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趣谈
2645400000075

第75章 话说吃槟榔和放槟榔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它位于我国南海海域。岛上的居民有一种自古有之的嗜好谓之“吃槟榔”。

说到“吃槟榔”,海南岛的沿海妇女和黎族妇女尤其喜爱,她们嚼食槟榔甚于男子嗜好烟酒。明代琼州诗人王佐在他的《咏槟榔》诗中曾作过这样的描述:“绿玉(”绿玉“即槟榔果)嚼来风味别,红潮登颊日华匀。心含湛露滋寒齿,色转丹脂已上唇。”槟榔果有生吃、干吃两种。生吃,即把新鲜的槟榔果切成小片,果肉和果实同时嚼食;干吃,即把槟榔果煮熟晾干,保存起来供长期食用。吃槟榔最为有趣的不是直食其瓤肉,而是要与“扶留叶”(俗称萎叶)、灰浆(用蚌灰或石灰调成的糊浆)为佐料一起嚼食,即所谓“一口槟榔一口灰”。其食法是:先将槟榔果切成小片,取灰浆少许放置在“扶留叶”上,然后把槟榔片包裹住才放入口里,慢慢地咀嚼。此时口沫变成红色,再把口沫吐掉,而细啖其余汁则愈嚼愈香,津津有味,甚至脸热潮红,此谓之“红潮登颊日华匀”、“色转丹脂已上唇”,通俗的说法叫“醉槟榔”。

吃槟榔是会上瘾的,嗜好槟榔的人,晚上睡至半夜也要起床吃几口槟榔之后才继续睡觉,否则便睡不着了。吃槟榔瘾头大的妇女,还要配上少量的黄烟叶一起吃,这样又辣又香,犹如喝烈性酒。她们说这样吃才过瘾,才带劲。海南岛的妇女喜欢嚼食槟榔,虽然说是一种嗜好,吃多了牙齿会变红,但是也有防病治病作用。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槟榔果与“扶留叶合蚌灰同嚼之,可辟瘴疠,祛胸中恶气”。此说不假,据笔者生活海南岛多年的亲身体验,确有此效。海南岛属于热带气候,气温偏高,雨多雾大,空气潮湿,常吃槟榔,可以祛湿除虫,且有健胃之效。由此可见,嗜好槟榔的习俗并非是一种不良习惯,故此食俗沿袭至今还很流行。

至于说到“放槟榔”又是另一番情趣:

槟榔果是海南岛黎族人民交接亲友的珍贵礼品,也是表示爱情的象征。男婚女嫁一定要有槟榔作为聘礼(事实上,此种习俗过去不仅黎族有,海南岛汉族也有)。据《琼台志》记述:“婚礼媒妁通向之初,索其槟榔,富者盛以银盘至女家,非许亲不开盒。但于盒中拈一枚即为定礼。凡女子受聘者,谓之‘吃某氏槟榔’。”

黎族未婚男女,经过“放寮”“放寮”:是旧时黎族男女青年寻找情侣的一种方式。女子成年,父母为其另造独门独户的小茅屋,黎语谓之“隆周”。专供谈情说爱之用。每当夜幕降临,男青年即离家门,跑到村外女子寮房旁,以口哨传递讯息,相互对歌,如女方同意,就打开寮门让男方进去,如经过谈心,情投意合,经过一段“放寮”之后,双方就向父母提出定亲,俗称“以歌为媒”。故民间有“不会唱歌找不到老婆”的说法。定情之后,男女选择吉日,由男家父母或亲属携带槟榔果、篓叶、蚌灰、衣服等礼物来至被求婚者家中,女家如同意结亲收下礼品,相互敬酒,表示祝贺婚事谈妥。此种订婚礼俗,俗称“放槟榔”。订婚之后,如女家中途变卦,提出退婚,则必须把聘礼退回男家,这谓之“退槟榔”。如男家提出退婚,而女家则不必退回求婚礼物。黎族这种婚俗,民间歌谣是这样唱的:

红蒂槟榔吃嘴香,吃哥槟榔领哥情;

槟榔如金蒌如宝,吃哥槟榔哥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