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趣谈
2645400000037

第37章 浅谈绵竹年画及其中的讽事寓意作品

绵竹年画以产于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历代的民间艺人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绵竹年画这一独特的艺术,以它鲜明的地方风格而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同我国其他地区的民间艺术一样,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也是最深刻的文化内涵。

因为我国长期民族风俗的稳定和绵竹所处地域的偏远,所以在传统的木版年画中仍保留着我国古代文化的不同层次,从传承下来的一些作品中,仍可以感受到磅礴的气势和天真、质朴、粗犷的生命活力,绵竹年画中的很多作品都具有这种特征。绵竹年画属民间美术,民间艺人的技艺大都是靠家庭的血缘关系或拜师学艺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在明末清初,绵竹年画作坊有三百多家,分为南路和北路,各路自成一派。绵竹年画以手绘见长,相同的墨线版经不同的艺人彩绘,其人物形象、神情和服饰色彩都因艺人的喜好而各有不同,这种传统的技法如今仍可以在绵竹的家庭作坊中看到。腊月,你来到绵竹的农村,走进竹林掩映的农家小院,年画艺人全家作画的阵势定会令你叹赞不已。那一字儿排开的长条木桌边,围着祖孙几代十多口人,儿子、媳妇、孙子各负责绘一种颜色,最后由当家人(祖父或父亲)开相。这种“彩画几千几万幅,均用手工彩绘出”的流水作业法,形成了其他画种不可替代的鲜明特性和艺术风格。

四川人吃苦耐劳,且诙谐幽默,在茶馆酒店中摆的龙门阵给年画艺人提供了不少题材,而生活中的体验更能激起他们的创作灵感。翻开绵竹年画传统作品,题材真是包罗万象,有辟邪迎祥、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戏曲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花鸟虫鱼等,而最吸引人的,要数体现四川人性格的讽事寓意画,其中的《三猴烫猪》、《春官偷酒壶》、《狗咬财神》等作品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三猴烫猪》是绵竹年画中颇具特色的讽刺小品,“烫”在四川话中包含有哄、骗、整的意思。再看画面,三个猴子围着一个肥头大耳的猪在方桌上玩牌赌博,猴子们趁猪调戏妇女之际,联成一气暗中捣鬼,他们用脚指头夹着牌在桌下互相传递,而猪却毫不知晓。猴子鬼精的神情与猪的愚笨形成对比,而其中的深刻寓意更令人忍俊不禁。

《春官偷酒壶》描绘一个农村中报春的春官,他头戴乌纱帽,挨家挨户送发春牛图,登门先唱—段吉利的词句,显然是赢得了主人家的好感,画面一角的桌上摆着酒杯和下酒菜,画的当中主人正从春官的怀中拿出自家的酒壶,春官一脸尴尬。看得出来,这春官喝了酒后,趁人不注意,把酒壶藏在了身上。春官偷酒壶,讽刺得真绝妙。

《狗咬财神》取材于川西一带“送财神”的风俗习惯。每当新春正月,一些乞丐和无赖穿纸糊的衣帽化装成武财神的模样,去百姓家送去一张印着财神或摇钱树的红纸片,同时唱着“财神开了腔,年年买地方”之类的吉利话向主人家讨钱。绵竹年画中的“财神”手托木盘正向主人讨价还价,主人喂的小狗发现这个神气的“财神”露出了破烂的衣裤,于是一口咬住了他的衣角,顿时,“财神”一脸惊慌。年画艺人辛辣的讽刺,揭露了那些巧立名目、装神弄鬼剥削人民的丑恶行为。

在绵竹年画中,《耗子嫁女》、《麻雀娶亲》、《五子告母》、《白狗争风》等作品,也从不同侧面鞭挞了一些社会现象,将艺人对世事的讥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作品的产生,是和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年画艺人的生活体验分不开的,艺人大部分是农民,他们能够体验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心理,通过他们的画笔,把人们所憎恶的社会现象用寓意、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来。画中的形象或通过寓意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涵义,观者是心领神会的,这也是讽事寓意画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的原因之一。

绵竹年画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代民间艺人不断地艺术实践和更新,从内容到形式逐步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它造型泼辣、线条粗犷、色彩艳丽,更有它的诙谐和幽默,像川菜一样的麻辣烫,像川剧一样的令人回味。这些民间艺术家们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也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