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先生曾经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席话:“人家的毁誉,不必计较。”的确,在人生旅途上,人们经常会遇到毁誉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毁誉,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历来高尚的人都主张要注意个人品行和道德的修养,注意声誉。
一个人的名声往往容易毁于其他人的议论里。“人言可畏”,蔡元培先生主张用“不必计较”来对待毁坏人名声的“人言”,要求人们不必把个人的名声看得过重。没有事实根据的人言,总是“腿短”的,不会长久站得住脚,毁人名声的人也许得逞于一时,但终会败露,一个人的品行是客观存在的,它最有说服力。俗语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古人也说:“人言不足恤。”对待毁人名声的流言蜚语,无言是最好的轻蔑,“模糊”些可以省却许多解释和精力。对于那些无中生有、信口雌黄、不负责任的“人言”,只当耳旁风,就像鲁迅先生对待这种“人言”一样,连眼球都不转一转!“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动将“人言”打个粉碎。还是蔡元培先生说得好:“是毁是誉,无甚价值,万勿因人毁誉而忧喜。”因“毁”而忧会失去信心,为“誉”而喜会停步不前。与其因毁而忧,不如自强不息,坚定信心,走自己的路;与其因誉而喜,不如谨慎谦虚,不骄不躁,更上一层楼。先哲们谆谆教诲我们不以己悲,不以物喜。是我们做人处世应该牢牢记住的。
宽以待人,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宽厚、容忍,心胸宽广,忍耐性强。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作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具有能伸能曲的韧性。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就是说,相容能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大事的力量,创造更多成大事的机会。
一个人若能宽以待人,在生活中养成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做人做事的习惯,这样的人,肯定是受人尊敬和欢迎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件事情,你自己不能接受,不愿意做,别人也一定不愿接受、不愿意做。记住这些教诲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避免提出人们难以接受的要求,避免由此而来的难堪局面,推己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言行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还可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假设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想对一个行为或言论的反映、感觉如何,理解他人,体谅他人。这样,便会自觉地宽以待人了。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古人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古代有修养的人,待人很宽厚,而要求自己则十分严格和全面。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日常生活中,以礼待人,遵守信约,多为他人着想,遇到危险时勇敢无畏,挺身而出,发生摩擦冲突时主动退让。“礼让三分”,宽容让人。
宽容待人,是成大事者的风度,这种风度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内在的修养,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水到渠成的表露。我们只有真正放开胸襟,做到宽容待人,才能成为取得成功的桂冠。
8.宽容是一剂良药
胸襟开阔者能成大事,大度者精神舒畅,生活也会轻松愉快。多一份宽容的胸襟,就会促使很多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宽容的一种境界。拥有了一个宽容的心,就拥有了一个无法比拟的人格魅力,就拥有温暖的阳光,拥有了永远的晴天,也拥有了整个世界。
宽容是在人际交往持以包容、宽厚的态度。宽容,视之为美德,是人格中闪闪发光的一束。宽容,就是容忍别人不经意的触犯,包括态度上的不恭谨,接受和自己观念相左的意见,常常想到他人的优点等等,如此为人处世,宽容,体谅,在许多时候是非常需要的。有了它,就可以在许多时候互相的通融。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从而在稳定中更加密切。
成大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最重要的。当一个人侵害了另一个人的利益之后,对方一定会批评和反击,这时候别指望别人对你能有所宽容。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如果认为别人都会宽容自己,视别人的感受为无物,无异于给自己开了一张胡作非为的通行证。如此,久了,一定会碰壁,一定得不到宽容。宽容常常是这样发生的:你对别人宽容,别人在以同样的态度对你,但这是有限度的,如果提前透支了别人的善意,可能就永远没有机会得到宽容。“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样的话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行得通的!
古人教导一个人为人处世要如履薄冰,要谨言慎行,说的也许就是不要指望别人无端宽恕自己的过失,过失就是过失,即使别人宽容,也不能说它就不是过失。一个好人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人好,二是原谅别人的缺失。然而人好是根基,而且只有“好人”才有权利对别人采取“恕道”。假如一个人不怎么好,太毛躁,太缺乏诚信,即使别人因为不屑和善良时时宽容你,终究还是会陷入不被宽容的境地。更多的时候,不要太指望别人来宽容自己,而应该学会宽容别人。
“要是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要去理会他们,更不要想去报复。当你想跟他扯平的时候,你伤害自己的,比伤到那人的更多……”这段话听起来好像是什么理想主义者所说的,其实不然。
乔治·罗纳在维也纳当了很多年律师,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一文不名,很需要找份工作。因为他能说并能写好几国语言,所以希望能够在一家进出口公司里,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绝大多数的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用这一类的人,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等等。不过有一个人在给乔治·罗纳的信上说:“你对我生意的了解完全错误。你既错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我需要,也不会请你,因为你甚至于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
当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简直气得发疯。于是乔治·罗纳也写了一封信,目的要想使那个人大发脾气。但接着他就停下来对自己说:“等一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说的是不是对的?我修过瑞典文,可是并不是我家乡的语言,也许我确实犯了很多我并不知道的错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想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再努力学习。这个人可能帮了我一个大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用这种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表示我就不亏欠他,所以应该写封信给他,在信上感谢他一番。”
于是乔治·罗纳撕掉了他刚刚已经写好的那封骂人的信,另外写了一封信说:“你这样不嫌麻烦地写信给我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你并不需要一个替你写信的秘书。对于我把贵公司的业务弄错的事我觉得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写信给你,是因为我向别人打听,而别人把你介绍给我,说你是这一行的领导人物。我并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我觉得很惭愧,也很难过。我现在打算更努力地去学习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走上改进之路。”不过几天,乔治·罗纳就收到那个人的信,请罗纳去看他。罗纳去了,而且得到一份工作。乔治·罗纳由此发现“温和的回答能消除怒气。”
我们也许不能像圣人般去爱我们的仇人,可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我们至少要宽容他们,这样做才是做大事者应做的事。
9.宽容对待朋友
宽容,是维系朋友间友谊的一个重要方法和原则,是友谊的粘合剂和定型剂,朋友间相处应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