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自信伴你走天涯(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2616900000009

第9章 成长障碍扫描(2)

2装模作样学习法。这里的装模作样就是要你假装喜欢学习,你不一定对所有课业都感兴趣,当你对一门功课还未找到兴趣时,不妨硬着头皮装模作样把书本随时带在身边,有兴趣时赶紧看一看、读一读,不仅装给别人看,也装给自己看。因为人的潜意识不能分清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长期装模作样就会弄假成真,重新找到学习的自信和乐趣。而且,别人也一定能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在学习,装出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至少他们不会批评你,也许还会表扬你、鼓励你,让你真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假作真时假亦真,不妨就试着假装去学习吧。

有厌学情绪的青少年们不要再自暴自弃了,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把知识学好,相信自己一定会把这门功课学好。你在学每一课程之前,要不停地对自己说:“我能学得很好。”在你对这门课程入门之后,你更要不停地想自己学得非常好,比任何人学得都好。

4嫉妒让我抬不起头

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黑格尔

嫉妒是因恐惧或担心他人超越自己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在他人比自己占优势之后,出现的不悦、烦恼、自惭、痛苦、怨恨等情绪;是试图削弱或排挤对方的一种带有攻击性的消极个性品质。它俗称“红眼病”,是一种最常见的不良心理。私心杂念是它的起点,而私欲则是它的目的。

嫉妒是青少年的通病,一方面因你们的心理发育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因社会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置身于一种充满竞争的学校或社会环境中,于是个别差异在相互交往中被突出了,由此而导致的优越地位成为了你们追求的目标。羡慕他人的优势,可以激发起一个人的奋发图强的精神,这是积极方面,但也可能使入因此而产生嫉妒心理。由于看到别人的优势,自己无法超越或根本不愿改变现状,于是便会对对方生产不满、忿恨,甚至加以损害的心理。

你在用什么心情过日子

美希家里面很不富裕,但是她很想穿漂亮衣服,背漂亮的包,梳理漂亮发型……可这一切对别的同学来说轻而易举的事,但对美希来说却都是很难实现的梦。

美希的生活很无耐,每天总是穿同一件衣服,有时候她会觉得自己很可怜,有时候她会很羡慕别人,但更多的时候是嫉妒别人。她痛恨上天对自己太不公平,什么优点都没有赐给自己,相反自己却拥有着别人唯恐不及的贫穷与平凡。

有时候,美希也会自问自己每天都在怀着什么心情过日了,可怜——羡慕——嫉妒。对美希来说,学校生活就像是个避风港,她不知道将来走入社会的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去应付一起。

案例中的美希因为觉得自己可怜而产生了嫉妒之心,可是事实上,真的像美希所认为的那样自己一点优点都没有吗?看来美希是极度地不自信。嫉妒对一个人的危害很大,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它就像是一条毒不断地侵蚀着青少年幼小的心灵。

嫉妒心理会有哪些危害

嫉妒是扭曲的心理现象,只能玷污你的心灵;嫉妒是用冰凌磨制的冷箭,不敢在阳光下发射;嫉妒是由阴谋绑成的棍棒,只能打别人的影子。它是一种与人有害、于己无益的情绪。被嫉妒心理占据的人,常会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毛病。嫉妒者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更不能以平常心态接受事实,承认别人的成绩,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在无形之中,为自己的正常发展制造心理绊脚石,影响成功的脚步;为正常的人际关系制造障碍,让彼此间产生隔阂。

德国着名的医学专家格赫德曾说过:大多数容易嫉妒的人都会胃口差,食无味,情绪低,气不顺,百病丛生,工作效率低下。原因就是嫉妒别人的人心胸狭隘,私心严重。嫉妒强烈消耗人身心能量,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各种身心疾病,损害身心健康。巴尔扎克说:“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这就是说,嫉妒者的痛苦通常来自于他人的成功和幸福,人家越是成功、越是幸福,他就越是痛苦、越是难受。周瑜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可谓盖世英才,但是就因为诸葛亮胜了他两回,便妒火中烧,气极身亡。

既然嫉妒对我们来说有这么多的危害,那么明智的做法就是设法消除,使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你一定要知道。

克服嫉妒心理的方法

正确认识法。嫉妒心通常是由于某些误解所引起的,有些人看到人家取得了成就,便会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的威胁,损害了自己的“面子”。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想。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所以说,荣誉并不是他一个人的也是大家的,人们所给予他赞美、荣誉,并没有损害到自己的利益。

攻击嫉妒法。一旦发现自己起了嫉妒之心,就要立即将它打消掉,以免其作祟。这种方法,需要靠积极进取,使生活充实起来,以期取得成功,并不亚于竞争对手。培根曾说过:“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

“想开些”消除法。“想开些”说白了就是凡事乐观些。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所谓“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即是此理。知道这些道理的人并不少,但是真正做到“想开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是可以改变个人的观点的。假如你正处在愤怒、兴奋或消极的情态下,也能较平静、客观地面对现实,那便能达到克服嫉妒的目标。

自我驱除法。其实,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如果受这种心理的支配,待人处事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所以,在出现嫉妒的苗头时,便实行自我约束,摆正自身位置,努力驱除妒忌心态,可能就会变得“心底无私天地宽”了。

青少年要知道,无论生活将机遇和幸运赐予谁,都有它赐予的理由。如果总认为别人得到的多,自己得到的少,一味地羡慕与嫉妒,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毁了自己的一份平和的心境。其实,学会接受他人的成功与幸运,并不意味着认同自己的平庸与拙劣,而恰恰证明你的成熟与坚韧。只有成熟而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才懂得如何去摆弄得与失的砝码,才懂得生活的艺术原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

5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

幼小读书要琢磨,休怪老师批评多,生铁百炼才成钢,宝剑再快也要磨。

——佚名

青少年在学校中难免要受到老师的批评与表扬,当一个人受到老师的批评后,都会在心里留下一丝丝的涟漪,有时久久都不会散去。当一个人得到老师的表扬后,心理上的甜蜜是无以言表的。这就是批评与表扬对一个人产生的效应,当批评多于表扬时,青少年幼小的心灵上就会无法产生,从而产生种种情绪,最大的表现就是自卑。

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与其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研究发现,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当老师对一个的批评多于表扬时,就会使青少年产生自卑心理障碍。

自卑心理。这是由于青少年的自尊心在学习生活中没有得到尊重并多次受挫伤后产生一种带消极反抗性质的情感,是自尊心的另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据有关的心理研究,即使是学习再差的学生也有自强、自重的愿望,迸发上进,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青少年在学校里,他们受到的批评总是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破罐破摔,形成一种“定势”——“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由此可见,自卑心理的形成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有原因的。

研究发现,表扬能起到推动学习的作用。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要表扬多于批评。赏识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推崇表扬的教育思想,它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当学生成绩较差或犯了错误时,做教师的绝不能动辄批评甚至挖苦。在指出学生缺点不足的同时,应多鼓励,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为何不懂老师的“良心用苦”

俊立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孩子,每天都在刻苦地学习,他的班主任刘老师是一个50岁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刘老师非常喜欢俊立,对于俊立的成长、进步非常关心。但是每次待俊立考到好成绩后,虽然刘老师心里很高兴,但表面上却表现得不以为然,他把俊立会骄傲自满,尾巴翘到天上去。

这一切让俊立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有时候自己明明以为自己做得很好,但就是换不来老师一言半语的表扬。俊立总是自己问自己,是不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难道自己真的就那么差劲吗?

青少年的心理还不是很成熟,心灵的承受的能力让老师也无法预料,一次,二次,三次……渐渐地,俊立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不如人家了,内心深处滋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自卑感,并发展到以后连交际都有困难了。

读过这个案例总会让人感到一丝丝遗憾,学生为何不懂老师的良苦用心,是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真的太差还是老师的教育方式出了差错。

如何正视老师的批评

青少年时代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学习生疏的东西,把生疏的东西最终变成娴熟的东西,进而达到为我所用,包括生疏的知识和不懂的做人道理。既然是面对着“生疏”,因此,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出了错误自然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批评并非贬义词,批评的目的,其本质上是促进青少年进步,避免今后遭受更大的损失。所以,青少年要做到善待批评。对于批评,一个明智的青少年会把它当做前进路上的“垫脚石”,一个愚蠢的青少年会把它当做前进路上的“拦路虎”。青少年要学会辨正地看待批评。

金无足尺,人无完人,因此,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犯错误的根源及危害性,尤其是不会找到改正的方法。一个明智的学生决不会犯第二个同样的错误。唯有糊涂的学生犯了错误怕别人批评或指出缺点,其最终结果害的仍将是自己本身。

当一个人遭到老师的批评后,可以扪心自问一下,这是在帮我还是在害我。他们为什么要批评我?我守纪了吗?经过一番反省,一般都会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危害性。当学生挨批评时,不要去看批评者的脸色,更不要把批评者当作“对头”。一般来讲,批评者的脸色都虽然比较严肃的,但出发点是好的;既然严肃,脸色肯定不会好看,但要明白这比较严肃的面孔中蕴藏着深深的爱,这爱是至高无尚的。俗话说得好: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问坏得快。

人常说,师如父母。可见老师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既然如此,学生在学校里犯了错误后,就自然会像在家里一样受到家长的指责,老师就是学校里的家长,因为批评的最大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青少年避免再犯,以求进步。老师对学生的批评,都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尽管偶尔因方式可能不太恰当,但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善意的。因此,青少年应该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这一点不容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