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北京读本(大夏书系)
3122700000018

第18章 郊野游踪(3)

闲言少表。天性既不许有例外,谈到白雪,自然会归到一条条的白面上去。不过这种说法是很辱没胜地的,且有点文不对题。所以在江亭中吃的素面,只好割爱不谈。我只记得青汪汪的一炉火,温煦最先散在人的双颊上。那户外的尖风呜呜的独自去响。倚着北窗,恰好鸟瞰那南郊的旷莽积雪。玻璃上偶沾了几片鹅毛碎雪,更显得它的莹明不滓。雪固白得可爱,但它干净得尤好。酿雪的云,融雪的泥,各有各的意思;但总不如一半留着的雪痕,一半飘着的雪华,上上下下,迷眩难分的尤为美满。脚步声听不到,门帘也不动,屋里没有第三个人。我们手都插在衣袋里,悄对着那排向北的窗。窗外有几方妙绝的素雪装成的册页。累累的坟,弯弯的路,枝枝丫丫的树,高高低低的屋顶,都秃着白头,耸着白肩膀,危立在卷雪的北风之中。上边不见一只鸟儿展着翅,下边不见一条虫儿蠢然的动(或者要归功于我的近视眼),不用提路上的行人,更不用提马足车尘了。惟有背后已热的瓶笙吱吱的响,是为静之独一异品;然依昔人所谓“蝉噪林逾静”(北齐《颜氏家训》引梁王籍《人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又宋辛弃疾《稼轩词》中《祝英台近》序中也有这一段故事)的静这种诠释,它虽努力思与岑寂绝缘终久是失败的哟。死样的寂每每促生胎动的潜能,惟万寂之中留下一分二分的喧哗,使就烬的赤灰不致以内炎而重生烟焰;故未全枯寂的外缘正能孕育着止水一泓似的心境。这也无烦高谈妙谛,只当咱们清眠不熟的时光便可以稍稍体验这番悬谈了。闲闲的意想,乍生乍灭,如行云流水一般的不关痛痒,比强制吾心,一念不着的滋味如何?这想必有人能辨别的。

炉火使我们的颊热,素面使我们的胃饱,飘零的暮雪使我们的心越过越黯淡。我们到底不得不出去一走,到底不得不面迎着雪,脚踹着雪,齐向北快快的走。离亭数十步外有一土坡,上开着一家油厂;厂右有小小的断坟并立。从坟头的小碣,知道一个葬的是鹦鹉;一个名为香冢,想又是美人黄土那类把戏了。只是一件,油厂有狗,喜拦门乱吠。G君是怕狗的;因怕它咬,并怕那未必就吠的狗。而我又是怯登土坡的,雪覆着的坡子滑滑的难走,更有点望之生畏。故我们商量商量,还是别去为妙。

我们绕坡北去时,G君抬头而望(我记得其时狗没有吠)对我说,来年春归时,种些红杜鹃花在上面。我点点头。路上还商量着买杜鹃花的价钱。……现在呢,然而现在呢?我惆怅着夙愿的虚设。区区的愿原不妨孤负;然区区的愿亦未免孤负,则以外的岂不又可知了。——北京冬间早又见了三两寸的雪,而上海至今只是黯然的彤云,说是酿雪,说是酿雪,而终于不来。这令我由不得追忆那年江亭玩雪的故事。

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二日

注释:①选自《杂拌儿》,开明书店1928年版。作者俞平伯(1900-1990),红学家,作家。著有《红楼梦辨》、《古槐梦遇》等。

西山小记①(选读)

/袁中道

出西直门,过高粱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走带牵②。小鱼尾游③,翕忽跳达。亘流背林,禅刹相接。绿叶秣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也④。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香风芬馥,士女骈阗,临流泛觞,最为胜处矣。憩青龙桥,桥侧数武⑤,有寺依山傍岩,古柏阴森,石路千级。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丛翠之中,隐见村落。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寺僧多习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有老僧持杖散步塍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功德寺循河而行,至玉泉山麓,临水有亭。山根中时出清泉,激喷石中,悄然如语。至裂帛泉,水仰射,沸冰结雪⑥,汇于池中。见石子鳞鳞,朱碧磊珂⑦,如金沙布地⑧,七宝妆施⑨,荡漾不停,闪烁晃耀。注于河,河水深碧泓淳⑩,澄澈迅疾,潜鳞了然,荇发可数?。两岸垂柳,带拂清波,石梁如雪,雁齿相次。间以独木为桥,跨之濯足,沁凉入骨。折而南,为华严寺,有洞可容千人,有石床可坐。又有大士洞,石理诘曲?,突兀奋怒,皱云驳雾?,较华严洞更觉险怪。后有窦,深不可测。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柳堤一带,不知里数,袅袅濯濯?,封天蔽日。而溪壑间,民方田作?,大田浩浩,小田晶晶,鸟声百啭,杂华在树,宛若江南三月时矣。循溪行,至山将穷处,有庵,高柳覆门,流水清激,跨水有亭,修饬而无俗气。山余出石,肌理深碧,不数步见水源,即御河发源处也?。水从此隐矣。

香山跨石踞岩,以山胜者也。碧云以泉胜者也?。折而北,为卧佛?,峰转凹,不闻泉声。然门有老柏百许森立,寒威逼人。至殿前,有老树二株,大可百围,铁干镠枝?,碧叶虬结,纡羲回月?,屯风宿雾,霜皮突兀,千瘿万螺,怒根出土,磊块诘曲,叩之丁丁作石声。殿墀周连数百丈,数百年以来不见日月。石墀整洁不容唾。寺较古,游者不至,长日静寂,若盛夏晏坐其下,凛然想衣裘矣(21)。询其名,或云娑罗树(22)。其叶若蔌(23),予乃折一枝袖之,俟入城以问黄平倩(24),必可识也。卧佛盖以树胜者也。夫山,当以老树古怪为胜,得其一者皆可居,不在整丽。三刹之中,野人宁居卧佛焉。

注释:

①选自《袁小修文集》。作者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湖北公安人。与兄袁宏道、袁宗道并称“三袁”,号称“公安派”。明代文学家。著有《珂雪斋集》、《游居柿录》等。西山:北京西北郊群山的总称,包括百花山、灵山、妙峰山、香山、翠微山、玉泉山等。

②鬣(liè列):鱼鳍,此指鱼类。

③尾游:一个跟着一个游。

④西湖:指今北京颐和园内的昆明湖。

⑤武:半步。

⑥沸冰结雪:形容喷泉象是冰块儿在沸腾,落下来又象是一层雪。

⑦磊珂:也作“磊珂”,众多。这句说,经阳光照射,石子闪出红绿色。

⑧金沙布地:佛经记载,有人请佛讲经,用金沙铺地,以表示对佛尊重。

⑨七宝:佛经中说法不一,大致包括金、银、珍珠、玛瑙、琉璃、琥珀等。妆施:妆点。

⑩泓渟(hóngtíng洪亭):这里形容水深而大。

?荇(性杏):荇菜,草本植物,生于淡水湖中,茎节生根,根在水底。荇发:指荇菜的茎和须。

?石理诘(jié节)曲:石头的纹理弯弯曲曲。

?皱云驳雾:形容云雾可怕的样子。驳:杂驳,各种颜色交杂。

?袅袅(niǎo鸟):细长柔软物体随风飘动的样子。濯濯:光泽清明。

?田作:在田里劳动。

?御河:指今北京故宫周围的护城河。

?碧云:碧云寺,石香山东麓,元至正年间修筑,明正德年间扩建,有金刚宝塔、罗汉堂等。

?卧佛:卧佛寺,寺内有元代铜铸的佛像。

?镠(liú流):成色好的黄金。

?纡(yū迂):弯曲。羲:日神羲和,此指太阳。日神羲和的简称。回:回屈旋转。这句是说,老树枝叶遮蔽日月的光。

(21)凜然:寒冷的样子。衣裘:穿皮衣。

(22)娑罗树:木名,又名沙罗、莎罗。乔木,一柄七叶。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拘尸那城河娑罗树下涅槃。

(23)蔌(sù速):菜。

(24)黄平倩:黄辉,字平倩,当时任翰林院编修,诗文书画皆知名。

香山寺①

/刘侗

京师天下之观,香山寺,当其首游也。一日作者心,当二百年游人目,为难耳。丽不欲若第宅,纤不欲若园亭,僻不欲若庵隐,香山寺正得广博敦穆。岗岭三周,丛木万屯,经涂九轨②,观阁五云,游人望而趋趋,有丹青开于空际,钟磬飞而远闻也。入寺门,廓廓落落然,风树从容,泉流有云。寺旧名甘露,以泉名也。泉上石桥,桥下方池,朱鱼千头,投饵是肥,头头迎客,履音以期。级石上殿,殿五重,崇广略等,而高下致殊,山高下也。斜廊平櫚,两两翼垂,左之而阁而轩。至乎轩,山意尽收,如臂右舒,曲抱过左。轩又尽望:望林抟抟,望塔芊芊,望刹脊脊。青望麦朝,黄望稻晚,皛望潦夏③,绿望柳春。望九门双阙,如日月晕,如日月光。世宗④幸寺,曰:西山一带,香山独有翠色。神宗⑤题轩曰来青。来青轩而右上,转而北者,无量殿,其石径廉以闳,其木松。转而右西者,流憇亭,其石径渐渐,其木也,不可名种。山多迹,葛稚川⑥井也,曰丹井。金章宗⑦之台、之松、之泉也,曰祭星台,曰护驾松,曰梦感泉。仙所奕也,曰棋盘石。石所形也,曰蟾蜍石。山所名也,曰香垆石。或曰:香山,杏花香,香山也,香山士女,时节群游,而杏花天⑧,十里一红白,游人鼻无他馥,经蕊红飞白之旬。寺始金大定⑨,我明正统中,太监范弘⑩拓之,费钜七十余万。今寺有弘墓,墓中衣冠尔,盖弘从幸土木?,未归矣。

注释:①选自《帝京景物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作者刘侗(约1594-约1637),字同人。明末文学家。著有《龙井崖诗》。

②九轨:可容九车并行,此言路多,涂:通“途”。

③晶:jiǎo,洁白明亮。

④世宗:明世宗朱厚熜。

⑤神宗:明神宗朱翊钧。

⑥葛稚川: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

⑦金章宗:完颜璟,1190-1208在位。

⑧杏花天:春天,清明时节。

⑨大定:金世宗完颜雍年号(1161-1189)。

⑩范弘:明英宗时眷宠太监。

?土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英宗在此被俘获。史称“土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