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手沉思录,右手道德情操论
264000000026

第26章 左手《沉思录》卷十一(1)

观察自身,分析自身,把自身塑造成自己所选择的模样 理性的灵魂的特征是: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自己,收获自己创造的果实。这一点动物界和植物界有所不同——植物的果实是由别人来分享的。无论生命何时终止,理性的灵魂总能间断性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它不同于戏剧或舞蹈那样的东西,只要被打断,就不完整了。但理性的灵魂所从事的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完整的,不管何时被打断,相对于这一部分来说,它都是圆满的。因此它可以说:我拥有我所有的。加上它可以延伸到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能横贯宇宙的所有真实和虚幻,囊括所有事物的新旧更替,并且领悟到我们的后人将不会比我们看到更多的新事物,我们的先人也没有看的比我们多。从这个角度来说,假若一个具备中人之资的人到了四十岁,那世界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物他都已经见到了,对于即将发生的他也能预想得到。因为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它还有另外一些特点:热爱邻居、热爱真理、谦逊,并且只热爱理性的灵魂自身——这也是自然的法则。因此可以说,凡是符合理性的,也是符合正义的。

假如你把一首音乐分成一个个的音符来听,然后自问:这足以让我神魂颠倒吗?你就会发现,用这种方法,音乐或者舞蹈、戏剧就没有什么精彩可言了。除了美德和美德带来的行为之外,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看待。所以除了美德,没有任何事物值得你重视,哪怕你的整个生活和整个人生。

如果一个理性的灵魂,时刻做好了从身体的躯壳分离出去的准备,毁灭或者消散,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灵魂啊!这种对于死亡的欣然接受的态度,是来源于对生命以及自我价值的认知。它不像基督教徒的顽固抵抗那样愚蠢,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带着尊严的,从容不迫,没有丝毫的痛苦和悲惨,它使人折服。

不要总是去想,我为他人做了多少事情,而要去记得我从这些事情中得到了什么。始终记着这一点,不要懈怠这种努力,不要停止自己的善行。

擅长做一个好人。但是如果没有对宇宙的本质和人的本性有一些了解,我们又如何能够成功地做一个好人呢?

悲剧最初产生的作用,是为了提醒人们,发生这样的事情在所难免。在舞台上你可以很好地接受,甚至能欣赏它的美丽,那么在生活中你也应该坦然地面对。因为有些不幸是必须经历的,即使喊“啊,天哪”的人们也必须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那些悲剧里常有一些精辟的警言,“如果神灵忽略了我和我的子孙,也必然有他的理由”;“我们决不应该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愤怒或者焦躁,因为那毫无用处”;“生命的果实就像成熟的麦穗一样令人喜悦”。悲剧产生之后,前期喜剧也随之产生了。这种喜剧往往是一种肆无忌惮的信口开河,但是它坦率、大胆、无所顾忌的言辞也有一种警世作用。它借助于这种幽默的方式提醒人们不可傲慢、不尊重他人。戴奥真尼斯过去也常常用这种方式写作。而随后又出现的中期喜剧,却渐渐演变为一种插科打诨的生活技巧,但是即使如此,其中也不乏一些寓意深刻的言辞,但是它们已经把戏剧引向了背离原始目的的发展道路了。

但是有一点是再明白不过的了,那就是没有一种生活能比你现在的生活,更能让你明白哲学的含义。

理性的灵魂应该会时时审视自己,跳出自我,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行为,分析自己的行为,看是否符合自己的理性,是否对公共的普遍利益作出了什么贡献,而自己也会享受自己的果实。

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说白日做梦,而是一种心理的作用。每天清晨都告诉自己:我是快乐的,我的工作是充满意义的。无论遇到任何事情,你都会这样告诉自己,让这个想法消化掉所有的不愉快。夜晚时,回想一天,自己在快乐地工作,而且做了很有意义的工作。按照自己心中想的去做,只要有积极的想法,并向这个想法靠拢,你将会成为自己选择的模样。

时常憎恨别人会让自己远离整个社会

从邻枝上砍下一根树条,它也是从整棵树上砍下来的。树条不会自己把自己从树上砍下来,但人却会用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与同伴远离。当他憎恨别人和不理睬别人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他正在与整个社会分离。因为宙斯的眷顾,他还是有机会修正自己的错误,再次回到社会中间。但是如果这种自我孤立的情况屡次发生,要再回到最初的状态就有些困难了。就像园丁说的一样,嫁接的树条虽然和其他的枝条一样生长,但是却不具备和它们一样的心灵了。

所有的人类在这个社会中都是一个整体,疏离任何人都是与这个整体的分离。就好像在树上砍下一根枝条,看似与别的树枝无关,可那是同一棵树的树枝,这棵树失去了它,那所有的树枝可都失去了它,这或许是自然的力量或人为的因素。而我们人呢?疏离一个人是由于自己的力量,或憎恨或不睬,这不仅仅是与你所憎恨的人的疏离,而且是与整个社会体系的分离。我们有力量使自己再回到先前的状态,可是如果这种分离时常发生呢?就像被砍掉的树枝再嫁接到原来的树上,那它的成长也是与原来一直在树上的树枝不同步的,很难融合到一起。

和善地对待那些试图阻止的人

只要你按照理性的思维在你的道路上前进,就没有人能企图阻碍你的行走。但是不要因为这些人给你设置了障碍,就丢掉了你本应该对他们怀有的仁爱之心。除了坚持自己的判断和行为之外,也要保持对那些试图让你烦恼的人的友爱。如果你为他们而烦恼,是由于你害怕自己在他们的压力下而偏离自己的道路——这同样是一种软弱。真正无畏的人不会这么做。迫于他人的压力而轻易放弃的人和使自己众叛亲离的人,都在背离自己原来的立场。

自然不会低于艺术,因为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和自然。因此自然中的艺术才是最普遍、最真实的,不可能低于人们创造出来的艺术或者技艺。而正义也是如此,所有的美德都在正义的基础上产生,假如我们过多地关心那些无足轻重的东西,而行为草率,不能坚持自己的美德而被他人操纵,那正义就不能得到维持了。

如果你正在为那些你想得到或者想拒绝的事情而烦恼,你要明白不是它们在纠缠你,而是你自己在招惹它们。只有你对它们的判断变得冷静了,它们才会安分下来,不再去烦扰你,而你也能作出一个选择,而不必一味想着去得到或者逃避了。

理性的灵魂乃是一个美妙的球体。它既不向外扩张,也不向内萎缩,而是折射出一种光芒,照亮身边一切事物的真相和自身的真相。

当你按照正确的理性行事时,是没有任何的阻挡会使你偏离自己的正道的,在保持自己判断和行为的稳定性的时候,也不要驱散你对那些试图阻挡你的人的仁爱,因为他们或者是无知的,或者是偏离自己的本性的,无论是怎样的,都包容他们,因为他们不会对你造成任何伤害,没有改变你的本性,你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如果你因他们而烦恼,那就和由于畏惧而偏离自己的行动路线一样,也是一种软弱的表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立场。

愿望应该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

假如人们蔑视我,让他去吧。只是我不会去做招人蔑视的事情,也不会说招人蔑视的话。有人蔑视我,那是他的事情。而我,会一如既往地保持我对别人的友爱和仁慈。对误会我的人,我也会指出他们的错误,但不是通过斥责他们,也不是为了显示我的宽容,而是像伟大的福西昂那样,诚实而坦然,除非这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一个人的内心应该让神明感觉到他没有任何的愤恨和不满。我们在自己的位置上,用不同的方式在做着促进人们共同利益的事情,我们所做的是符合我们本性、符合宇宙本性的令人愉悦的事情,又怎么会受到伤害呢?

人们常常互相蔑视,又互相阿谀奉承。人们渴望胜过对方,又各自屈居于别人脚下。

如果有人对你说,他会公正地对待你,不要去相信他。真正的善良不需要这样的表白,而是通过实在的行动来告诉你。一个人的品格,就像恋人的情意,在他的眼里你能读到一切。诚实和善良,应当像一朵香味浓郁的玫瑰,在你靠近它时就能清楚地感觉到。而虚伪的谎言,笑里藏刀的友谊,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可耻的东西,我们应该极力去避免它。一个人的品德会无法掩饰地表现在他的眼神里,一眼就能让我们看出来。

只要对无关紧要的事物采取淡然处之的态度,我们就能以最好的方式生活。看待一件事物,既要从全局出发,又要从局部着眼,这样你就能对它有一个公正的判断,这是一个理性的灵魂具备的力量。要知道,每一件事情都没有强逼我们对它产生意见,而是我们主动对它作出了判断,并把它放在了心上。当然我们完全不必这么做,如果这么做了,我们也可以把它们从我们的心里抹掉。因为即使这种想法存在于我们的心里,也只会是一段时间,生命终结的那一天所有意见都会自动消失。所以,何必去为它苦恼呢?如果这些事情是合乎自然的,那就去喜欢它;如果它是违反自然的,那我们就去找寻符合我们本性的事物,即使它不会带来荣誉,但那却是真正属于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么做是无可指责的。

想想每件事物是从哪里来的,是由什么构成的,它将会变为什么,将会带来什么。它只会变化,而不会有什么损失。

那个说他决心公正地待你的人是多么不正常和不真诚啊!其实任何的行动都没有必要像口号一样喊出来,那些空喊的口号是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的,你的一切表现人们都会在你的行动中看到,“事实胜于雄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就像你说要对一个人热情友好,而你的眼睛所传达出来的却不是这个意思,这将是多么大的讽刺啊!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情感都会在眼睛里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诚实和善良的人应当像一朵香味浓郁的鲜花,其他人一旦接近他就会知道他的意愿。

打扰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的想法

第一,思考一下你和人群的关系。所有的人类都是被神明派到世上来相互合作的。而你的位置在被放他们之上的,就像是牛群中领头的公牛,羊群中领头的公羊。如果万物都不止是原子的聚合,那么自然必定就是支配所有事物的力量。那样的话,低级的事物必然是为高级的事物而存在的,而高级的事物之间又是彼此依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