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乔木传(套装共2册)
3164500000019

第19章 重庆谈判的前前后后(3)

接着,胡乔木又按照中央的要求,围绕政治协商会议所涉及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连续为《解放日报》撰写社论,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和主张。1月19日,《解放日报》发表《评“扩大政府组织之意见”》,提出“必须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实现民主的联合政府”。1月23日,发表《军队国家化的根本原则与根本案》的社论,明确指出,“军队国家化的两大根本原则是国家民主化与军队民主化,而解决军队国家化的根本方案是国民党军队与解放区军队同时交给民主联合政府”。1月27日,发表《坚持和平,保护和平》的社论,对停战令公布后国民党方面破坏停战协定的行径加以抨击,并严正表示,“坚持和平决不是实行不抵抗主义,决不是纵容内战挑拨者破坏和平的横行,解放区军民应该随时准备击退任何背信弃义的袭击”,但是这种抵抗“必须严格限制在防御与自卫的范围之内,决不越出自己的阵地一步”。2月20日,《解放日报》发表胡乔木写的社论《再论发动解放区群众》,与1月9日的社论《努力放手发动群众》相呼应,再次指出,“从全局来观,各解放区群众发动的程度——无论规模与深度,都还不够,放手发动群众的方针,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贯彻”。“应当特别指出,和平时期不仅丝毫没有减轻发动群众的重要性,相反地,群众工作的比重更增加了”。2月25日,《解放日096097第六章、重庆谈判的前前后后报》发表胡乔木写的长篇社论《重庆事件与东北问题》,就国民党内***势力借苏联在东北撤兵问题,在重庆大搞反苏反共游行等活动的情况,以及在东北收编伪军、压制人民爱国武装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义正词严的批驳。毛泽东对文章作了几处修改,并加写了一个长的段落,使文章更加富有战斗性。2月28日,胡乔木在《中国***派的纲领》的社论中,对国民党内***分子以东北问题为借口进行反苏反共宣传的伎俩进一步加以揭露,指出其实质:“一个是以反苏为口号,挑拨第三次世界战争,叫做‘民族主义’;又一个是以反共反一切民主派为口号,制造第二次国内长期战争,叫做‘民主主义’。”3月12日,以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21周年为契机,《解放日报》发表胡乔木写的社论《国民党改革问题的两个道路》。社论回顾孙中山先生生前对国民党改组的重要贡献和成功经验,指出国民党内的改革存在两个道路和两个方向,揭露***派在改革国民党问题上,“彻底排斥国民党内外的一切民主派,阴谋推翻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加深国民党与民众的分裂。这是十八年历史经过血腥考验的错误道路。”表示“我们是希望国民党按照中山先生的道路改革的”,这是“国民党进行改革的唯一的正确道路”。

其间,适逢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囚禁的**将军获释,中共中央决定接受他为中共党员。1946年3月7日,胡乔木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致**的信,经毛泽东稍加修改后发出:

亲爱的**同志:

五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

中共中央、三月七日

3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中央关于目前时局及对策的指示》。同一天,胡乔木为中央起草了致各中央局和中央分局的“寅删电”,强调各地党政军主要负责同志充当国大代表去南京开会的不要超过半数,“一定要有半数以上负责人不作代表,以防反动派万一下毒手一网打尽”。

3月17日,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在重庆闭幕。蒋介石强调军队国家化是政治民主的主要条件,全国军队属于国家,军令与政令统一。会议通过了主张由国民党制定宪法,行政院向总统个人负责,不制定省宪等几项决议。这都与政协会议关于宪法原则的决议相违背,动摇了政协的五项决议。3月19日,《解放日报》发表胡乔木写的长篇社论《评国民党二中全会》,指出,“二中全会的整个过程和整个结果,表明了国民党内***派的活动在二中全会中得到了优势”,“在***分子的操纵之下,国民党二中全会的最突出的结果是通过了准备推翻政协会议关于宪法原则的决议。政协会议所决定的修改宪草原则,乃是今后中国将继续是一个独裁国家或改革为一个民主国家的根本关键,因此是中国民主派与***派政治斗争的焦点。如果这些原则被推翻,则政协会议的其他决议,政府的改组,国大的召集,乃至停战整军等等协定,都将成为空文,都将为***派在独裁政府中撕得粉碎。”

在19日《评国民党二中全会》社论的基础上,中央准备进一步抨击国民党二中全会的宣言,胡乔木循着这一思路,再一次进行了准备,并很快形成一篇文稿。毛泽东认为:“此件写得不甚好”。“我们坚主即刻开始政治民主化,使整军后之两党军队均交民主政府。”

此后,胡乔木便按照毛泽东的思路加以调整。

1946年4月7日,《解放日报》发表胡乔木撰写、经毛泽东定题的长篇社论《驳蒋介石》。社论针对蒋介石4月1日在国民参政会上政治报告的内容和4月3日、4日国民党中央社发表的社论要点,指出蒋介石政治报告中对政治协商会议讨论通过的有关决议和“东北停战协定”彻底加以否定,其实质“一是撕毁东北停战协定,重新向全国宣布大规模的内战;一是撕毁政治协商会议决议,重新向全国宣布独裁,并企图经过国民大会使这个独裁得以宪法的形式加以确定”。社论正告国民党方面:“中国人民已决心为反对增兵东北,为制止东北的内战和其他地方的内战,为坚持东北人民与全国人民的民主权利,为结束独裁训政即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为坚持政协决议百分之百实现”,“准备作不屈不挠的奋斗”。这篇社论是动员解放区军民准备进行自卫战争的檄文,立论鲜明严密,文笔尖锐泼辣,痛快淋漓,颇有毛泽东文章的风格。

同一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重庆代表团电,要求“《驳蒋介石》一文,收到后请立即在《新华日报》照样全文发表,并印单行本广为散布”;同时还电告各中央局:“《驳蒋介石》一文,除在我区发表外,沪、宁、港、粤、武、汉、平、津、青、济、云、贵、川及东北各大城市,速印单行本广为散发,不能公开者,则秘密散发之,愈多愈好。”

这表明,毛泽东对胡乔木写的这篇社论很满意。日后谈起来,胡乔木自己也认为《驳蒋介石》是他一生中最满意的几篇文章之一,并讲了一段故事。他说:这篇社论稿的原标题《驳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上的讲话》,毛主席审阅时把“在”以后的几个字删去了,变为《驳蒋介石》,内容一字未改。1946年夏天,符定一(原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毛主席的老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应毛主席邀请去延安。符定一对毛主席说:《驳蒋介石》这篇社论主论鲜明,文笔泼辣,说理透澈,在国民党统治区影响很大,是否出于毛主席的手笔?毛主席说:这不是我写的,是我的秘书乔木写的。符定一听后说,我一定要见见乔木。随后,毛主席就引他见了胡乔木。

4月10日,胡乔木按照中央的要求,继续写了《再评破产的政治理论》的社论,对国民党当局特别是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上的讲话再次加以批驳。4月12日,胡乔木又在《东北应无条件停战》的社论中,抨击了国民党方面破坏政协决议的精神和东北停战协定的行径。

此外,《解放日报》还发表了不少胡乔木或遵毛泽东指示,或为报社约稿而写的社论和文章,在揭露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破坏和平团结、发动内战的斗争中,胡乔木的一枝凌云健笔,的确及时地有效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改进《解放日报》的重要建议

对《解放日报》的编辑工作和文风,胡乔木提出了具体的重要建议。

1946年9月1日,他在《解放日报》发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的文章。

9月27日,他在《解放日报》发表《短些,再短些》的着名评论。

在这篇对新闻工作有深远影响的千字文中,胡乔木向《解放日报》编辑提出具体建议:新闻要五分之四是一百字到四百字的;通讯和副刊稿件五分之四是四百字到一千字;研究论文、专文等等五分之四是四百字到两千字。他对《解放日报》的副刊提出这样的希望:“让我们有这样的副刊吧,它没有太多的可有可无的以各种名义出现的列宁所谓‘知识分子的议论’,可是每天万把字的版面上挤满各种作者读者各种内容形式的几十篇稿件信件,切实而紧凑地传达着生活和战斗的各个侧面,传达着群众的嘈杂,好比生意旺盛的花园一般!”

三、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处理一些日常工作

这一时期,胡乔木除了撰写大量的理论宣传文章外,同时按照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要求处理一些日常工作。主要有:为哀悼“四八”死难烈士,代毛泽东拟了悼词《向“四八”烈士致哀》,经毛泽东看过,4月20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

1946年7月初,胡乔木按毛泽东的立意和构思执笔写就中共中央《七七宣言》。毛泽东看了比较满意。7月6日,中央专门给各中央局及周恩来、叶剑英等人发电报,提出《贯彻中央七七宣言应采取的策略方针》,指出:“中央七七宣言尖锐批评美国及中国反动派,唤起国人起来救国,足以振奋人民意志,置反动派于困难地位,以便在人民面前孤立他们。”8日,中央宣传部也给各中央局及各省委、区党委发出《关于学习和宣传中央七七宣言的通知》。

四、思念谷羽,作《人比月光更美丽》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内战危机,中共中央除了在舆论宣传上进行揭露之外,在政治、军事等各方面也被迫作了应战准备。其中重要的一项,是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要求“各地党委必须明确认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环节”。各解放区根据《五四指示》迅速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胡乔木向中央报告,让谷羽参加华中土改,顺便去胡乔木的老家盐城看看,劝家里把地献给人民政府。得到中央同意后,谷羽就离开延安到盐城参加土改。

这样,胡乔木在延安带着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孩子想念母亲,乔木思念爱妻。天长日久,诗情画意,就在胡乔木的心中活跃起来。这年9月,正当中秋,带着孩子赏过明月,哄他俩进入梦乡之后,胡乔木思念之情愈益浓烈,真是佳节倍思亲啊,他情不自禁地挥笔写就了《人比月光更美丽》这一动人诗篇——

中午走过小河旁,

草上水上一群羊。

白羊黑羊好图案,

日影水影多缭乱。

我身虽在图画中,

我心与画不相通。

快来亲爱的放羊娃,

我只听懂你的话。

晚上立在月光里,

抱着小孩等着妻。

小孩不管天多远,

伸手尽和月亮玩。

忽见母亲悄悄来,

欢呼一声投母怀。

月光美丽谁能比?

人比月光更美丽。

这首诗形象而真实地记录了胡乔木当年同妻子谷羽别离时的生活情景和美好感情。胡乔木和谷羽对这首诗十分珍爱。胡乔木晚年编辑自己的诗集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不仅将这首抒情诗作为开卷之作,还用这首诗的题目做了这本诗集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