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因为没有定势思维的束缚,往往具有高超的创造力。父母要保护女儿这种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思维,不要拿自己的观点和现成的答案去束缚她。
创造力是一个人在传统知识和习惯的包围中,发现、探索、掌握新事物的能力。换句话说,创造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事实上,每个女孩都有着她独特的创造力,只是我们做父母的没有发现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对待女儿提出的问题,一味满足于给她提供现成的答案,使女儿逐渐变得不长于思考,不善于发现;还有的父母对女儿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也有些好奇心强的女孩喜欢把洋娃娃等玩具拆开做一番研究,而父母便认为女儿是在搞破坏,一顿责骂。久而久之,女孩的创造欲望被浇灭了,创造天赋也消失了。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善于创造的人,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脑筋。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孩子‘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里。她的父亲总是耐心认真地听取她的意见,对于女儿不拘一格的独特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父亲给予了最细心的呵护,每次听完女儿的新想法,父亲都会给予一定的肯定及最大的鼓励。父亲的赞许给了克莉斯蒂安·福尔哈德极大的信心,使得她无论做什么,都试图用自己的新的观点去做。每当冒出什么新想法时,她首先想到的便是告诉父亲,父亲一直都是她的“忠实听众”。在父亲的鼓励下,克莉斯蒂安保持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大胆的怀疑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克莉斯蒂安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事实上,许多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少年时代都不是“安分守己之辈”,他们经常会冒出一些奇思怪想,有时还会闯祸,因为他们总是喜欢去做一些别人没想到的实验,由实验导致的爆炸也非常多。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克里克,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库柏,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休伯尔,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恩斯等人,都曾是爆炸事件的“肇事者”。这些科学家的父母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去呵斥孩子,而是采用一种宽容的态度,既让孩子从中接受了教训,又保护了孩子的科学爱好与创新意识。
一个人的创造力是在生活环境中逐渐培养出来的,过分的威严和强制,太多的干涉和禁止,则会抑制他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妨碍他创造力的发展。因此,作为父母,应该从小保护女儿的创造性,让女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会创造。……
育女心得
如果想让你的女儿成才,那么就用心培养她的创造力吧。
(1)珍惜女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它是探索知识奥秘的动力。好奇心愈强的孩子想象力也愈丰富,创造性就愈高。女儿由于懂得少,所以对许多事情都感到十分好奇,凡事都想弄个明白。于是她可能做出一些探索性的举动,作为父母不要阻止女儿,也不要责骂女儿,而是要引导她大胆去想,允许她创造性地尝试。
(2)要鼓励女儿提问
父母一定不能对女儿的问题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有时女儿的问题可能很“可笑”、很“幼稚”,但再幼稚、再可笑的问题都是出自一颗会思考的小脑袋,是女儿独立思考的萌芽,千万不能漠视她。
(3)加强女儿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不受现有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传授方式的束缚,其结果可能是由已知导向未知,从而发现新事物、新理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比如做数学题时可以让女儿尝试“一题多解”,在思考问题时让女儿尽可能从各角度去考虑等等,这都属于创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