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道与人道
2648800000015

第15章 禅门的定功:四道行

禅门非常重视定功,他们相信只有定功才能使一个人的心智真正自由。没有禅定的人,容易被激怒、被诱惑,失去耐性,乱了方寸,绝对无法领会禅之精要。中国禅宗的始祖达摩为了训练他的弟子,特别立了“四道行”,要求他的弟子时时刻刻锻炼自己,在生活中体验、磨炼,久之定力日增,慧性也就展示出来。这简要的四道行,于是成为中国禅宗璀璨智慧的滥觞。

四道行的第一行是“报怨行”,意思是人必须承担和接纳一切不如意的果报。任何挫折或失败,既然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就必须以定力去面对它,这就是生命存在的现象。只有接纳不如意,才可能变为如意;只有接纳不如意,才可能面对它、克服它,从而超越它。这就是修禅的入门功夫。

四道行的第二个法则是“随缘行”。禅悟是在随缘中实现的,心智也在随缘中成长。要根据自己的因缘去修禅,依自己的因缘去悟禅。能把持住自己的心性,就是“如来”。

达摩揭示的第三个禅法是“称法行”。称法就是按照佛法的指引去生活。佛陀对修禅提出三个要件,即戒、定、慧三学。

佛陀要修禅者起码坚持五戒:戒杀是为了培养仁慈的习惯,戒盗是为了确立无贪和知足的态度,戒淫是为了养成健康的心志力量,戒妄语是为了维持心平气和与良好的人际关系,戒饮酒是为了保持清醒的思考能力。

至于定学,是指修禅者的禅定功夫。通过定而觉得心安理得,超然物外。六祖慧能曾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所谓慧学,是指不被成见和偏见所拘束,不被物欲所欺瞒,不被色相所障蔽,这样才能觉醒,才能发挥生活的创造性。

第四个禅法是“无所求行”。生活的本质是实现而不是需索。实现者充满丰足、喜悦和光明的意义;需索者的心态总是饥饿和匮乏的。实现的生活,一切具足;挑剔需索的态度,处处造成不安。禅之心语:

达摩的四道行,表现的是人性提升的轨迹,昭示的是生命圆觉之路。它使人类在有限的生命中发现无限的希望,也使匮乏多欲的人生得到丰足和喜悦。这四道行正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光明之路,也是达摩留给后人的珍贵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