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趣谈
2645400000053

第53章 独特的民居——生土楼

福建西南部的南靖、平和、诏安、云肖、漳浦、华安、永定、龙岩,广东东部的大埔、饶平、潮州等县市的山区,是闽南人和客家人交界之地。那里是武夷山脉的末端,青山延绵,绿水不断,闽南人与客家人的村落在这里犬牙交错,杂居在一起。在这些地方的崇山峻岭间,到处都可以见到一幢幢最高可达20多米的生土建筑,这就是中外瞩目的独特民居——生土楼。

这些生土楼造型各异,有的圆形,有的正方,有的一方带四圆。或矗立在山坡上、小溪畔,或群集于山谷中,如同地下冒出的“大蘑菇”,好像从天而降的“飞碟”,又似现代的“体育馆”。从天上鸟瞰,似乎在这林海翠谷中,隐藏着一个“洲际导弹”基地,到处都有密集的“导弹发射井”。置身山间,那高大巍峨的生土楼威武的点缀在山峦叠嶂的溪边、谷中、平洋上,又会使人联想起那神秘的中世纪城堡,引发出无限的遐想。

据调查,闽粤两地的生土楼有数千座,仅永定一县,就有4000座方形土楼,360座圆形土楼。这些土楼的基本构造是相同的,它们均分内外两层。外层为主楼,大都只有一个大门出入;底层供炊事,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才设窗户,为住人的房间,而且每层都各有走马廊相通。内层为辅楼,最高不超过两层,其正对大门的是一间较大的房间,一般作为祖堂或拜神的场所,其余的房间则作为楼内各户的客厅或饭堂。生土楼内通常都有一两口水井,并有浴室、厕所等其他生活设施与猪栏、鸡舍、鸭笼等关养牲畜、家禽的地方。大门一关,楼内就是一个封闭的小天地,一个生活设施应有尽有、易守难攻的小堡垒。

生土楼虽造型各异,但以圆楼、方楼为多,其中不乏有佼佼者,永定县湖坑乡洪坑村的“振成楼”就是圆楼佼佼者之一。它始建于1912年,历时六载才建成。振成楼内外有两个同心圆。楼外的左右还有对称的半月形馆舍相辅。外圈为主楼,土木台梁式结构,环形悬山顶,高20米,分四层。其按八卦形分割,构成辐射状八等分,每卦六间,每层48间,四层共152间。每层均有走马廊,两卦间有一部楼梯贯通上下。第一层是厨房,为各户煮食的场所,但正对大门的一间为供神的地方,内供奉着观音菩萨;第二层均为仓库,内有粮仓及堆放杂物的橱柜;三四层为住房,墙体上均开有窗户,窗户内大外小,既通风又可当枪眼,以拱卫生土楼的安全。卦与卦之间,自基至顶设有防火砖墙,留门户相通,户闭自成院落,门开走马廊相连,又成为一体,即可防火,又能防窃。内圈为辅楼,正中突起一间二层楼高、座北朝南面向中门的大厅——祖堂,厅前四根镌有楹联、高达两丈多的大石柱拔地而起,同三堵墙一起支撑着四坡攒尖顶。大厅内宽敞舒适,左右及后墙留四个拱门相通,形如舞台,是楼中重要活动的中心场所。祖堂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间绕成一圈,与中门厅、祖堂一起构成内环。这些房间亦为土木台梁式结构,并饰有石雕、琉璃瓦口和木刻窗门,二层走马廊沿还嵌有铸铁花格栏杆,十分精致。内圈正中的天井,点缀有小花圃,别有一番情趣,楼内左右各有一口水井,井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凉可口。全楼设三座大门,楼主人们平时皆从左右旁门进出,中门则逢大节日或婚丧大事时才开启。楼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处处都有通道,四通八达,堪称一绝。1985年,振成楼的模型曾同北京的雍和宫、天坛模型一起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振成楼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别具一格的造型,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建筑文化遗产之一。1991年4月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不少中外学者与游客前来参观与考察。

永定县高头村的承启楼也是圆楼中的著名者,虽不及振成楼精致,但也有它自身的特点。它历史古老,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主楼高12.4米,全楼有4圈,即外环一圈,内环三圈。外环是主楼,分4层,每层72个房间。主楼内依次又建有两圈圆楼和中心大厅,也是以八卦方位排列的;外圈为二层楼,每层40个房间;内圈为单层,有32个房间;最中间一圈为中央大厅,既宽敞又适用,是楼内中心活动场所。主楼设大门三个,各圈有巷门6个,楼内还有水井两口,全楼总计有392个房间,最盛时期,曾住80多户,600余人,是一个较大型的圆楼。

平和县芦峰村的寨仔楼,也是较大型的圆楼之一。它也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直径达77米,比承启楼还长17米,面积自然也要大了许多。全楼也有4圈,外圈为主楼,高4层,除最上一层外,下面均没窗户。内圈则均为平房。整座楼只设一大门,大门门板十分厚实,关上大门就能有效地防止猛兽的侵入和土匪的进攻。门楼的二层中还安置有防火水柜,有水槽通往大门。如果敌人想放火烧门,只要按下开关,水柜中的水就会均匀地顺门板流下,形成防火水帘,起到防火护门的作用。此外,土楼的设计者还运用物理学知识,在大楼正中建置了一口水井,如站在井旁对井洞呼喊,声音在井里发生共振,十分洪亮,整座楼里的人都可以清楚地听到。过去,当发现险情或土匪进攻,寨仔楼群众集体行动的紧急动员令,就是从这里发出去的。

方楼也有不少著称者,永定县高陂乡的遗经楼就是其中之一。它建于清道光年间,由正楼与辅楼结合构成。正楼呈长方形,东西长132米,南北宽76米。其后楼为五层楼,每层均由三套一厅六房的“三间张”构成。前、左、右围楼均为四层。

第一层为厨房、饭厅和仓库,二层以上均为住房。正楼内圈为面阔五间的两落大厝。前落为楼的中厅,进而为天井。天井两廊的房间充作仓库。后落为一厅四厢房结构,此厅即为楼的大厅,作为祖堂用;两旁为客厅,其余的房间也是仓库。辅楼与正楼仅隔一有门的巷道而相连。辅楼一左一右均为两层楼房,其为学堂,供楼中子弟读书用,与这两所学堂相连的是下学堂,也是二层楼建筑,各有两个小厅和20几个房间。学堂中间为石坪,石坪前面是大门楼,大门高6米,宽4米,左右也是二层楼。遗经楼还有些附属物,正楼后面有花园、鱼塘与晒坪,左后边也有一座花园及碓米房、牛舍等。楼内有两口水井,冬夏常满,数百人用之不竭。正楼门厅的最上层还悬空吊着一阳台,此称望花楼,凭栏远眺,全村的秀丽景色可一览无遗。

一方带四圆的土楼群则坐落在南靖县号称“天岭”的书洋乡群山中。中间的方楼取名为“步云”,四角的圆楼,分别取名“振昌”、“和昌”、“文昌”和“瑞云”。那方与圆结合的布局和高达三至四层的生土楼房,也是生土楼建筑中的瑰宝。

生土楼之所以奇特,不仅在于它有各异的造型,而且也在于它有独特的建筑方法。生土楼为土木建筑,墙体系用当地随处可见的、含粗砂的分化土,加石灰、红糖水、糯米浆拌和,夯筑而成,当然,其中也夹杂有竹片、杉木棍之类的“钢筋”。然而,它却十分坚硬与牢固,铁钉不入,炮轰难毁。1918年,广东南沃发生7.25级地震,离震中约60公里的圆楼群中,也只有个把土楼的楼顶裂了一小缝。1936年,国民党军队围攻云肖县和平乡的聚星楼,用迫击炮轰了30多发,也只在墙体上打出三个小洞。正因为此,这些独一无二的农村民居,才能历经风霜雨雪的侵袭而不衰,至今仍是这里的主要民居之一。

今天,在这些生土楼中,仍有十几户、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和睦相处,悠然自得,演奏着一曲曲自然、和谐、恬静、幸福的乐章。那巍峨厚重的土墙,环环相套的奇特结构和建筑风格,以及生土楼所具有的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冬暖夏凉,调节阴阳的功能,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世人的瞩目。难怪有接连不断的中外专家、学者、游客竞相到此考察、探索、游览,并留下“智慧的结晶”、“世界建筑的奇葩”、“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令人销魂夺魄”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