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趣谈
2645400000087

第87章 满族小孩的“睡头”

据说,北京的芭蕾舞学校选男演员都愿到东北来,说东北的小伙子漂亮,尤其是头形美,这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暗地里认真地比较了南北方一些小伙子的头型,的确不假,所言极是,于是心中也有点欣欣然、瓢飘然。头形美,当然不是“风水”所致,而是由于满族传统的习俗给婴儿“睡头”的结果。如此说来,睡头习俗也大有研究之必要了。

人的脑袋,由于颅骨形状不同,形成各种头形,如大扁头,大偏头,南北头,马鞍头等。从医学上讲,婴儿在出生时,由于颅骨受到挤压而造成骨缝交迭;出生后,颅骨交迭部分逐渐恢复原状。同时,又因为颅骨钙化不全,比较软,如果不注意观察、护理,受到外界影响,就会形成各种较为丑陋的形状。婴儿睡眠时间长,可以说是在睡眠中长大的。作为一个母亲,注意婴儿睡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睡头本是一种“整形”。如果让婴儿总是仰卧睡眠。后脑勺势必压了下去,结果就形成了“大扁头”。这样的头型,确实难看,好像砍了一刀似的。女孩子留长头发,还可以掩饰一下;如果是男孩子,长大后戴帽子都撑不起来。如果总让婴儿靠一边(或右或左)侧卧睡眠,就把这一边压进去了,结果形成了“大偏头”。这样的头形缺乏对称美,难看极了。如果不让婴儿仰卧睡眠,而让婴儿左右两侧轮番睡眠,结果就形成了前后长、左右窄的“南北头”。人们都说这样的头形像个大酱块子似的。过去山东人的“南北头”比较多。笔者在山东省梁山县拳驻堡采风时得知:在旧社会,广大农民生活困难,产妇不得“坐月子”。生了孩子三五天或十几天后就下地干活。孩子生下后,也没有衣服穿,甚至连块席子也没有。孩子赤条条地睡在炕上,仰卧睡比较冷,睡不稳也睡不实,总是“挲”胳臂。为了睡稳睡实,只好让婴儿侧卧。侧卧总比仰卧好一些,结果就长成了“南北头”。这样的头形确实不美观,特别是女孩子,头发笼罩,简直像扣个瓢。如果婴儿总是靠一侧睡眠,耳壳受压迫。时间一长,不是压扁了,就压成了“兜风耳”。不但不美观,也影响听力。至于“马鞍头”不是睡相问题。而是婴儿缺钙造成的。有人称孔丘为“孔二扁头”是不大确切的。《史记·孔子世家》:“首上圩顶。”其实是头顶有凹型的马鞍头。圩为洼田周埂。古史记载伟人降生时,往往附会上神异的传说,表示不同凡人。说孔子生有异相,其实是缺钙所致。然而不论男孩女孩,前“本篓”、后勺子,的确是不美。要想得到一个不扁不偏不南不北的好头形,产妇完全可以掌握主动权,是能够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东北满族睡头习俗便是。

《长白汇征录》:“儿生数日,即置卧具,命儿仰寝其中,久而脑骨自平,头形似扁,此为辽东之习惯,借以矫汉人侧卧头狭、蒙人束带股箕之弊,并非徒为戏具而设也。”又查《后汉书·三韩传》称“辰韩人儿生欲令头扁,皆押之以石,其说本诞妄不经,宜乎御制之驳其谬也。有学问无阅历,识必不通,有阅历无学问,语必不雅,卧具其一端耳”。《满洲源流考》也批评道:“夫儿初堕地,岂堪以石押头,其说甚悖于理。国朝旧俗,儿生数月,置卧具,令儿仰寝其中,久而脑骨自平,头形似扁,斯乃习而自然,无足为异。辰韩或亦类是,范蔚宋不得其故,曲之为解,甚矣其妄也。”由此观之,满族“睡扁头”之俗久矣。今日东北之汉族多是山东移民,他们都承认到东北后学的,并叫“睡头”。那么,睡头用什么工具?如何睡法?睡多长时间合适?枕头里装什么为好?怎样护理?根据笔者的考察,有以下种种做法。

睡头的工具,主要用红布缝个一把粗的小枕头。用红布也是图个吉利。枕头里装的东西有所不同,因而有不同看法,有的装小米、高粱、黄豆,有的装糠、沙子,有的用布卷个卷儿。多数人装小米儿,因为装粮食的小枕头比较实沉。有人说,装小米儿好,说小米儿是温性的,用它来睡头,孩子聪明、温和。1982年7月《新观察》发表的“枕头的学问”:“小孩枕米枕,不凉不燥,有益于头的正常发育。”用黄豆或高粱装枕头的比较少,说是粒大、硌头,怕把头硌出坑来,不好看。用糠袋枕头的也比较少,说它太松软,婴儿容易滑落。用沙子装枕头的极少。除了小枕头以外,还需要准备一条比婴儿长一点的小夹被(布色不限)和一个带卡子。带卡子是用三指宽两层布做的,两端还要缝上一根细带。

历史上满族给婴儿睡的是“扁头”,时至今日,有所沿革,称作“睡头”。虽然说是一字之差,却反映出审美观的改变。昔日“睡扁头”强调仰卧位,今日“睡头”却注意变换卧位。一般地讲,白天是仰卧位,晚间是侧卧位。有经验的婆母都叫媳妇把婴儿在左侧睡几天,再在右侧睡几天,这样轮番睡头,才能保证婴儿的头型具有不扁不偏的匀称美。这里要指出的卧位,不论怎样情况,都要把婴儿包好、绑好。首先用小夹被把婴儿包好,然后再用带卡子在肩膀头的稍下方绑好,最后用补丁条把两只脚绑好。老人说,小儿出生后见风长,两腿若绑不好,任其自然,容易长成罗圈腿。这样,上下两道绕绑起来,会使婴儿体形好,两腿也直溜。两只胳膊和两条腿被捆绑后,婴儿的活动失去了自由,只好老老实实地躺在炕上睡头了。但这也不绝对,有的婴儿长得快、长得大,有力气,左蹬蹬、右跑跑,照样可以自己“松绑”,也会离开枕头,这时,产妇要及时地再绑好,再让婴儿直直溜溜地躺着睡头。如果产妇身边有个老太太协助护理婴儿睡头,那是最理想了。

睡觉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产妇必须要精心护理。这样做可使后脑勺扁平美观,也使背部扁平宽板。利于躯体、内脏健美。婴儿仰卧睡头时,两个太阳穴不久便凸起来,眉宇间的印堂也凸起来。这就使面容增长,令人感到丰满。老年人认为,“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方脸是“官相”“福相”。这就是满族老人说的“睡好了后脑勺,成全了‘前门脸儿’”。有条件的人家,睡头的责任,由婴儿的祖母或外祖母来承担。她们的护理是尽职尽责的,简直像爱护眼睛一样。满族人习惯让婴儿上摇车睡头,冬天多数放在炕上睡头。有的婴儿,头不好睡,一直睡到两三个月。“他妈巴子是免票,后脑勺子是护照。”这两句话虽是民间戏语,但后一句话说明睡头习俗是满族的显著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