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百科
2950200000006

第6章 原始社会(6)

赫梯的兴衰

赫梯国是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由赫梯古王国发展、扩张而形成,都城为哈图沙什城。公元前15世纪末至公元前13世纪初,赫梯国进入鼎盛时期,是雄踞西亚的一大帝国。但是,赫梯国是在征服过程中形成的军事联合体,没有稳固的经济基础,境内各部落之间的语言和生活方式也不相同,边疆和外藩地区的统治者掌握有行政、司法、军事大权,离心力很大。因此,国家的盛衰往往受到某个国王的军事上的成败的影响。与埃及爆发战争以后不久,赫梯国就开始衰落,进而分裂。公元前8世纪,各赫梯小国都被亚述所灭。

腓尼基的殖民活动

腓尼基地处地中海东岸,北靠小亚细亚,南接巴勒斯坦,东依叙利亚,西临地中海。腓尼基的商业特别发达,尤以中介贸易最为红火。腓尼基人从小亚细亚、两河流域等地运来手工艺品和农产品,转到地中海各地贩卖。马克思曾称他们为“出色的商业民族”。腓尼基人公元前2000年就已在东部地中海殖民,在小亚细亚、塞浦路斯、爱琴海诸岛、黑海沿岸都建立了殖民据点。这些居民点或殖民地都是为其提供重要货物的地方。

古代希伯来

希伯来人自称是以色列人。他们在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王国,第一代国王是扫罗,第二代是大卫王,第三代国王所罗门王在位的时候王国国力鼎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所罗门王死后,王国分裂成以色列和犹太两个国家。

希伯来人原以游牧为生,入巴勒斯坦后定居,学会了从事农业生产。国家形成后,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有较大发展,奴隶制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希伯来人的高利贷业很发达,许多人靠此过着富足的生活。但贫穷破产的人更多,他们只有靠打短工维持生计。严重的阶级分化,是引起内部尖锐的阶级矛盾的重要原因。

犹太人国家

犹太人国家于公元前2000年末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3世纪末,“海上民族”横扫东部地中海地区,其中的一支腓力斯丁人进入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同他们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斗争中,犹太人感受到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机构的必要性。这时,私有制逐渐出现,阶级分化也已开始。到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国家正式形成。

古代西亚的文化

古代西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世界文化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大的成就之一是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发明,这种文字极大地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古代西亚人民还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以史诗《吉尔伽美什》最为出色。除此之外,古代西亚文化在建筑、造型艺术、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以及医学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公元前4000年后期的乌鲁克时代,在苏美尔地区出现了图画文字,后来演变成楔形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部分组成。作为音节的楔形符号数目虽不到600个,但每个符号最少也有一两种字义,平均代表四五个音节,加之语法规则复杂,学习起来困难很大。公元前75年,楔形文字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人遗忘。

字母文字之祖

古代西亚人民还较早地发明了字母文字,即“腓尼基字母”,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影响下,东方出现了阿拉美亚文字,而阿拉美亚文字又对古波斯字母、安息字母、阿拉伯字母、希伯来字母产生过重大影响。在西方,希腊字母也是在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希腊字母又是拉丁字母以及欧洲其他腓尼基字母文字(包括英文字母在内)的基础。

上古西亚文字

上古的西亚人民在文化的黎明期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其中以史诗《吉尔伽美什》最为出色。这部史诗以独特的形式反映了人们力求了解的大自然规律、生死秘密的愿望。在古代西亚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一些反映阶级矛盾、寓意深刻的优秀作品。

记录苏美尔人天文历法的石碑

《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中的主人公吉尔伽美什是苏美尔人所建的乌鲁克城的一个国王,他和他的密友巨人恩奇都为人民清除了许多祸害,建立了许多功勋。后来,吉尔伽美什为了寻求永生的秘密,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幸福岛,找到了祖先乌特那匹什提,获得了“返老还童”仙草。但在归途中,仙草却被蛇偷吃了,吉尔伽美什两手空空回到了故乡。这部作品最早产生于遥远的苏美尔时代,以后经历代人民口头相传、加工锤炼,至古巴比伦时期被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天文与历法

古代西亚人民很早便能进行天文观察。他们将肉眼能看见的星星绘成星象图,按方位划分星座。他们已知道黄道十二宫,知道星体运行的周期,知道五大行星与黄道十二宫的对应关系,并开始观测日食和月食。在天文观察的基础上,两河流域的人民早在苏美尔时代便已制定了自己的历法——太阴历。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古代西亚人民在观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他们把两次新月出现的期间作为一个月,这样每月就包括29或30天。他们又以12个月为1年(6个29天的月,6个30天的月),每年包括354天。这样每年就比太阳年(365日5时48分46秒)少11天多,必须设置闰月加以调整。最初设置闰月是凭经验进行的,有的年份加1个,有的年份加2个,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还有1年加了3个闰月。

数学的萌芽

天文学的发展带动了数学的发展,兴修水利、丈量土地、测量容积、修建城市和制造器皿等也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古代西亚人因此在数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早在乌鲁克时期,他们就曾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的双重计数法,并早已有了数字的位值制的概念。他们用六十进位法计算时间和圆周,例如将圆周分为360度,这个方法至今还在世界各国通用。他们还开始推行数字位置的原则,同一数字在数的联系中所占位置不同,其值亦不同。位置值原则使他们能用较少的数码来书写巨大的数目,这在数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古代西亚数学家不仅掌握了算术四则和分数的演算,而且是代数学的奠基者。他们能求出平方根与立方根,能解出有3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在巴比伦出土的碑石中曾发现过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在几何学方面,他们已能运用商高定理。为了计算不规则形状的田地面积,他们把它分成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许多块,分别计算,然后得出总和。古代西亚人还推算出圆周率为3(埃及数学家求出π为3.16),并且在立体几何学上解决了测量截顶角锥体体积等问题。

宏伟的建筑

从公元前3400至前3100年的乌鲁克时期起,就有许多建筑物被保存下来,最著名的是当时的神庙建筑吉库拉特——一种用生砖建成的多级寺塔。亚述帝国时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王宫建筑,已经开始使用柱子和拱架结构。城市建筑以新巴比伦王国时期的首都巴比伦城最为著名,这座名城内不仅有王宫、马尔杜克神庙和巴比伦塔楼、伊丝塔尔女神神庙等著名的建筑物,更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波斯人则以其王宫的雄伟宏大而自豪,并独创了垫托天顶横梁的柱头——有着背对背匍伏着的、脖子和躯干连在一起的动物雕像。

雕塑的进步

在雕刻艺术方面,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雕刻作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古朴风格。但就总体来说,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雕刻艺术在表现人物技法方面,还比较单调、刻板,留传下来的雕刻作品多显得粗陋、千篇一律。唯一例外的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柱头的浮雕,它表现汉谟拉比虔诚地站在端坐着的太阳神沙马什面前,接受王权标的场面。雕刻艺术手法熟练,线条刚劲、朴实,配以刻工精细的碑文,堪称古巴比伦最重要的一件艺术文物。

新巴比伦时期的浮雕艺术以彩色琉璃砖镶成的图案最为壮观。巴比伦城的伊丝塔尔城门和塔楼墙上,用琉璃砖镶嵌着白色野牛、金黄色蛇首龙的浮雕,共575处。整个浮雕画面黄白相间,充分渲染了王宫威严肃穆的气势。100年后,希罗多德来巴比伦游历时曾称赞说:“它的壮丽超过了世界上的任何城市。”此外,巴比伦城“游行大道”两边的墙面也饰有五色琉璃镶嵌成的雄狮图案,颇为壮观。琉璃砖的发明可追溯到古巴比伦时期,到新巴比伦时达到全盛,普遍用于装饰王宫、神殿、陵墓的墙面和门面,兼有华丽、威严之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宗教的发展

古代西亚文明早期也像埃及一样流行多神崇拜,到波斯帝国时才产生了体系较为完备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这是一个二元论的宗教。希伯来人创立了以崇拜耶和华(上帝)为内容的一神教——犹太教,它摆脱了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的羁绊。正是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后来发展出了世界性的宗教——基督教。

犹太教的形成

犹太教是希伯来人的宗教。犹太教坚持信仰一神,即耶和华。犹太教宣称希伯来人是上帝的选民,与神订有契约,这逐渐成为维系民族意识的重要纽带。犹太教的经典是《圣经》,共39卷,约于公元前1440年至前400年用希伯来文写成。后来基督教从犹太教中脱胎而出,犹太教的《圣经》成了基督教《圣经》的一部分,被称为“旧约”。

古印度文明

在南亚次大陆,有一个头枕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脚濯浩瀚的印度洋,既古老又生机无限的国度,它就是被称作“月亮之国”的印度,又因其国土形状宛若牛首,也被称为“牛颅之国”。在距今50万年以前,印度就有远古的先民生活。他们以刀耕火种、渔猎采集的方式一代代繁衍生息。到了距今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印度境内遍布居民点,人们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驯养家畜,制造精美的生活用具。这一切,为一个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萌发提供了沃土。

文明的舞台

古代印度位于亚洲南部——一个被高山和海洋环绕的次大陆,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东亚和东南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贡献。

巨大的“倒三角”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地,占据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全境可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山岳地带,中部是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是文底耶山以南的德千高原。北部高山地带和中部平原地区通常被称为北印度,是古代印度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印度历史上发生重大事件的主要舞台。南部的德干高原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山地起伏,多沼泽草原,不宜农耕。高原两侧的沿海地带是平原区,气候宜人,雨量充沛,适于农耕。

文明的创造者

在旧石器时代,古印度就已有人类居住。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几乎遍及整个次大陆。据考证,其创造者主要为矮种黑人和原始澳洲人。从公元前3000年起,达罗毗荼人在南亚次大陆居于主要地位,创造了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大约从公元前20世纪中叶开始,雅利安人自西北部侵入印度。公元前10世纪中叶以后,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和哒人又先后侵入印度,使此地的居民成分更趋复杂。

印度河与恒河

印度河是现在巴基斯坦的主要河流,也是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的地位仅次于恒河,其流域为该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地带。印度河发源于中国西藏,从喜马拉雅山脉朝西北方向流入克什米尔,又调头向南流入巴基斯坦,总长2900千米。印度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和定居社会的地区之一。

恒河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河”。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区,全长2700多千米,是现在印度的第一大河。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至今,这里仍是印度和孟加拉国民族文化的精粹所在。

哈拉巴文化

印度远古文明在1922年被发现,由于其遗址最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被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约存在于公元前2300至前1750年,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一种城市文明,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两座古城

摩亨佐·达罗城和哈拉巴城都由卫城和下城(居民区)两部分组成。这两座城的面积相当,大约为0.85平方千米,居民大约3.5万人。哈拉巴的卫城是由古老的砖墙围成的城堡式建筑,城北有谷仓、作坊和劳动者的宿舍。摩亨佐·达罗的城市建筑较哈拉巴更为壮观,卫城四周有防御塔楼,是印度河文明的典型城市。这两座城市相距644千米,是当时两个彼此独立的国家的都城。

璀璨的文明

哈拉巴文化是已进入青铜时代的文化。当时的人们已经会制造铜、青铜的工具和武器,例如斧、镰、锯、小刀、钓鱼钩、匕酋、箭头和矛头等。这一时期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是农业——这里可能是最早培植棉花的地区。除了农业,居民也从事牧畜业。当时此地的手工业也很发达,匠人们对金属的热加工和冷加工技术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能够用焊接法制造金属器具。制陶业和纺织业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