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画论史
2748500000009

第9章 书 画 文的首次结合及王廙的理论

正确区分文学与绘画的不同特征,不仅有助于发挥它们各自的长处,也为它们之间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中国绘画与书法艺术的结合,中国绘画与文学的结合,是形成中国画民族风貌的因素之一。

汉末的蔡邕,工书画,博学多能。据后魏孙畅之《述画记》,说“灵帝诏邕画赤泉侯(汉高祖时,封杨喜为赤泉侯)五代将相于省,兼命为赞及书。邕书画与赞,皆擅名于代,时称三美”。赞,是一种文体,说优点也说缺点。蔡邕以他的绘画特长画了将相图,又以他的文学特长作了赞。他书写的画赞表现出书法艺术的成就,样样俱佳。作画赞在蔡邕以前就有过,蔡邕首次把书、画、文结合在一起,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时至东晋,书法艺术的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代表人物是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王羲之也是画家,可惜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他在青年时期曾跟叔父王廙(音赠佻)学过书画。王廙的书画造诣颇深,曾画《孔子十弟子图》,并书写了画赞以鼓励王羲之:“余兄子羲之,幼而岐嶷,必将隆余堂构。今始年十六,学艺之外,书画过目便能,就余请书画法,余画孔子十弟子图以励之。嗟尔羲之,可不勗哉!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余事虽不足法,而书画固可法,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又各为汝赞之。”(转引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廙是蔡邕之后又一个书、画、文结合的人,而且有理论,提出书和画都要自己创作,走自己的路子(“行己之道”)。王廙树立的自画自书的理论,有积极的影响,它推动了书画艺术的齐头发展和促进二者之间的结合。从宋元起,文人画讲究题跋,要求既有一手好画,又有一手好字,而且将书法(题跋)纳入画面,成为有意识的布局,这同王廙的影响是有关系的。其消极作用是,使一些出身于民间的画家生畏,他们的作品只书姓名,由此也遭到士大夫文人的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