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趣谈
2645400000023

第23章 放鸟飞

毛难族几乎处处用艺术装点生活。其春节是与汉族共度的,但毛难族在春节中有一些独特的风习,如“放鸟飞”。春节将临,上山采集菖蒲叶。晚上,在灯前精心编织百鸟,有滚肥大肚鹧鸪,有轻盈伶俐的燕子,有长颈秃尾的鸬鹚,也有细头长尾的山鸡……都是玲珑绝妙的艺术品。除夕这天清早,各家主妇给百鸟的空腹灌上香糯,有的还拌上饭豆或加上芝麻馅,煮熟后,分给家里每个小孩一只。于是,孩子们在相互追逐嬉戏中比较谁的妈妈、奶奶做的鸟儿美,从小让“美”的观念源源润进心田,培养了民间艺术鉴赏能力。

初生小孩的年轻母亲,除夕这天专程回娘家为小孩领鸟,期望孩子们像百鸟一样伶俐。回到娘家,为孩子领取一担礼物,用长方形的箩筐一对,下面放30—40斤大米,上面摆粽粑、红蛋、黄糖、柑橙、甘蔗(砍成短节)、背带(生小孩的第一个新年)、鞭炮等,约70—80斤。其中“鸟”与红蛋是必不可少的。在吃晚饭间赶回夫家(远的要提前一天去娘家,如没有人去,外婆家也派人送来)。掌灯时分,主妇把外婆家给的粽担和自家做的年货摆在堂屋香火堂祖灵前,烧香点烛,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敬奉祖先。这时,大人叫小孩到堂前给分红蛋,毛难语称“拗魂”(意思是“领魂”),也叫“拗魂梅”(意思是“领新魂”);同时领外婆给的“鸟”,领取“伶俐”和“美”。

主妇煮熟百鸟后,用一根甘蔗把百鸟的麻绳提耳串起来,间隔均匀地摆开。掌灯时分,把串着百鸟的甘蔗横挂在堂屋正中香火堂前,让百鸟尾朝壁,面向大门,这叫“槽鸟”。祈祝百鸟不叮种子,啄食害虫,保护作物丰收。“槽鸟”可说是毛难民间艺术品的节日展览与美术竞赛。谁家的鸟儿精巧欲飞,谁家的鸟儿繁多竞啼,谁家用紫红酱色的、粗壮的果蔗,谁家用青绿藤黄的、直长的糖蔗,棕绿的百鸟群栖其下仿佛在争鸣斗姿,比赛主人的勤劳奋发与致富门路,比赛主人的心灵手巧与艺术水平,逗引人们心中涌起幸福的涟漪。这种独特的美展,展示在一个个毛难山村,展示在一户户毛难人家。

这种活动的由来有个传说:毛难山乡有一个老法师,他只有一个女儿,相貌出众,手艺超人。她和村上的一个后生相好,经常在一起学手艺,她向后生学编花竹帽,后生向她学编“百鸟”,村上乡亲叫她“小鸟姑娘”。年长月久,两人吐露心情,决定在年初一完婚。但老法师要考一考后生的本领,除夕那天,对后生说:“屋后山上的地翻好了,你在天黑前把种子撒完。”后生心急,担起糯谷上山就撒,撒完禀告老法师。老法师去查看,怎么撒的全是糯谷,山地只能种谷子,叫他捡回糯谷另撒谷子。后生惊傻了。小鸟姑娘叫他搬所编百鸟来。小鸟姑娘给百鸟吹了口气,叫他将一箩筐百鸟撒往山野。霎时,满山遍野的鸟儿把糯谷捡得一粒不剩。老法师检查过,后生又撒上谷子,乐得眉开眼笑,说:“乖崽!成亲吧!”但又说:“让我们父女俩吃个团圆饭,正月十五送小鸟姑娘过去。”

这种独特的美展,从除夕一直到元宵节,据说就是从小鸟姑娘传起的。毛难民众不仅用工艺美术品,还用口语艺术传说故事,多姿多彩地装饰生活、美化生活。元宵节砍断甜果蔗,再煮百鸟群,晚餐用百鸟当饭,果蔗、糖蔗的汁解腻,这就是韵味无穷的“放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