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漆器(阅读中华国粹)
3153200000005

第5章 漆器的基本知识(5)

四、漆器纹饰的绘制手法

从大量的装饰纹样分析,写实与夸张是其主要的装饰手法。

写实的装饰手法,是直接摹拟自然界的各种动物、花草植物,自然景象和以人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题材,作为当时漆器的装饰纹样。夸张变形的装饰手法,并非按客观事物的原貌进行描绘,而是对其主要的和有意义的部分进行夸张变形,使其特征更加强烈、集中,以加强装饰纹样的艺术效果。大量的几何纹样,主要是采用夸张变形手法,有的依然可以看出保留了客观事物的某些特征,有的则是完全从实用功能和装饰美出发,并不表现某种客观事物和象征某种意识,只是点、线、面的组合。例如变形鸟纹,纹样繁多,完全是从工艺品的实用功能和纯装饰美出发。漆器在装饰纹饰上是传统与创新中共存,比如龙凤、鸟兽、云雷、三角、菱形等,一方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表现各种颜色对审美趣味的追求,这些对今天的艺术仍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五、漆器纹饰的发展与意义

在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将平时所见到的动植物和生活内容,用绘画的手法表现出来,如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鱼纹、蛙纹、植物纹等多种纹样,都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活动中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一种写照。人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从艺术内容到表现手法上,都具有朴素粗犷的风格。漆器的装饰纹样也正是从原始的艺术雏形上发展起来的。

漆器纹饰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如战国与秦汉时期的漆器上有许多反映人们生活内容的纹饰,具有写实的风格,尤其是那些狩猎、宴乐、歌舞、出行、战斗等场面的纹饰,表现了当时社会活动的特点。而在元明清时期的漆器上更多的是反映世俗生活的图案,或表现快乐,或体现高雅,或表现期盼,或表达祈愿,描绘出一个日常生活的真实场景,表现出社会稳定时期人们生活的闲适。

漆器纹饰又与人的思想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汉代信奉道教和巫术,人们祈求长生不老或死后羽化升仙,这种思想反映在漆器上就是云纹和山字纹的大量运用。人们把云纹和山纹象征“天堂”和“仙山”,在云和山中总有神仙怪人、奇禽异兽的描绘,西汉晚期,还出现了羽人形象。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熄笃信道教,所以嘉靖时期的漆器纹饰中,道教趣味浓厚,寓意长寿延年的图案纹饰泛滥。这也影响了清代漆器的制作,很多仙人云集、祝寿图等图案的漆器大量出现。漆器图案的内容上渗透着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五节漆器与其它艺术门类

在古代文化研究领域,漆器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对古人来说它是十分珍贵的艺术品,在漆器上赋予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不同于我们现在仅仅以工艺美术的眼光去看待漆器。因而,漆器不仅本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还可以弥补对古代历史社会文化研究的空白以及补充其它器物研究的不足。

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它门类之间进行借鉴、交流与渗透。漆器艺术与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包括陶器、铜器、玉器、瓷器、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各门艺术是相互影响并综合发展的,甚至对音乐、舞蹈以及文学中诗赋的创作也有影响。一方面,漆器艺术吸取了书法、陶器、铜器以及玉器艺术的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成果向前发展;另一方面,从漆器研究本身来说,也要从雕塑、绘画、美的形式结构的创造、中国人所特有的美学观念的体现等等方面去研究它。正是这种交流与影响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艺术。

一、漆器与陶器

在远古时代,漆器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是非常早的,从考古发现来看应该早与陶器和铜器出现的时间。但由于漆器的发展既要有用于锯、削、刻的锐利的铁器,同时又要有漆的大量生产与提高,因而发展历程较为缓慢。

和陶器艺术相比,漆器艺术继承了它的绘画美,但又较之丰富和具有独立性。这是因为漆器艺术不仅继承了陶器艺术的成就,而且还继承了铜器艺术、书法艺术的成就,并加以综合和创造。仅拿线的应用来说,漆器艺术中线的流畅有力和富于书法意味,是陶器艺术不能相比的。远古陶器艺术固然也与生活需要的器物相关,但由于当时的生活需要是简单的,因此无法作出象漆器艺术这样丰富的创造。

二、漆器与铜器

和铜器艺术比较起来,铜器艺术虽然也有不少绘画、书法的成分,还可通过嵌金银、绿松石等取得某种色彩效果,但铜器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雕塑艺术结合在一起的,它的美主要是一种雕塑美。铜器上的花纹、图画是在模子上刻出后浇铸出来的,远不如用笔(或其它代替笔的刻具)在漆器上挥写那样方便、自由,更能取得高度的艺术效果。至于色彩的应用,那更是铜器根本无法相比的了。所以,漆器虽然也继承了铜器的雕塑而发展出木雕,同样具有雕塑美,但绘画的线条、色彩、结构美的发挥却成为主要的了。漆器艺术比青铜艺术要更为鲜明、强烈、丰富、生动,并且是直接以绘画的形态出现的。

另一方面是,铜器虽然和日常生活需要相关,但大部分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礼器,因而它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礼法的严格束缚。而漆器艺术的创造是和日常生活中各种器物的美化装饰广泛地联系在一起的。漆器中虽然也有一部分属于礼器,但大部分是日常生活需要的很普通的器物,因此就能解除礼法的束缚,而从生活中获取自由创造的丰富灵感与意象,不受既定程式的限制。日常生活中应用器物的器形、功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也明显拓展了漆器艺术在花纹、装饰性绘画创造上的空间,为了与器形、功能适应、协调,而作出多种多样的新创造。

三、漆器与绘画

漆画与书法绘画有着共通之处,都是人工用笔来描绘,漆画也可以说是绘画的一个种类,只是工艺更为复杂。从某种意义来说,漆画具有工艺美术和绘画的双重属性,可以看作是绘画和工艺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有这样一种说法:“汉漆画,品更佳,抹髹漆,作图画;有人物,有神话,画苑中,添技法”。可见漆画对中国的绘画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漆器艺术对色彩效果的高度重视及其取得的成就,在汉唐艺术中得到了继承,并有所发展。如汉唐壁画(包含唐代敦煌等处的佛教壁画)、帛画,唐代重着色人物花鸟画、钩金的青绿山水画、唐三彩、琉璃瓦等的色彩,都是以漆器艺术的色彩为其源头的。直至今日,在色彩效果的创造上,漆器艺术的光辉成就,仍有待于我们去努力继承与发展。

漆器上绘画与西方现代绘画甚至有相似之处,在对生命与情感的理解上有相通之处,漆画堪称上古时期的“现代派”绘画,对今天的绘画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

四、漆器与雕塑

雕漆是漆工艺中一种重要的技法,从广义上来说,雕漆作为立体视觉艺术也是雕塑众多门类中的一个。雕塑所运用的手法,如圆雕、浮雕、透雕等在漆器雕刻中都有体现。从时间上来说中,漆雕与石雕、木雕、玉雕等都起源非常早,在从古至今的艺人手中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五、漆器与家具

漆器从一诞生,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大量的出土实物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的漆家具,不仅有漆俎、漆几等原有品种,还出现了漆大床、漆衣箱、漆案等新品种。装饰技法多样,有彩绘和雕刻等手法,这为后来汉代成为漆家具的高峰期奠定了基础。元代以后,漆制家具开始增多。进入明朝以后,漆制家具争雄斗艳,剔犀、剔红、剔彩、款彩、彩绘等工艺大量使用在漆家具上。迄今为止凡带有明朝款识的家具,大都是漆制家具。漆制家具工艺复杂,厚漆类家具纹饰都以刀刻划出,纹饰类有剔犀、剔红,图案有山水亭台,花卉鸟兽,都是在反复髹成的厚漆上雕刻;也有披麻挂灰后髹漆,在灰层施以刀刻,再填以彩漆构成图案的;还有彩绘家具,不用刀刻,用笔绘制,表现力尤为丰富。这些漆工艺家具属高档作品,一般用于宫廷,至低下嫁王公贵族,普通百姓与之无缘。民间的漆制家具,主要为单色家具,偶有复色家具。明清时期,大漆家具在北方黄河流域流行。大漆家具与晚清以后的擦漆工艺不同。大漆家具以表现漆的美感为目的,完全放弃木材的表现力,以凝重的色调取胜,漆层较厚。而擦漆家具兼顾木材纹理的表现力,即使髹漆后也显现木质的纹理,透明的漆下还在让木纹显现,因而髹漆较薄。北方最常见的就是榆木擦漆家具。

在综合地继承与创造地发展陶器、铜器、绘画、书法艺术的基础之上,漆器艺术把中国古代的造型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并直接影响到其它艺术及其后来的发展。

漆器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品,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它鲜明强烈地体现出为中国人所特有的深刻的审美观念与艺术构想。它与其它的艺术门类一起构建着中国传统艺术殿堂,通过自身携带的久远记忆,带给我们历史感、沧桑感和诗意化,那是一串流动的深沉而又唯美的文化符号。

第六节漆器的作用与价值

一、漆器是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漆器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中诞生的,是物质生活的产物,因而从产生之始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管是出土漆器还是传世漆器,包括了日常用具、丧葬用具、娱乐用具到交通用具和兵器等,品类齐全,几乎渗透到古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先秦至秦汉时期,漆器几乎是人们生活中其他器具所无法替代重要内容。直到今天,漆器仍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器具,是中国古代人们物质生活资料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漆器是我国起源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传统工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