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2414300000032

第32章 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6)

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日益演进,地球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破坏。于是,生态学家们首先想到的是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类似的事件可以说是到处都发生,在日本,就曾经发生过“狂猫跳海事件”,那些猫就是由于水银中毒而集体跳海自杀的。那么,这次乌贼神秘的集体自杀事件,也很可能是由于海洋污染引起的。但经过解剖,结果发现它们体内并没有什么污染物质,这些乌贼也没患什么疾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人们还在提出种种疑问和猜想的时候,在英国、冰岛、丹麦、挪威、日本、新西兰等国的沿海,又陆续发生了同样的事件。成批成批的大王乌贼“主动”向着自己的死亡墓地奔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庞大的身躯。

世界各地的生物学家解剖的结果依然是,这些死去的大王乌贼,肢体都很完整,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受伤的地方。难道它们的体内器官有问题?还是其他未知的原因?

为了解开这个谜,挪威的动物学家奥尔·比利克斯对一只身长10米的已死亡的大王乌贼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发现,这只大王乌贼血液的携氧能力很差。而这种携氧能力受水温的影响。当水温从10摄氏度上升到15摄氏度的时候,血液的携氧能力就会突然降低到原来的l/4,这就使体内的各种内脏器官突然缺氧,不能正常工作,于是导致突然死亡。大王乌贼一般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深海水域,那儿的水温都在10摄氏度以下。可是,海水环境千变万化,各处的海域遍布着千万道寒流和暖流,它们纵横交错,形成了十分复杂的水文环境。倘若大王乌贼经过墨西哥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和日本暖流等较大的暖流区,就非常有可能因为水温的升高而缺氧,最后奄奄一息。

似乎,大王乌贼集体死亡的原因找到了。可是,这无法解释它们为什么要选择集体冲向注定是死亡之地的海岸。毕竟,求生是动物的本能,它们在危急时刻为何还要求死呢?上述解释似乎无法自圆其说了。乌贼“神秘死亡”的原因,依然是个谜。

集体自杀的飞鸟

在这个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地球上,每天都发生着许多千奇百怪的事情。也许你不曾想到,有些动物竟然同人一样会选择自杀,甚至集体自杀。

大家都知道,“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说的是飞蛾这样的夜行昆虫具有趋光性。它们通常是以月亮为导航坐标的,且飞行时不是垂直于月光,而是呈斜交;而夜间的灯火会让它们误认为是月亮,结果就会以螺旋形渐近线的轨迹飞向灯火,结果惹来了杀身之祸。

但你可听说过鸟类也会“扑火”?在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的一个叫做贾廷加的村子里,每年的8~10月份的夜晚,尤其是风雨交加的时候,当地人就会见到一场惊心动魄的鸟类集体自杀的场面。只见成千上万的鸟飞到村子中,向着所有发出光亮的东西——电灯、火把,亮出灯光的窗户玻璃——不顾一切地撞去。许多鸟儿就这样当场被撞昏,撞伤甚至撞死,更为奇怪的是,那些受伤的鸟并没有丝毫要离去的意思,而是留在原地,一直在盘旋,不吃不喝,直到最后死亡。

这个频频出现的鸟类集体自杀的现象引发了鸟类专家的关注,这个名不见经传、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村庄一下子就出名了。

根据长期观察和统计,科学家发现,自杀的鸟类的数量和品种实在很惊人。在两个星期中,自杀的鸟类一共有一千五百多只,而且种类多样,有的来自森林,有的来自河湖。同时,这些自寻短见的鸟儿有一定的规律:它们一般是在每年的秋天,并且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这个小村庄就是漆黑一片的夜幕中唯一的光源了。而当地人在这个时候,如果布下陷阱,并举着火把,往往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捕获到大量自投罗网的鸟儿。

它们为何要自杀?从自杀的鸟儿品种与数量之多上看,可以排除鸟儿自身机制异常的原因,因为如果是自身机制的原因,一般不可能涉及众多种类,它只可能在某种群体中发生。

有人认为,鸟儿集体自杀的原因是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强烈的风力和倾盆暴雨把鸟类的正常生活规律打乱了,昏了头的鸟儿不知所措地东撞西碰。

但这个解释显然很勉强,为什么其他地方的鸟儿在恶劣的天气中就没有发生类似的现象呢?为什么只是在贾廷加这个地方多次出现飞鸟集体自杀的现象呢?这个小村庄本身是不是具有某种特别的因素存在呢?那些“自杀未遂”的鸟儿为什么不到黄河心不死,抱着必死的决心呢?

也有人提出自己的猜想,他们在观察中注意到,鸟儿自杀的行为伴以火光、风雨,而这些外因中,火光似乎是鸟儿集体自杀的定向目标。因此,他们认为雨夜的火光是搅乱鸟儿正常行为的原因。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导致鸟儿自寻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尚不清楚,它表现出来的是神秘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鸟儿们放弃了生存的本能,自寻短见,实在是令人费解。

龙涎香引来的灾祸

它体长18米~25米,体重20吨~25吨,其庞大的身躯令谁见了都要惊叹。它有着特别巨大的、与身体不相称的头。正因如此,它行动缓慢、笨拙,就像陆地上的熊猫。它们成为人类捕杀的对象,使得这个本来就不大的种群现在数量更加稀少,被列入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名录之中。

它就是抹香鲸,也被称为“巨头鲸”。

这个“大头娃娃”的体形是头重脚轻,造就了它潜水冠军的地位。抹香鲸大都栖息在深海,强大的氧气储存能力使它能够潜到两千多米深的海底,呆上一个多小时!

抹香鲸的一大弱点就是视力特别不发达,小小的眼睛到了深海基本就看不到什么了。那么,它是靠什么来在深海畅游自如呢?原来,在它巨大头颅中贮藏着一个特殊的器官,这是超级传导体,有极其灵敏的探测系统,能用其发出超声波,像蝙蝠一样,在漆黑的深海里穿行,还能探寻食物。

也许你会问,对于这样一种生活在深海、似乎与人类没什么关系的动物,为什么会遭到人类残酷的捕杀?这一切还得从抹香鲸对巨乌贼(即大王乌贼)的嗜好说起。抹香鲸在深海中的一大食物就是巨乌贼等软体动物,它能把庞大的巨乌贼一口吞下。但是,狼吞虎咽的后果很严重——它无法消化巨乌贼坚硬的嘴,这种角喙可以抵抗胃酸的腐蚀,这就使得抹香鲸的大肠末端受到很大的刺激。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上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抹香鲸逐渐发展出一种能力,能从胆囊中分泌胆固醇进入胃中,将这些角喙紧紧包住,从而在结肠和直肠中产生了一种微黑色的分泌物。它是一种粘稠的、呈块状深色的物质,重达 100千克~1000千克。

这种奇特的物质就是著名的“龙涎香”。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类要疯狂捕杀抹香鲸的重要原因之一。龙涎香是一种名贵的香料,香味清灵而温雅,既含麝香气息,又微带海藻香、木香和苔香,有着一种特别的甜气和说不出的奇异香气,所以有“天香”、“香料之王”等美誉,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质。同时它也是名贵的中药,有化痰、散结、利气、活血之功效。所谓物以稀为贵,龙涎香不常有,偶尔能得到重50公斤~100公斤的一块,就是价值连城了。

据说在英国旧王宫中,有一房间因涂有龙涎香,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香飘四溢。为什么这种香料被称为龙涎香呢?

据明代费信所著的古书《星槎胜览》记载:“龙涎屿,独然南立海中,波击云腾,每至春间,群龙所集,于上交戏,而遗涎味……其龙涎初若脂胶,黑黄色,颇有鱼腥之气,久则成就土泥。”原来,古人相信龙涎香是“龙的唾液”,只有龙的唾液才能有如此奇特的香味。这一说法只是想象而已,却给增添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

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真正的龙涎香只有经过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海水浸泡,才有可能称为最纯正、最令人难以抵挡的“天香”,最美好的东西皆需要经过最痛苦的孕育!

恐龙灭绝之谜

数千万年前,人类尚未诞生,主宰着这个星球的是一群体形庞大、习性各异的巨大生物——恐龙,它们统治着地球长达一亿多年,比人类存在的时间要长很多。距今约六千五百万年的时候,这批力量超乎想象的生物好像是同时销声匿迹,从地球上灭绝了!而同样悲惨的命运还同时降临在许多他生物的头上,地球上的生灵几乎被一扫而光。这场大劫难给我们留下的最大疑惑就是,恐龙究竟是什么,它们为何从地球上消失了?

恐龙并不是传说中的龙。很多人都看过《侏罗纪公园》和《失落的世界》这两部电影,当然也不会忘记电影里那些巨大无比、长得十分恐怖的恐龙。这些恐龙是中生代的主角,中生代常被人们称为“恐龙时代”。它们生活的地域广阔,遍布世界各地,连南北极都有分布。它们种类繁多,有四足行走的、两足行走的,还有什么蜥脚类、鸟脚类、兽脚类等,应有尽有。它们形态也多种多样,长得离奇古怪,如身披“铠甲”的剑龙,头上长角的角龙,长有头冠的窃蛋龙和肿头龙,尾巴上长有“大锤”的蜥脚龙等,各式各样,五花八门。

这样庞大的种群是如何诞生的呢?科学家们在南美洲发掘出的兔鳄龙看上去与恐龙非常相似。兔鳄龙是恐龙时代到来之前出现的动物。这是一种食肉的爬行动物,体长大约有一米,样子有点像鳄鱼,也有点像恐龙。它的后肢长,前肢短,能用后肢行走,牙齿长在齿槽里,在解剖学上与早期的恐龙相似。考古学家对兔鳄龙化石进行分析,认为恐龙或许就是从这种动物进化而来。至于兔鳄龙之前还有什么,在这漫长岁月里生存过的、拼搏过的、顽强生活过的动物群,却没有留下任何的遗迹,也许只是还没有被人发现而已。

这样的猛龙巨兽,有什么力量能让它们走向灭亡?许多人认为,恐龙本来生活得很好,可突然有一天,天降大灾,致使恐龙在几个月或几年内一下子全部死光。其实,这种看法未必正确,更多的科学家认为,恐龙不是突然灭绝的,而是慢慢地在几百万年间从地球上消失的。剑龙早在白垩纪初就消失了,鱼龙和翼龙是在剑龙灭绝后才消失的,最晚绝灭的恐龙是角龙。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恐龙家族早在这场灾难降临之前就已经呈现出衰退的境地了。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许多古生物学家认为,恐龙灭绝主要是由复杂的生态因素造成的。在恐龙最鼎盛的中生代,环境优越,气候适宜,恐龙称霸到达顶峰。在似乎没有什么对手的情况下,它们养尊处优,个头变得越来越大,许多重要的器官也逐渐退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弱。它们的命运就犹如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突然来临的危机的打击。

这个突然来袭的事件就发生在约八千万年前。当时,地球气候环境发生了变化:气候开始变冷,使得恐龙原本的乐园——热带和亚热带环境开始变化。首先是植物的种群开始改变,恐龙原先丰富的食物来源一下子就减少了很多,占恐龙多数的草食恐龙就难以维持生存了。恐龙的食物链发生了突然的中断,无疑对于身体笨重、器官退化的恐龙来说,是一个极其难以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哺乳类的动物却异军突起,对小型的恐龙和幼年恐龙造成了很大威胁。

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恐龙这个曾经的霸主逐渐走向了灭绝之路。这真是一场大灭绝、大灾难。大灭绝的结果使得在距今约六千五百万年这个时间的前后,地球上生物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这场大灭绝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地球的地质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生代。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恐龙时代的兴起与结束,经典地诠释了这个生物进化的原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就是我们不断进步、成功的必由之路。

动物的恐怖刑罚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创造了军队、警察、监狱等国家机器后,刑罚——不论是以正义的名义,还是以邪恶的名义——从古至今都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在许多以古代史为题材的电影中,人们经常能见到用动物行刑的现象。你可知道,动物刑罚的历史可能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悠远。早在公元前7世纪,在两河流域的亚述,死刑犯就是交给凶狠的巨犬来处置的,而他们的邻居古埃及人则选择了鳄鱼。

人类学家曾深入马达加斯加岛考察当地的历史,当地人告诉他们,在历史上,有一位拉娜瓦罗挪一世,是一位残暴无道的皇后,她每年都要处死上万人,而其中大多数囚犯都是在满是鳄鱼的河中被活活咬死的。

当然,对于崇拜原始宗教的古代国家来说,它们选择用动物来行刑总是或多或少包含着一些寓意,来表达他们的信仰。在古罗马,曾盛行一种被称作“勒索死”的刑罚。这是一种溺刑,但是在溺死之前,古罗马人将犯人连同一只猴子、一只公鸡、一只狗、一只猫以及一条蛇一道放入皮袋中,再将袋口用线缝好,这些动物将给囚犯留下无法抹灭的伤痕。之所以选择这些动物,那都是有着严格的象征意义的。在整个古罗马帝国时代,最流行的一项节目无疑就是在竞技场中观看猛兽吃人了。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习惯呢?据历史学家考证,这种现象起源于最初对异族人和罗马军逃兵的惩罚,后来,古罗马人就将之用于对待奴隶,或是对付那些罪犯,作为加重刑罚的一种标志。奴隶们、囚犯们先是被拉出来示众,脖子上挂着写有判决理由的牌子。面对凶残的猛兽:狮子、豹子、老虎、熊(它们事先都被关了好几天,当见到活生生的猎物时,更是凶猛百倍,狂怒无比),囚犯的负隅顽抗显得非常软弱无力。

尽管总是流传着许多奴隶死里逃生的故事,但是,死于此类刑罚的人,据统计,约有十万人。在长达七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地有犯人被送上了猛兽行刑的刑场上。犯人有时是一人,有时是一群人,有时是被绑着面对野兽的攻击,有时则可以得到一些轻型的武器,这样就可以延长犯人抵抗和恐慌的时间。延长行刑的时间开始只是为了增加观众的乐趣,野兽刑罚竟然成了一出精心导演的戏剧。

除了使用猛兽行刑之外,一些原始部落则使用蚂蚁、老鼠这类的小动物。在拉丁美洲及非洲的一些地区,存在着一种“蚂蚁刑”,而在巴西、乌拉圭和几内亚以及亚利桑那州的部分印第安人居住地,一直到19世纪末仍然有类似的刑罚。同一时期,法国境内洒利岛的一些苦役监狱的独裁者们仍然喜欢用这种方法。1893年6月《闪电报》上登出了来自某监狱的一封秘密信件,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记载:“你们瞧,虽然不可思议却是真的发生了,你们可以看到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树脚下正是一个蚁窝。宪兵在犯人的腿上和屁股上涂上粗红糖,用来引诱木薯蚁,因为这种蚂蚁具有尖利而强健的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