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在位时,根据国内新的社会经济关系,在原有奴隶制法典的基础上,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制定了一部新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是目前所知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分序文、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序文和结语部分竭力宣扬王权神授,以及“发扬正义于世”的立法宗旨等。正文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买卖和处罚等内容。《法典》旨在保护奴隶主贵族、僧侣、大商人和高利贷者的私有财产,调整自由民内部的关系,并加强对广大奴隶及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和统治。
会说话的财产
古巴比伦时期,买卖奴隶的现象很普遍。王室拥有大量奴隶,一般富裕的阿维鲁(全权自由民)和穆什钦努(非全权自由民)也都有奴隶。奴隶的来源除战俘外,也有从外地买来的奴隶。奴隶同牲畜一样被视为主人的财产,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通过婚姻、收养、交纳赎金等方式获得解放。《法典》规定:拐带、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这种严刑峻法,目的在于遏制奴隶的反抗,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土地的分配
古巴比伦时期土地私有制已相当发达,王室将大部分土地以份地形式交给对王室负有巴别伦通天塔
不同义务者经营。这些人主要有三类:一是纳贡人,他们依附王室,领取土地进行耕种并交纳租税;二是负担兵役的士兵(列杜、柏以鲁),他们从国王那里领取份地作为服兵役的报酬。以上两种人从王室所领取的土地,按法典规定“不得出卖”;三是“神妻”(女巫的一种)、达木卡(神庙经济代理人)或负有其他义务的人(手工业者、公务人员等)。他们领取的份地也是作为服役的报酬。这种土地按法典规定可以出卖,但买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些人很多是富人或奴隶主。以上这几种人“自行买得”的土地可以自行处理。
王国的衰亡
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商路的枢纽地区,境内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凭借着这些优势,古巴比伦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不断增强。第六代国王汉漠拉比在位时,先后征服伊新、乌鲁克、拉尔萨等国,并占据亚述南部,建立了从波斯湾至地中海沿岸的奴隶制中央集权帝国,自称“世界四方之王”。但汉谟拉比的统治并不巩固,其继承者萨姆苏伊卢纳在位时,先后遭埃兰和加喜特人的侵袭,国内也发生反债务奴役斗争,诸多因素最终导致了巴比伦第一王朝的衰微。公元前1595年,赫梯统治者穆尔西里斯一世将其灭亡。
亚述王国
亚述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的活动时间约有一千余年,大致可分为早期亚述、中期亚述和亚述帝国三个时期。亚述帝国是亚述王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首都尼尼微成为当时的世界性大都市。
王国的兴衰
亚述扩张史上声名最显赫的君主有四位:提格拉·比利萨(公元前745~前727年在位),通过扩张奠定了亚述在西亚的霸主地位,是亚述帝国的真正创立者;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2~前705年在位),使亚述帝国进入了鼎盛时期;辛那赫里布(公元前704~前681年在位),在位时力图扩大前者的战果;伊萨尔哈东(公元前680~前669年在位),建立了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大帝国,几乎征服了每一个他所见到的国家。后来,在巴尼拔统治时期,亚述与埃兰一新巴比伦同盟进行了漫长的战争。巴尼拔统治后期,游牧部落西徐亚人入侵,被征服地区纷纷独立,亚述帝国开始迅速走向衰亡。
征服与奴役
提格拉·比利萨三世执政期间,为了适应帝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稳定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秩序而开始采取一种新的政策统治和奴役被征服地区人民。他将被征服地的居民,除少数被认为没有多大危险而编入亚述军队或留居原地外,其余绝大部分都强制迁走,以一个或几个家族为单位,分散安插到其他被征服的地区,然后将空出来的地方分配给亚述人屯垦,或者将另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居民迁来耕作。亚述的奴隶制经济因此得以稳定,商业贸易(包括奴隶贸易)开始繁盛起来。
狮穴的陷落
亚述帝国是一个军事帝国,亚述君主和军队以征服为荣,所到之处杀人如麻,亚述首都尼尼微被犹太先知比作“血腥的狮穴”。亚述巴尼拔死后,他的儿子亚述尼米德林继位。这时,米底王齐阿克萨及其盟友埃兰人分别自东、南两个方向向帝国进攻。亚述人派遣迦勒底人那波帕拉萨尔至巴比伦阻止埃兰人,但那波帕拉萨尔乘机与米底秘密结盟,于公元前626年占领巴比伦,并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联军攻陷了亚述的首都——狮穴尼尼微。
亚述文化
亚述文化博采西亚各国(主要是古巴比伦)之长,且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尼姆鲁德、尼尼微、豪尔萨巴德等地均发现了亚述时期宏伟的宫殿、神庙和其他建筑的遗迹。建筑物饰有大量浮雕,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亚述巴尼拔所建的尼尼微皇宫图书馆藏有大量泥版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神话、艺术、天文、医学等方面,是研究亚述历史的重要资料。
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630年,迦勒底人的领袖那波帕拉萨尔乘亚述帝国内乱之机,发动了反抗亚述统治的起义,并于公元前626年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后与伊朗高原西北部的米底结成联盟,其同进攻亚述帝国,于公元前612年消灭了亚述帝国。
尼布甲尼撒二世
新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国王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约公元前645~前562年)。他是古代西亚奴隶主阶级的代表,是很有才干的军事家、政治家。在其统治时期,新巴比伦王国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他巩固了新巴比伦王国的统一局而,为两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的奴隶制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奴隶可以经商、租种主人或他人的土地,并能与自由民订立契约,但所得的利益大多归于主人。神庙则占有大量土地,并有权经营商业和手工业。新巴比伦的工商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都城内聚集了来自亚非各地的商人,人口多达十余万,成为整个西亚贸易和文化的中心。
“巴比伦之囚”
埃及法老普萨姆提克于公元前590年进占巴勒斯坦,这使得尼布甲尼撒二世于公元前587年进军巴勒斯坦,包围耶路撒冷。18个月后,由于饥荒和内部分裂,耶路撒冷终于陷落。尼布甲尼撒二世将耶路撒冷全城洗劫一空,拆毁城墙、神庙、王宫和民居,并下令将犹太国王齐德启亚带到巴比伦去示众,将耶路撒冷全城的届民俘往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空中花园
为了取悦来自米底的王妃,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一座层层叠叠的阶梯形花园。这座花园里栽满了奇花异草,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甚至还引入了潺潺流水。花园的中央还有一座城楼,高高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林终于博得了王妃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以悬挂在空中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叫“悬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祭司的反叛
新巴比伦王国最后一个国王伯沙撒与马尔杜克神庙的祭司发生了冲突。伯沙撒试图另立新神,引起了祭司的强烈反对。结果在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城内的祭司在波斯王居鲁士二世入侵时打开城门,放波斯军队入城。波斯人俘虏了伯沙撒国王,新巴比伦王国灭亡。
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领土辽阔,民族众多。在全盛时期,帝国以相当严密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机构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在艺术、建筑等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古波斯人先进的生产技术、灌溉农业的传播,对中亚和伊朗高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但波斯帝国的侵略也使两河流域和埃及等地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
波斯之前的伊朗古国
伊朗高原也是较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年,伊朗高原西南部就兴起过埃兰王国,同两河流域有着密切的交往,公元前1000年初曾与亚述帝国争夺两河流域南部,一度被亚述征服。公元前672年,米底人摆脱亚述人的统治,建立米底王国,统治了伊朗高原的广大地区,强盛一时。公元前6世纪中叶,米底王国被波斯所灭。
波斯帝国的兴起
波斯帝国是以波斯人为中心的庞大帝国,由于帝国为阿契美尼德家族所统治,故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人于公元前一千多年左右自中亚迁到伊朗西南部的法尔斯地区,曾一度臣服于西北部的米底。公元前550年,波斯王届鲁士灭米底,进而向外扩张,建立了波斯帝国。
冈比西斯
冈比西斯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公元前529~前522年在位)居鲁士之子。居鲁士在世时,冈比西斯约于公元前537年任巴比伦总督,是居鲁士在巴比伦的全权代理人。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在远征中亚期间被游牧部落马萨革泰人杀死,冈比西斯继承波斯帝国的皇位,积极对外扩张。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率波斯军队入侵埃及,建立埃及第二十七王朝(即波斯第一帝国)。他以“埃及皇帝,诸国皇帝”为称号。公元前524年,冈比西斯入侵古实(即努比亚)受挫,同年埃及发生反对波斯统治的暴乱。冈比西斯镇压暴乱后又策划征服古实,然而这一计划被波斯本土发生的高墨塔暴动打断。冈比西斯遂挥师回国,在途中神秘死去。
高墨塔暴动
波斯帝国刚建立不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乃至统治阶级内部国王与贵族的矛盾都十分尖锐。公元前524年3月,冈比西斯对利比亚和古实的征服遭受重挫,引发了波斯王宫总管高墨塔领导的暴动。暴动者打着冈比西斯的弟弟巴尔狄亚的旗号起兵,领导人高墨塔自立为王。冈比西斯死后,公元前522年9月,阿契美尼德家族的旁支大流士同其他六个波斯贵族合谋杀死了高墨塔及暴动的其他领导者,镇压了各地的起义。大流士成为波斯帝国的新皇帝,即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改革
大流士一世经过一系列的征伐,使波斯帝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从公元前518年起,大流士一世对波斯原有的统治机构和古老的军事组织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适应统伊苏斯之战
治一个庞大帝国的需要。他加强王权,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奉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为国教;设立特务组织,将全国划分为五大军区和20个行省;着手改善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统一铸币制度;在全国建设驿道,通运河,修建水库等。改革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但并未消除帝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以及帝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波斯的扩张
大流士一世继续奉行居鲁士、冈比西斯对外进行军事扩张的政策。在北非,他巩固在西里尼和巴尔卡的统治;在东方,他镇压了中亚的花剌子模、索格第安那和巴克特利亚等地的起义,并在公元前518年夺取了印度河流域西北部地区。公元前514至前513年,大流士远征黑海北岸,虽遭失败,但在归途中却占领了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和色雷斯部分地区。后来,他又向爱琴海扩张,并控制了一些岛屿。从此,波斯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规模空前的大帝国。
不平衡的帝国
波斯帝国包罗了辽阔的地区和众多的民族。帝国内的一些地区,如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的奴隶制经济已发展了数千年,而有些地区则相对落后,刚刚进入文明社会,处于奴隶制社会初期甚至原始社会晚期。甚至连波斯和米底,也都还处在奴隶制文明的初期阶段。波斯帝国的社会结构处于极度不平衡的状态。
帝国的衰亡
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是波斯帝国的鼎盛时期,但他挑起的希波战争却以失败告终,成为了波斯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公元前334年,希腊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为称霸世界,打着“为希腊复仇”的旗号,率军远征波斯帝国,经过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米拉战役,最终摧毁了波斯帝国的军事实力。公元前530年,波斯帝国为亚历山大所灭。
其他西亚古国
古巴比伦王国衰落后,小亚细亚的赫梯、地中海东岸腓尼基的各商业城邦以及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和犹太王国,相继进入自己的繁盛时期,在历史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埃勃拉古国
埃勃拉古国地处叙利亚,约存在于公元前3000年末至公元前2000年初,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其国王是有无限权力的专制君主,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王室奴隶制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正当埃勃拉王国蓬勃发展的时候,两河流域的另一个奴隶制国家阿卡德王国也强盛起来。公元前2291年,阿卡德国王那拉姆·辛率领军队焚毁了埃勃拉城。其后埃勃拉人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使古城一度恢复了昔日的繁华。但好景不长,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游牧民族阿摩利人再度将这座城市掳掠一空。埃勃拉城因连遭浩劫,日渐衰落。公元前15世纪中叶,埃勃拉又遭到赫梯王国的掠夺,埃勃拉城也被赫梯人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