戴手套,穿吊袜,脚穿便鞋。三位美国人在一块形成于五十万年前的化石中赫然发现了一块汽车火花塞。南非的克莱克山坡,在28亿年的地层里,工人发现了几百个金属球。法国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一根金属管……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说法,在超光速的前提下时间可以倒流,这样人类就

就可以穿越时空到几亿年前。可是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超光速还遥不可及。人类的智慧真是有限,我们目前都无法解释这些现象。或许我们祖先的文明已经高度发达,只是遇到了世纪大灾难才遭到灭顶之灾,或许所有这些都是外星人的杰作。

印度的飞船雕塑

你听说过“战神之车”吗?其实,战神之车不是一部车,而是史前时期建造的飞行器。

在印度的“寺庙之城”——古城甘吉布勒姆,这里的神庙自古以来就有一种飞船雕塑。飞船雕塑的样式不一,并刻上许多神话人物,而这些雕刻就叫做“战神之车”。

为什么这些雕刻被称为“战神之车”?为什么这些神庙里头会放置这样的雕刻,它寓意着什么?印度教神话传说有对这些飞船的描述吗?到底是谁设计了这

些飞船?

1943年,印度南部的迈索尔市梵语图书馆从一座倒塌的庙宇地下室中,发现了一份古代梵文本稿件。在这份稿件中,以6000行的篇幅详细记载了“战神之车”飞船的构造、驱动方式、制造飞船的原料乃至飞行员的训练与服装等众多细节。据记载,“战神之车”的飞行速度,换算成现代计算单位大约为每小时5700公里。

印度教的庙宇中竟然有一本描述飞船的稿件,并且描述详尽,看来飞船不是空穴来风,历史上真的有实物。只是令人们不解的是,以古印度人贫乏的知识,是如何制造出时速高达每小时5700公里的飞行器的呢?

印度梵语学者和技术专家们合作,依据这份文献和其他古籍中的记载,开始对“战神之车”进行仿造。仿造开始后,专家们发现“战神之车”的设计方案,完全符合动力学原理,并且飞船还装备了绝缘装置、电子装置、抽气装置、螺旋翼、避雷针和喷焰式发动机。完全做好的飞船速度一般,但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对“战神之车”的仿造,单纯从实践和技术手段方面来验证飞船的可行性,这已经足够了,毕竟那是史前的作品。

考古学家现在要做的,就是查找这些飞船的制造者。

印度人制造了这些飞船?不可能,那时候的印度科学技术达不到那个层次。20世纪初期,美国的莱特兄弟才发明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并只在空中飞行了几分钟。人类在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知识进步和技术积累后,也只有几个国家能掌握全套的飞机制造技术。每小时5700公里的速度,换算下来就是1583米每秒,那是怎样一个惊人的速度,估计当今世界上最快的飞机也不过如此。

史前文明?不可能。不说史前文明是否存在,就是存在的话,时间上也不对。古城甘吉布勒姆里的神庙也不过两三千年的历史,和上万年前的史前文明对不上号。

难道是外星人?很有可能。飞船安放在神庙里,意味着什么?对印度人来说,飞船作为神灵们的交通工具,应该如同神灵一般被膜拜和供奉。而所谓的神灵,很可能就是外星人。在那时的古印度人眼中,外星人不但外形奇特,还拥有无边的“法力”。那么,试问有没有可能把他们神化了,作为神话来记载呢?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文献中多次指明飞船呈金字塔形,顶端覆盖着透明的盖子。飞船的外形和外星人的飞碟何其相似啊。

自然,上面都是我们合情合理的猜测,事实是否如此还有待考证。

传说中的“雷鸟怪兽”

根据地球板块构造学说,地壳被分割成可相互移动的板块,由于板块的运动,形成了两大地震带。

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一条关乎北美千万条生命的地震带——“卡斯卡迪亚隐没带”。该地震带位于美国西海岸一千多公里处,全长一千多公里,而它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据记载,在距今三百多年前,在俄勒冈州曾发生过大地震,大地震威力惊人,不仅引起陆地上的大地震,还掀起了惊天大海啸,海啸席卷了太平洋的东西海岸。距震中上千公里远的日本,也被海啸淹没了几个村庄。

那么,引起这场三百多年前大地震的断裂带,为什么会是一个定时炸弹呢?

众所周知,地震的发生是有周期性的,而美国西海岸大地震的周期是300~1000年之间。这就意味着北美再次进入地震周期,随时随地都可能有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降临人间。于是,地震研究者抓紧时间,纷纷展开对大地震的研究。

布莱恩是一名地质勘察专家。一次,他在无意间听到一个很多年前当地流传的故事:古代,一只来自赫族人母亲河上游冰川地带的“雷鸟怪兽”的到来,使这里地动山摇,洪水滔天。难道印第安人说的这号怪兽就是海啸?

布莱恩是个有心人,他决定找出那个迷。有一天,他在被一片海水淹没的淤泥下,找到了一些云杉树的化石。此外,在化石附近,还发现了一些沙土。查阅资料后,布莱恩发现,云杉树一般生长在离水面比较远的地方,并且那些沙土也不是本地土。那么,一个合理的假设就是:由于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地层塌陷,导致陆地上的云杉树掉落到海底,海啸袭来,并从远处带来了沙土。但这毕竟是假设。不过,后来,借助同位素法的鉴定,布莱恩推测这些云杉树大约在三百年前死亡。

此外,在一片死森林里,植物专家大卫·山口根据树的年轮和树皮上留下的记号,推断出这片森林在1700年的某一天,受到某种大袭击,整片森林被掩埋。

布莱恩得知大卫·山口的推断后,为两人独立研究结果的一致而欣喜若狂,但准确的时间还是没办法确定。后来,想到那场大地震曾影响过日本,于是布莱恩来到日本,希望能在日本找到相关记载。日本的历史资料明确记载了海啸发生的时间:1700年1月26日。日本人把这种没地震,却有大海啸出现的现象称为“孤儿海啸”。

现在,地震发生的具体日期已经确定,但更大的问题又摆在布莱恩的面前:如果再次发生了像史上记载那么大的地震,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据估测,如果强烈的震动在30秒以内结束,一些比较坚固的建筑物还不至于倒塌。如果强烈的震动超过1分钟,大部分坚固的建筑物都无法幸存。处在这样的地带,强烈的地震不可避免,布莱恩和其他地震研究者现在能做的就是提高地震预测的精度,加强人们对地震的防范意识。

古埃及的飞机图案

1848年,一名考古探险家在埃及古城阿比杜斯的塞蒂神庙入口10米高的横梁上,发现了几幅奇异的图案,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考古学家除了不停地争论外,没得到任何结果。直到1998年,阿拉伯的一家著名报业刊登了这几幅图案,人们才惊讶地发现,神庙横梁上面刻画的图案竟然是直升机等航空器和潜水艇。

难道古埃及人在三千多年前就可以制造飞机?要知道第一架飞机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并首飞成功的。

这时,考古学家在研究塞蒂一世神庙上的象形文字后,认为古埃及人确实描述过这种飞行器的存在。对此,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古埃及人不可能有那么高的科技水平。自然,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外星人。他们的观点是:几千年前,外星人造访过埃及,并带来先进的航空器。而几千年前的埃及人由于知识有限,看到那具有惊人速度和怪异造型的器物后,自然联想到神的显灵,想喻示一些什么,所以把看到的东西描绘下来,也就有了塞蒂神庙入口上方横梁的图案。

难道,古埃及人真的懂得如何制作飞机吗?还是外星人的杰作?一时间,疑云重重。

然而,问题没这么简单。近百年来,考古学家在哥斯达黎加、秘鲁、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国,前前后后一共找到了33个类似飞机的文物模型。其中“哥伦比亚黄金飞机”的模型完全符合飞机的设计原理,而这个模型在三千多年前被广泛作为一种护身符或装饰品。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个国家都在南美洲,而玛雅文明也出现在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沿岸和高原地带,这一切都喻示了这一带曾经孕育了高度发达的文明。玛雅文明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达到顶峰,那些造型怪异的石碑、金字塔和城市是不是和外星人有关呢?

一个关于“哥伦比亚黄金飞机”模型的测试更是加深了我们的疑问。1956年,美国举办了一场“前哥伦比亚时期黄金展”,“黄金飞机”模型赫然在目。这一模型立刻引起了众多美国航空设计师的注意。有人还特意在实验室里做了测试,结果飞机模型在风洞试验里表现十分优秀——这是一部超音速飞机。后来,甚至有传闻说美国著名的飞机制造商——洛克马丁公司新研制的性能良好的飞机,借助了该飞机模型的比例和设计思想。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目前并没有史前飞机的考古发现。为什么在印度、埃及、中南美洲却发现了几千年前的“飞机”呢?

直到现在,关于“3000年前的飞机”的种种疑问,仍没有得到解答。

巴格达的原始电池

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块电池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在18世纪末期发明的,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考古学家却提出了质疑。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呢?

这还得从1936年的夏天说起。这一年,工人们在巴格达郊区施工时挖到了一个古墓。考古学家经过几个月的挖掘,在这座安息时期(约公元前247~公元226年)的古墓中发掘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然而,最令考古学家不解的是古墓中的一些铜管、铁棒和陶器。

身份显贵的古墓主人为什么会把这些铜管、铁棒和陶器作为陪葬品呢?

时任伊拉克博物馆馆长的德国考古学家瓦利哈拉姆·卡维尼格组织力量,对这些铜管、铁棒和陶器进行了研究和鉴定。不久,卡维尼格宣称这些铜管、铁棒和陶器的组合是一块古代的化学电池,只要加入酸或碱溶液就可以通电。卡维尼格的这一论断震惊了世界。确实,除了罐子里面多了几根铜管和铁棒,你无法把这个毫不起眼的罐子和一个化学电池画上等号。

一时间,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云集巴格达,大家都想亲眼目睹这块“电池”。考古学家们坚信,如果那么早就有电池存在,对于很多古建筑设计、施工上的疑问就可以迎刃而解。

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给世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谜底。我们知道金字塔里一般都有一些做工精良的壁画,反映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宗教祭祀等活动。但由于洞穴内一片漆黑,很难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古时候的人们能够做出这般秀美的壁画。之前,科学界也确实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所以有人质疑金字塔是外星人的杰作。但如果借助电池发出微弱的光,我们就可以想象古埃及人在墙上一刀刀小心翼翼地作画的情景。不仅如此,电池的存在真的能一针见血地解释众多未解之谜。

后来,回到祖国的卡维尼格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根据出土文物中共有可装配10个电池的材料来分析,这些电池当时是被串联使用的,串联这些电池的目的则是通过电解法将金涂在雕像或装饰品上。”而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德国化学家艾林·艾杰巴得希特和美国科学家的支持。他们或是重现巴格达电池,或是仿照巴格达电池制作类似电池,结果都证实了巴格达电池的可行性。然而,大部分的考古学家对卡维尼格的观点表示怀疑,甚至有人直言他是个机关算尽的骗子。

迄今为止,巴格达电池仍未被世界考古界所承认。因此,它仍然属于科学之谜,不断吸引着世界考古学家、电气学家和化学家们著书立说,进行科学辩论。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科学的不断探索,这个重大的科学之谜一定会被揭开。

远古的半个蚕茧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中国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出了光辉的篇章,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我国编织丝绸的历史到底有多久呢?

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半个蚕茧背后的故事。

八十多年前,山西夏县西阴村还是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这一天,村头来了一大帮人,给这个偏僻的小村庄带来了一丝生气。这群人的领队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村上的老年人一眼就瞧出这领队是个文化人。

这群人是来这里考古的。不久,他们就找到了一个古墓,竟然还是仰韶文化遗址。

1926年春季的一个傍晚,队中的一名队员在一堆陶片和泥土中发现了一颗类似于花生壳的黑褐色物体。这是一颗被切开一个口子的丝质茧壳,剖面相当平直,虽然蚕茧已经部分腐蚀,但仍有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