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电视综艺节目编导
3150800000012

第12章 相声艺术及其创作要领(3)

(四)“包袱”的组织过程

就一个包袱而言,多数都是由“铺”、“垫”、“支”、“抖”四部分组成的。“铺”

指提出矛盾,交代矛盾产生的原因或特征;“垫”指强化矛盾,把矛盾推向高潮;“支”是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入歧路;“抖”是解决矛盾,把“谜底”一下子揭开,使观众在恍然大悟中爆发出笑声。观众笑了,就叫做“包袱响了”。请看下例:

甲:我现在就是战场上的勇士,我中弹了,眼看就不行了,你得喊我几声。(铺)

乙:喊什么呀?

甲:喊我最向往、最高兴、最能受鼓舞的,我一听好苏醒过来,把眼睛睁开。(垫)

乙:嗷……我喊这事儿能让你起死回生,从地狱门口往回跑?(支)甲:对啦,开始!

乙:小郝,你老婆不跟你离婚了!(抖)

如何组织包袱?相声艺人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概括地说,一般都要经过“填包袱”、“系包袱”、“翻包袱”、“抖包袱”的过程。艺人形象地称之为“铺平垫稳,三翻四抖”。

所谓“铺平垫稳”,就是演员把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笑料,当着观众的面一件一件地、巧妙地装进“包袱”,诱使观众根据生活常情,作出主观判断;然后,又在观众不知不觉、却又似知似觉之中悄悄地把包袱系上,然后一而再、再而三地引开观众的注意力,隐秘地拉开观众主观判断与谜底之间的距离,造成观众心理平衡的假象;经过二到三番的铺垫之后,待到时机成熟,突然将包袱抖落,使观众的主观判断猛然被打破,造成心理平衡的失调,从而引爆出开怀大笑。这是包袱的组织过程,也是相声能引起观众强烈快感的心理原因。铺垫中要求严丝合缝,滴水不漏。这样,包袱才能抖得响。在《夜行记》中,夜行者接二连三地出岔子:撞了老头,撞伤了自己,烧着了袖子,可还在继续玩命:

乙:没有灯,马路上不能骑。(再垫)

甲:我钻胡同。(一翻)

乙:哎,胡同里没灯更危险。(垫)

甲:不管那一套,钻进胡同我就骑上了。咦?对面儿又来了个警察。

(二翻)乙:那你快下来吧。

甲:下来?我趁他没瞧见,抹回头来一拐弯儿,“滋溜”一下子!这回他再想找我都找不着了。(三翻)

乙:你到家啦?(支)

甲:我掉沟里啦!(四抖)

这个包袱铺垫得非常严密:夜行者不接受教训,也不听劝告,继续乱闯、钻胡同——此是“一翻”;人说更危险,他也不理,结果碰上警察——此是“二翻”;照常理,他该下来吧?他不,“抹回头来一拐弯,‘滋溜’一下子!”再想找他都找不着了——此是“三翻”。观众这时已被支开了:这象伙总算到家了!结果突然一句:“我掉沟里啦!”确实出乎意外。这是自作自受,观众不由得要放声大笑。因为前面有一系列恶作剧作远铺垫,所以,夜行者在最后的结局虽来得意外,细想却在情理之中。

“铺平垫稳,三翻四抖”,是相声组织包袱的传统程式,也是包袱运动的内在节奏。

它并不是某个相声大师主观规定的僵死模式,而是相声能唤起听众最佳心理效应的一种成功的经验总结。只有“铺得平”、“垫得稳”、“支得开”,才能“抖得响”,才能引起笑声。“铺得平”,就可以充分稳定听众的注意力;“垫得稳”,就能导致听众作出自以为是的判断,造成主观感觉平衡的假象;“支得开”,则是对听众主观感觉的强化。在不知不觉、又似知似觉的过程中,拉开观众的主观判断与谜底之间的距离,拉开行将到来的心理变化的幅度。因为艺术快感的强度与心理变化的幅度是密切相关的。强烈的快感总是伴随着心理活动的大幅度变化:幅度拉得越大,愈在听众意料之外,包袱便抖得愈响。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包袱组织的优劣,实际上标志着相声演员把握听众心理节奏的能力。当包袱的运行节奏与听众的心理节奏恰相吻合的时候,包袱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相声中的“三翻四抖”,并不是死的程式。有时是“一翻一抖”,或“两翻一抖”,优秀的相声演员还特别善于“现挂”——现场抓哏。这种见景生情的即兴包袱抓得好,能有效地调动观众情绪,增强喜剧效果。

四、相声的格调

从本质上说,笑是一种健康的、轻松的抒情。相声的包袱,能不能激出健康、轻松的笑声,与包袱的格调很有关系。

从演员讲,使用什么样的包袱,可以见出演员的思想深度、认识水平、人品气质、艺术修养;就观众而言,欣赏什么样的包袱,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情趣的高下。

相声中的笑应该是开朗的、健康的,因为它是人们理智的结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得好:“丑在滑稽中我们是感到不快的,我们所感到愉快的是,我们能够这样洞察一切,从而理解,丑就是丑。既然嘲笑了丑,我们就超过它了。”当人们能够发现并嘲笑丑的时候,他已经站在高一级层次上,俯视着丑的表演,或是矫正着丑的谬误了。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通过笑这种集体抒情的方式,得到的应该是一种摆脱了世俗观念束缚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相声包袱的制作,语言的运用,应力戒庸俗、低级。演员如果不肯在提炼素材、概括生活上狠下苦功,而仅靠耍贫嘴,找便宜,在生理缺陷、人伦关系上找笑料,甚至用成语互相谩骂,以博观众一笑,那是非常浅薄的,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上低能的反映,是不尊重观众、也不尊重自己的表现。对于包袱的使用,还应注意留有余地,见好就收,适可而止。为了追求剧场效果,死咬住包袱不放,也会适得其反,流于油滑。

相声中的笑还应该是轻松的、自然的。它要像汩汩清泉,涌流而出,正所谓“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相声演员不能一惊一乍,也不应故作艰深,任何的虚情矫饰、忸怩卖弄,都会造成情感的隔膜,妨碍笑的交流。相声演员应把丰富的哲理性内涵,深蓄在风趣幽默的谈笑之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挖掘那笑的清泉,以提高相声的格调。

范例:

[相声小段]

发明家新传

王国臣

乙:唷,最近老没见你,忙什么呢?

甲:(故作难为情状)我呀,进区啦。

乙:(听着像“进去了”),你说什么?

甲:我进区啦。

乙:进去啦?!我就知道你早晚有这么一天儿。犯的什么事儿?

甲:犯的……咦?谁犯事儿?你才犯事儿了呢!

乙:没犯事儿你怎么进“局子”了?——你问问在座的谁不明白——“进去”不就是进局子、进监狱嘛!

甲:我说的是“进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区就是到开发区去办企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就是……算啦,跟你说你也不懂!

乙:谁不懂啊?本人就是高开区的工作人员!忘啦?——半年前我在咨询处接待过你嘛。

甲:噢——是的、是的,哎?你这个搞咨询接待的应该知道我“进区”呀……

乙:我调换岗位了。哎,你进区以后搞的是什么项目啊?

甲:激光透析红外扫描高精度还原电脑复印机。

乙:唷,听着还怪复杂的。这种设备是复印什么用的?

甲:复印钞票。

乙:嗯——?复印什么?

甲:美元英镑卢布马克法郎比索人民币……

乙:走!让你进局子一点都不冤枉。开发区里哪有搞这个的?

甲:跟您开个玩笑。我这个企业眼下主营保健食品,兼搞泡沫水床,将来还想涉足高效节能设备。

乙:这还差不多。刚才你一说复印钞票,我还以为你至今仍然是那种想入非非坑人蒙事的“发明家”呢!

甲:你……你这人,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哇?

乙:(径自对观众说)半年前呐,我在开发区业务咨询处搞接待,他跑来找我,您猜怎么着……

甲:(捂乙嘴)别说啦,我求你别说行不?你当着这么多人寒碜我,让我怎么过年呐?

乙:别不好意思,把你过去的事儿抖落抖落准能逗大家哈哈一乐——过节嘛,能让大家开心也算你的一大贡献。乐完了朋友们还能受点启发,这又是你的一大贡献。

甲:怎么着?把我那现眼事儿折腾出来能为大家做贡献?

乙:对呀。

甲:那好,我帮你说——咱俩一块儿表演表演,怎么样?

乙:好哇!说来就来。

甲:——各位朋友,大过年的我豁出脸皮来做贡献还不给点掌声啊?

乙:(对观众)时间是半年之前,这里就是高科技开发区的业务咨询处,我这儿正忙着呢,他来了——

甲:同志啊,跟前儿这一大片各式各样的高楼是干啥的?

乙:这里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在这儿办企业享受开发区优惠政策。你是不是想“进区”呀?

甲:是呀,可不知道我研究的项目行不行?

乙:你研究的是什么产品?

甲:帮人吃饭的“自动咀嚼器”。

乙:帮人吃饭?怎么个帮法儿?

甲:是这样——我这个自动咀嚼器呀,有一排很大很大的铁嘴,铁嘴里边有许多许多的钢牙,把食物往里头一放,电钮这么一按,嘎吱嘎吱嘎吱嘎吱……很快就嚼好啦,再张开铁嘴把食物吐给你——乙:我不要!我说你这叫什么呀?咀嚼是人类补充食物必不可少的过程,不能代替。你知道人长牙是干什么用的吗?嗯?!再说了,全家人围着餐桌,每人面对一套“铁嘴钢牙”,——吓人不吓人呐?

甲:您别生气,我呀……想进开发区,可又不懂高科技……

乙:搞不了科研你还不能搞生产吗?搞不了生产你还不能搞服务吗?搞不了服务你还不能搞破坏吗?

甲:啊?

乙:啊……我的意思是让你从事对新产品的破坏性检验,看质量是否过关嘛。

甲: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各种人才在开发区都有用武之地!

乙:对啦,你可以跟科技人员合作,在开发区办企业。如果你的产品尚未研制成熟,一时不能投放市场,还可以把你放进“孵化器”。

甲:哎?说得好好儿的,你怎么骂人呐?

乙:骂人?我怎么骂你啦?

甲:你说把我放进孵化器!谁不知道孵化器是抱小鸡的机器呀?把我放进去,你也不怕孵出“座山雕”来?!

乙:你误会啦,我说这“孵化器”呀,是国外高科技开发区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一种机构。这种机构咱们的开发区里也有,专门为刚刚起步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必要的场地、技术、人才、资金,促使这些企业尽快成熟。

甲:有这等好事?

乙:当然啦。

甲:那我一定要到开发区去干一番事业!可我……干什么好呢?哎,已经进区的企业都搞些什么?

乙:项目太多了,挑你能听懂的给你介绍几种——你听着:散装物料自动码垛机;聚晶金钢石刀具;天王耐磨添加剂;数控火焰切割机……

甲:等等,你等等……这种火焰切割机能切不锈钢吗?

乙:能切呀。

甲:能切铝合金吗?

乙:能切。

甲:能切预制板吗?

乙:能切。

甲:能切防盗门吗?

乙:能……不能切!

甲:帮我联系联系,我买这个项目的专利!

乙:你打什么主意?

甲:哼,卖防盗门的做广告:“破门失盗,赔款五千!”回头我也做广告:“切不开防盗门,赔款十万!”

乙:去你的吧!得了,得了,这儿这么多同志等着咨询业务呢,你别在这儿想入非非胡说八道瞎耽误工夫儿啦!(推甲)走吧,走吧……

甲:干什么呀?小看人呐?你怎么知道我瞎耽误工夫?嗯?!告诉你,别看我上学的时候没好好念书,本人有天才,先天成就的发明家!今儿初次闯“山门”,带来了高精尖定型产品!

乙:什么产品?

甲:直角平面遥控自动刷牙机!

乙:刷牙机?什么样儿的?

甲:手指头这么粗,一尺多长,后半部是个铁筒,前半部是个牙刷,铁筒里装有电池,牙刷上有毛儿……

乙:废话,没毛儿那是火钎子!

甲:我这个毛儿它跟别人的毛儿不一样,它是空的,是毛管儿,毛管儿里能自动喷水。你把牙刷部分放进嘴里,一开电门“哇……”也就半分钟,牙刷完了。怎么样?

乙:嗯,不错,不错,(连说带比划)把这铁家伙的前半部分往嘴里一放,一开电门“哇……”,半分钟,刷得干净利索,完全彻底,“一劳永逸”……

甲:怎么讲?

乙:把牙全刷没了!

甲:你说得太对了!

乙:嗯——?

甲:我这是系列配套工程,先用刷牙机把人们的牙全刷没喽,然后再推销自动咀嚼器!

乙:啊?损不损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