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俗趣谈
2645400000099

第99章 秋千与柯尔克孜族婚俗

许多人都知道朝鲜族姑娘喜欢荡秋千,都熟悉朝鲜族姑娘在蓝天下凭借一缕丝绳凌空飞翔的英姿,但你也许没听说过,远在祖国万里河山的另一头,在祖国的大西北,生活着另一个习俗迥异的柯尔克孜族,他们的姑娘们也对秋千寄予深情,也是荡秋千的高手。

柯尔克孜语称秋千为“塞尔肯奇克”,荡秋千是柯尔克孜族妇女的游戏,男子一般只当观众。倘若哪一位小伙子有幸被邀上秋千踏板,那荣幸完全和汉族小伙子被绣楼上抛下的绣球打中是一样的。

每年到了深秋,劳作了一年的柯尔克孜族妇女得到了片刻闲暇,她们便选好牧村附近的两株高高的杨树,把粗粗的羊毛绳结结实实拴在大树的上端,一副秋千就算做好了。

这种荡秋千的活动十分热闹,往往从傍晚一直持续到夜里。荡秋千的选手多为姑娘或少妇,四周观者如云,边看边唱歌,边喝彩,歌声、笑声远远就可以听到。荡秋千是一种体育活动,可以锻炼人的体魄、技艺、胆量,高手出场,秋千上下飞舞,身着鲜艳服装的姑娘们在歌声、笑声和喝彩声中翩翩凌空。艺高胆大的姑娘,还会在秋千的摆动中,看准一片树叶,在刹那间用嘴咬下来,衔在嘴上。这时,观看的人群中,小伙子们的心便被这片绿叶牵动了。因为照柯尔克孜族的风俗,姑娘走下秋千架时,可以当众将口中所衔树叶交给自己相中的小伙子,并可以邀请这位小伙子和她一起重登秋千,在观众的喝彩声中一起荡上夜空。这就是说,姑娘口中的树叶就是姑娘的一颗爱心,哪位小伙子能不为此动心呢?

荡秋千是我国柯尔克孜族人民的传统民间游戏,在柯尔克孜族著名史诗《玛纳斯》中就有不少描写荡秋千活动的诗句。有的柯尔克孜老人指着睡在简易绳床上的婴儿说,柯尔克孜族人一出生就在荡秋千,所以说,柯尔克孜族的历史和荡秋千的历史一样长。

柯尔克孜族人民当中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说的正是荡秋千选情郎的婚俗。很久以前,柯尔克孜族山村里有一位牧羊女,人品出众,手也很巧。村里有一位年轻猎手,英俊魁伟,勇敢过人。这一对青年人互相爱慕,成了天造地设的一对恋人。姑娘把自己精心绣制的手绢送给小伙子作信物。不料有一天小伙子不小心,花手绢让一阵狂风吹走了。这绣花手绢随风飘到了汗王宫里,落到一棵大树梢上。心术不正的汗王正在游园,命人从树梢上取下绣花手绢,拿在手中把玩不已。他为这绣花手绢的绣工精美而叹服,由此推想到刺绣手绢的姑娘定是一位美人。于是汗王下令,限时让手下人把这位姑娘抢到了宫中。姑娘被迫与心上人分离,痛不欲生,整日哭泣。汗王为了讨姑娘的欢心,特意带她到花园里散心,并告诉姑娘他得到绣花手绢的那棵大树。聪明的姑娘看到这几棵高高的大树,忽然心生一计,便对汗王说,她脸上的愁云,只有空中的风才能吹散,她颊上的泪珠,只有天上的太阳才能晒干。只有在两棵大树顶上拴上粗毛绳,让她踩着毛绳荡上空中,把她的绣花手绢重新挂在树梢上,让她自己取下来,她才能开心,才能顺从汗王。汗王此时只要姑娘露笑颜,正无计可施,一听此言,立即照办了。姑娘登上毛绳,双手握定,又踩又蹬,毛绳摆动着,越荡越高,不一会就与树梢齐平。姑娘的红裙,恰似一朵红云,在空中飘舞,又似一朵红花,在蓝天上盛开。汗王看呆了,宫中的大臣和随从们都齐声喝彩。此时姑娘升得高,看得远,她看到宫廷外,自己心爱的猎手小伙子骑着一匹骏马,正在观望。她欣喜若狂,趁自己荡到与树梢齐平时,一伸脖子,一口咬住了挂在树梢上的绣花手绢,双手撒开毛绳,纵身跃出高墙,落到小伙子的身后。小伙子打马飞奔,一对情人就这样摆脱了汗王的纠缠,远走高飞,在广阔的草原上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姑娘让汗王架起的这东西后来就成了柯尔克孜族姑娘们喜爱的秋千,她们世世代代便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爱的选择,所不同的是不再用嘴巴去咬绣花手绢,而代之以象征青春的绿叶。这就是保存至今的柯尔克孜族姑娘荡秋千选情郎的恋爱婚俗。

柯尔克孜族荡秋千的另一特点是有歌相伴,这歌就叫“秋千歌”。秋千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很有特色。有世代相沿的传统唱词,也可即兴编词,即景抒情;有白天唱的秋千歌,也有晚上唱的秋千歌,区分严格,决不相混;有少女们的秋千歌,也有少男们的秋千歌,还有围观的男女老少混声合唱的秋千歌,歌声激发情趣,兴浓引吭高歌,构成一幅高原秋色中有景有情,有声有色的风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