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3017900000038

第38章 “苦恼人的笑”

欧·亨利(1862—1910)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作家,他的小说以“意外的结局”著称,以致有“欧·亨利式的结局”之说。他的短篇小说以描写当时美国的世态人情见长,幽默机智,通俗易懂,从不故弄玄虚,读者甚众,然而也因此被认为不够深刻。其实,他的作品中对社会真相和人生真谛都有深刻的揭示和洞见。今天读来,往往使人感到大有深意。例如他在近百年前写的《幽默家自白》,却仿佛是今天某种世相与生活的写照。

小说中的“我”本是一家公司职员,收入可观,性格开朗,幽默有趣,有可爱的妻子儿女,过着幸福的小康生活。由于生性幽默,语言诙谐,总是妙趣横生,给人带来欢乐,所以他作为“幽默家”的名声越传越远,成为当地名人,当地日报也经常引用他的言论,是各种社交集会上不可或缺的人。不久,一家著名周刊以高稿酬与他签约,于是他辞去公司工作成为专业“幽默家”。开始几个月他文思泉涌,收入颇丰,但半年后就感到灵感渐渐枯竭,于是“我开始注意朋友们的谈话,希望从中汲取一些可用的东西”。时间一长,“我心力交瘁,贪得无厌地待在他们中间,确实扫他们的兴。只要他们嘴里漏出一句机警的话,一个风趣的比喻,或者一些俏皮的言语,我便像狗抢骨头似的扑上去”。他感到自己已经判若两人变成了“吸血鬼”,而“以前我向他们提供了消遣和欢乐,如今我却在剥削他们”。久而久之,几乎所有人都回避他,虽然经济收入颇丰,但他感到自己的处境与印度贱民无疑,“没有朋友,没有消遣,没有人生的乐趣”。他痛苦不堪,精神几乎崩溃。“我被幽默的恶魔折磨得太久,以至现在像小学生那样迷恋休息日的时间。”但没想到的是,他竟在一家殡仪馆的后房得到心灵的安慰,恢复了常人心态,不久还成为这家殡仪馆的大股东,有稳定的收入。由于他的作品质量不断下降,那家周刊不得不与他解约,他反有如释重负之感。幽默又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谋生的手段,所以又恢复了从前的幸福生活。“今天在我们的镇子里,你再也找不到比我更受欢迎、更快活,笑话比我更多的人。”

没想到近百年后进入“后现代”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欧·亨利的这篇寓言式小说竟然成为现实。现在,随着手机短信的火爆,专门创作幽默短信的“写手”悄然出现出,卖幽默成为伴随新技术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行业。据媒体报道,这门职业现在的平均月收入是四五千元,应该说收入不低。不过,他们现在却面临着欧·亨利式的困境。这些职业“幽默家”曾对媒体“自暴甘苦”,坦承“写幽默短信难”。一位写手感叹:“一天写一条不难,难的是批量写。”谈到灵感的来源时,有位写手的经验之谈是“朋友要多,因为往往能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获得许多灵感”。网络是他们寻找灵感的另一主要途径,有的写手每天上网十几个小时,眼镜度数直线上升,感到“很累”,但不如此“脑子很快就空了”。有人甚至表示,如果可以选择,“希望以后再也不和电脑打交道”。

近百年前的《幽默家自白》之所以能几乎是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当代人的困境,盖因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科学技术怎样日新月异,生活中总有某种不变或难以变化的东西,即异化的产生。幽默、欢乐本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元素,然而一旦成为谋生手段,就会成为“苦恼人的笑”。

(发表于《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