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层的管理用道家的“无为而治”。
最核心层约占5%的高级管理人员,则要在责任心、上进心之外加上事业心。这个事业心一定是以企业为家、企业利益至上的事业心,管理企业已不仅仅是被委托的简单管理与维持,而是共同的价值观让他们把个人得失置于企业利益之后,为建百年老店而投入全身心的精力。他们希望能管理、控制更多的社会资源,希望有更大的舞台,希望创造企业的是价值而不仅仅是利润,个人与企业的声誉远远超过了个人经济利益上的刺激,个人的价值已与企业的命运紧紧相关了。于是他们就从经理人的角度变成了企业主人的角色,此时德比才更重要,能吃亏和能忍耐的品德则成为承担风险的基础,否则一心为公就成了一句空话,更不可能挑得起要承担一切责任的重担。对于这样一群充满事业心的精英而言,当然“无为而治”则最能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天才了。
——任志强在2010年博客《听老柳侃管理》中如是说
背景分析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最早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万民的自为实现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实现无治无不治。
“无为而治”的思想应用在企业管理上,就是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琐事中跳出来,主要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体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员工和下属来做。
任志强在谈企业管理的时候,认为对企业高层的管理应该用道家的“无为而治”。任志强认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希望可以掌控更多的社会资源,拥有更大的展现自己的舞台。面对这些精英,企业管理者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而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的最佳方式,就是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干,不要对他们进行干涉。任志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刚开始时他凡事力求亲力亲为,不但要管企业发展战略,还要管企业制度、规范的制定,甚至工资表的制定都会一一过问。这样一来,公司的高层领导成了摆设,而企业管理者事无巨细,精力过于分散,企业发展出现了问题。之后,任志强开始大胆放权,他不再干涉企业高层对公司的管理,而是仅仅在重大战略上做决策,公司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前进。
所以,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要努力提高企业高层工作者的积极性,要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任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要用道家的“无为而治”来管理。
拓展透析
老子把统治者划分为4个层次,最高层次是“太上”, 也就是老百姓不知道有这个统治者。这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值得企业家借鉴。一位懂得“无为而治”的企业领导者,不仅仅要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还要让所有员工都发自真心地感到快乐,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现今的企业来说,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来源于企业的员工,而高层管理者是人才中的人才,精英中的精英。作为领导者,只有为高层管理者提供更好的平台,他们才会愿意为企业奉献更多的力量。但是,很多企业领导者看不到这一点。不少企业领导者总是抱怨自己的高层素质太低,或者抱怨他们缺乏职业精神,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实际上,他们最需要反省的是,作为领导,他们为这些高层付出了多少?他们为高层服务了多少?正是因为他们对高层利益的漠视,才使很多高层人员感觉到企业不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于是不得不跳槽离开。
作为企业领导者,要时刻把高层人员当成公司的合伙人,而不是公司的螺丝钉,领导者要和高层结成像盟友一样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领导者要相信自己的高层管理人员,相信他们可以带领企业一路向前。在信任的基础上,要给予他们最大的管理权限,同时在他们管理企业的时候不要去横加干涉,让他们自由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此,高层管理者就会感觉到被尊重,他们的工作激情会被点燃,由于有了较多的管理权限,他们在管理企业的时候就可以放开手脚,把所有的本领都拿出来,发光发热。
从企业管理层面上来说,最好的管理就是“无为”管理,特别是对企业高层的管理。然而,企业领导者要想做好对高层的“无为而治”,需要以下三个前提:
1.建立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实用的运作体系。科学的运作体系是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用科学有效的制度来规范高层的行为,约束和激励员工对企业管理非常重要。
2.领导力强的领导者组成的一个高绩效团队。高绩效的领导者要会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要会激励高层,辅导高层,又能做到有效地授权。他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能为企业制定中长短期战略目标,又要有强大的执行力团队,能把组织制定的目标落实到位。
3.建构好的企业文化,用好的文化理念来统领高层的行为。企业既是军队、学校,又是家庭,在强调纪律、制度的同时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在这个集体中能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企业更应有凝聚力、团队精神,能留住高层的心,使企业与高层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基业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