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
3032600000026

第26章 人口老龄化与临终关怀(1)

人口老龄化浪潮已遍及全球,世界人口正以不可逆转的速度步入老龄化,老龄化问题是21世纪公认的三大世界性社会问题之一。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临终关怀是一个重要举措。

对于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病人来说,如何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生命与死亡的客观现实,如何减轻他们的痛苦和恐惧,提高其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使他们舒适而又有尊严地离去,这些都是临终关怀所要解决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与临终关怀成为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

(一)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标准,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并且,当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4%时,就标志着从”老龄化社会“过渡到了”老龄社会“。

(二)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比例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提高的过程。

人类社会明显的老龄化现象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距现今时间并不长。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属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范畴,而导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因素只有三个:出生、死亡与迁移。由于在全球范围内不存在人口净迁移,那么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仅剩出生和死亡。所有影响出生和死亡的因素,都将对人口年龄结构,进而对人口老龄化或年轻化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目前,人口老龄化波及每一个国家,并非发达国家所特有。

因为作为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两个因素出生以及死亡,或者说生育率下降以及平均寿命延长是世界性的。来自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即便是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平均总和生育率也从1950~1955年的6.44下降到2005~2010年的4.41,而同期平均预期寿命则从37.2岁上升到56.9岁。因此,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

世界人口老龄化起始于欧洲,1850年法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由此拉开了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序幕。到1950年,全世界有15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1998年上升到67个,2011年为79个。据联合国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多数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联合国2000年的数据显示,世界上60岁及以上的人口总数为6亿,已达总人口数的10%,即从全球范围内,世界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增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则更为严重。预计21世纪上半叶为老年人口绝对数目的快速增长期。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增加老年人口900万,到2010~201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450万。新增加的老年人口77%来自发展中国家。到2050年,预计5个人中有1个是老年人。在老年人中增长最快的是高龄老人,目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全体老年人的10%,到2050 年这个比例可能上升到25%。

联 合国人口司发布了截至2011年世界人口老龄化状况及世界各国和地区老龄化程度的数据。该数据表明:目前世界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国家是日本,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31%。其次是意大利和德国,分别为27%和26%,且这3个国家均为发达国家。另据联合国人口司2006年世界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或超过20%的国家有27个,其中19个为发达国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或超过10%的国家有74个,10%~20%的国家47个,发达国家13个,占27.66%。

老龄化程度10%以下的国家有118个,

均为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见,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均在10%以上,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但据统计,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老龄化加深的速度明显比发达国家快很多。这是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和区域人口老龄化的起点和发展进程各异造成的。

以西欧为主的发达国家,例如德国、比利时、希腊、法国、瑞典等,虽然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起点较早,老龄化速度相对缓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达到现在的高度,并且在未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将是在高位缓慢推进。法国早在1865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就达到了7%,但是从7%上升到14%经历了漫长的115年。而以东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主要包括中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在过去的几十年至半个世纪,经济迅速发展,其人口经历了生育率快速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显著延长,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看,这类国家是增长最快的。例如,根据我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8872 万,比重占全国人口的7%,并预计将在2026年达到14%。相对于法国完成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的转变用了100多年的时间,中国仅用了25年左右就完成了这一转变。但由于人口老龄化起点低,该区域在短期内老年人口比例将不会达到特别高的水平。所以人口老龄化这一最开始主要涉及发达国家的问题,如今在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突出。全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1950 年的5.2% 上升到2000 年的6.9%,标志着在21世纪伊始全球人口已接近老龄社会水平,到2010年该比例上升到7.6%,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6.2%。届时,世界人口很可能已经完成了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的过渡。

(三)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将会深深影响所有个人、家庭、地区及国家。这种影响体现在经济、社会以及政治领域。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领域的影响中,最令人担忧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劳动力供给、养老金制度和医疗保障体系。一是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劳动力市场的供不应求,未来劳动力短缺可能会损害经济增长。二是未来老年人口激增可能导致养老金总额入不敷出,不仅在经济上不能支持未来庞大的老年群体,还会破坏下一代人赡养上一代人的亲情伦理,引起社会经济动荡甚至是价值体系坍塌。三是老年人口数量飞速增长对医疗保障体系造成巨大压力,进而制约经济发展。事实上,很多国家已经进行了应对老龄化的各种养老金制度改革和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甚至中国这样的劳动力供给大国,近期也在讨论是否需要延长退休年龄以缓解未来劳动力供给的不足。在社会领域,人口老龄化影响到家庭组成、住房需求、流行病学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而在政治领域,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影响投票格局和政治代表性。由此可见,世界人口格局变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浪潮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和后果,并且已经成为需要人类社会共同应对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二、中国老龄社会的到来及其引发的伦理问题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都经历了从高出生率至低出生率、并且伴随死亡率不断下降的过程。按老龄人口所占比例来划分,人口年龄结构有三种类型,小于4%为年轻型,4%~7%为成年型,大于7%为老化型。按此种方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在1982年步入成年型,至2001年步入老化型。结合该数据,中国人口老龄化总体进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2~2000年的过渡阶段;第二阶段是2000~2020年的迅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2020~2050年的高峰阶段。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20年,由于高出生率导致人口快速增长,人口激增给新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逐步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出生率,80年代初,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升到战略高度,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使人口高出生、高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中国人口发展出现了根本性转变,出生率有了显著的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在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两大因素的同时作用下,老年人口的增长率明显高于总人口增长率。1982~1990年间,总人口年增长率为2%,老年人口增长率为4.8%。1990~1995 年, 总人口年增长率为1%, 而老年人口增长率为5.5%。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不论按60岁还是按65岁标准,中国已在1999年10月进入老龄化社会,比预测提前了1年。而且,此后的老龄化速度有不断加快的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生育期出生的人群,在2010年后进入老年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更为迅猛,已达到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亿,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 个百分点,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多方面的研究结论共同表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已进入急剧加速阶段。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估计,”十二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将增长800万,到2015年将突破2亿。中国社会科学院在相关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超过3亿,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4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可能突破4亿,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有如下特点:(1)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先于经济的发展,简言之就是”未富先老“,或者说”未备先老“。因为缺乏足够的经济基础来承担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从而加剧了养老问题的严重性。(2)中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截止到201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1.85亿,占总人口的13.7%,世界排名第一,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接近1.23亿,占总人口的9.1%。以全球为参照,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6亿,其中中国占近30%;2011年发展中国家65岁以上的人口平均比重是5.2%,中国高出该数值3.9个百分点。中国老龄化处于明显的超高状态,且老龄人口中高龄化趋势明显。(3)人口老化的速度快。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发展经历了生育率快速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的过程,双重因素致使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速过快。例如,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8872万,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7%,并预计将在2026年达到14%。相对于法国完成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的这一转变用了100多年的时间,中国这一过程仅用了25年。(4)我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和城乡差异较大。资料显示我国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比全国提前1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南京、广州、北京、青岛等城市的老龄化水平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的老龄化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另外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空巢老年人越来越多,而城市由于流入青壮年人口的补充,使老龄人口相对较少,农村地区的老龄化水平比城镇要高。200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农村老龄化水平比城镇高1.1%,预计到2030年左右这种差距将会缩小。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伦理挑战

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因此中国面临挑战更为严峻。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社会保障制度

据统计,2005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每100名适龄劳动者相对应的老年人口数)仅为16%,预计到2025年该数字将会翻番到32%,到2050年会再翻一番,达到61%,劳动者的负担将增加3倍。人口老龄化程度迅速提高,需要保障的人口在短时间内激增,不断上升的养老金成本对财政收入带来挑战,对社会保障制度也会产生空前的压力。目前,离退休费用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社会、企业面临的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显著加大,甚至将制约社会扩大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