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乔木传(套装共2册)
3164500000021

第21章 转战陕北的日日夜夜(2)

6月20日,胡乔木为新华社撰写时评《哀号无济于事》,针对16日蒋介石要军校学生“拿出二十三年前黄埔军校创办时的革命精神,来挽救‘国家之忧患’”一事,指出:蒋介石“隐瞒了一个主要的关节”,“黄埔的革命精神,它是随着国共合作而来,随着人民立场而来,在国共分裂以后,在背叛人民以后,这种精神就必然从蒋介石的队伍中一去不返。好比刻舟不能求剑。”时评指出:“蒋介石的宣传近来完全乱了,其特点是向各方面乱叫救命”,而“一切这些乱叫,到底达不到救命的目的,会有一天终不免大叫三声而亡”。毛泽东阅改时紧接着这句话增加了一段文字,使文章更增强了摧枯拉朽的力量:

蒋介石宣传方面的这些特点,标志着蒋介石航船快要沉没。总而言之,蒋介石的灭亡局势是确定了,蒋介石正在为此哀号,并且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哀号文告发表,但是大势已去,不能挽回了。蒋介石的全部本钱是他的正规军八十六个师(军)二百四十八个旅(师)。其中有七十五个师(军)二百十八个旅(师),是进攻我解放区的,三个师(军)、八个旅(师)是进攻我湘鄂及华南游击区的。所有这些进犯军队,在去年七月至现在将近一个年头内,已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九十多个旅(师),今后的任务是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蒋介石进犯军。只要这批匪军歼灭干净了,中国人民就胜利了,蒋介石一切哀号都是徒然。

7月初,胡乔木为中共中央起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七七’抗战十周年纪念日发布的对时局的口号》,毛泽东稍作修改后,以“新华社陕北七日电”发表。胡乔木又起草“新华社陕北一日电”,评南京国民党政府6月29日对毛泽东下的所谓“通缉令”,“蒋介石的所谓通缉令在人民解放军胜利反攻的浪潮中特别显得滑稽。此间观察家认为,在蒋军到处失败,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候,蒋介石此举是企图挽救蒋军将士与国民党官员普遍绝望情绪之又一穷极无聊的尝试。”毛泽东在最后加了一段话:

观察家说,一年来蒋介石采取了许多步骤:召集国大,制定宪法,改组政府,驱逐中共代表,占领延安,现在又有所谓通缉中共领袖,其目的都是为着打击中共及一切民主力量的威信,并将他们孤立起来。但其结果却是完全相反,致命地打击了蒋介石自己在人民中残存的一点威信。并把他自己完全孤立起来。蒋介石的崩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这段话既是对一年斗争历程的总结,又是对未来局势的预言。

7月13日,胡乔木为新华社撰写的长篇社论《总动员与总崩溃》,正是以毛泽东上述论断为纲要写就的。社论全面批判7月4日蒋介石的《戡平共匪叛乱总动员令》,从军事、经济、政治等几个方面回顾了一年来蒋介石的所谓“总动员”不断失败的情形,指出蒋介石的“总动员救不了总崩溃”。

1947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靖边县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史称“小河会议”)。毛泽东、任弼时、彭德怀、贺龙、陈赓、陆定一、杨尚昆、习仲勋等出席。胡乔木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作记录。会议主要讨论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问题。

小河会议前后,刘伯承、邓小平所部人民解放军取得鲁西大捷。胡乔木为新华社写评论《祝鲁西大捷》,经毛泽东阅改后于7月30日发表。评论通过具体分析热情赞扬这一伟大胜利的意义:“鲁西大捷,答复了蒋介石的总动员令”;“鲁西大捷,答复了蒋介石的重点进攻”;“鲁西大捷,答复了蒋介石的黄河阴谋”;“鲁西大捷,答复了蒋介石的无耻和造谣”。指出战争发展的前途:“鲁西的胜利,为攻坚战树立了光荣的模范,并展开了南线反攻的伟大远景。”

小河会议后,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二十周年。胡乔木为新华社撰写社论《人民解放军二十周年》(7月31日发表),回顾二十年来人民军队奋斗和发展的历程,指出“人民解放军的二十年历史包含丰富的多方面的经验”,“一个最基本的和最需要反复说明的经验,这就是:一个革命的力量只要是真正依靠群众,就永远不会被敌人压倒,因此永远不应该被敌人吓倒。”

二、转战途中

1947年8月1日,胡乔木跟随毛泽东一行离开小河村,沿大理河向东转移,第二次到达靖边县青阳岔。以后每天转移,4日,到达子洲县巡检寺。利用在这里短暂停留的几天,胡乔木为新华社撰写了评论《蒋介石的秘密演讲录》。文章用大量事实,以冷嘲热讽的文笔,揭露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中央训练团的秘密讲演录中所暴露出来的无能和诿罪于人的手法。

8月10日,胡乔木随毛泽东到达绥德县黄家沟。13日,毛泽东一行渡过无定河,14日下午到达米脂县城郊井家坪,15日傍晚到达米脂、佳县交界的陈家岔。16日上午,从陈家岔出发,夜晚转移到佳县以西15公里的曹家庄。17日黎明离开曹家庄,中午到达佳县白龙庙村。短暂休息后,继续行军。18日,冒雨抢渡五女河,傍晚到达佳县杨家园,为山洪所阻,即在此宿营。19日上午离开,中午到达佳县梁家岔。8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到达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所在地佳县前东原村。

在这里,胡乔木随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参加由彭德怀主持的旅以上干部庆祝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下午,毛泽东率中央机关离开梁家岔。8月24日,胡乔木随毛泽东一行到达佳县朱官寨扎营,结束了转战陕北最艰苦的一段行程。

在这段行程中,胡乔木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常常利用行军休息的间歇写稿。有时一无依傍,就俯身马鞍,挥笔成文。后来胡乔木回忆说,转战陕北这一段是他一生中精力旺盛的时期,也是写作速度最快的时期,可以做到倚马可待。

三、从朱官寨到神泉堡

胡乔木跟随毛泽东在佳县朱官寨住了29天,直到9月21日离开。

这29天,生活非常艰苦,因缺粮,经常吃野菜、黑豆充饥。胡乔木仍然挥笔不辍,写出了指导全军实行战略转变的重要文章。1947年9月4日,为中共中央起草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四十条”的命令;11日,为新华社撰写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的全国性反攻开始》;17日,为新华社起草“陕北十八日电”《中国共产党的威信在远东人民中扩大》;18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16周年,写新华社社论《救国必先灭蒋》。

1947年9月21日,胡乔木随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从朱官寨出发,到达佳县张家崖,23日到达神泉堡。神泉堡坐落在佳泸河以南,距佳县县城七公里。村子依山傍水,宁静秀丽。村南山崖上有两股清凌凌的泉水,日夜长流。村中住着三十多户人家。毛泽东等住在高继荣家的窑洞里。

在神泉堡住下后,10月6日,胡乔木遵毛泽东嘱咐,起草毛泽东、朱德致斯大林庆祝十月革命30周年贺电。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两个重要文告:一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口号;一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统一规定。训令是胡乔木起草、经毛泽东修改定稿的。10月30日,新华社发表胡乔木写的社论《中国和亚洲——美国人民的朋友,美国反动派的仇敌》。11月4日,新华社又发表胡乔木写的评论《蒋介石解散民盟》,揭露蒋介石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强令解散,并对该盟人员进行迫害的行径。毛泽东对文章作了四处重要修改。

为纪念十月革命三十周年,胡乔木为新华社撰写了题为《纪念十月革命三十周年》的长篇社论,毛泽东加上正标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于11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在庆祝十月革命三十周年的时候,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和一切觉悟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怀抱更光明更热烈的希望,对于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的战斗意志,和对于人类解放事业必然胜利的更伟大的信心。”“十月革命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打开了帝国主义统治的第一个缺口,树立了社会主义乐园的第一座灯塔”。“十月革命是科学的胜利,这个科学的名字叫做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以来三十年各国人民斗争的历史,从一种意义上说,也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对于反动势力的纸老虎斗争的历史”。毛泽东对这篇社论作了补充和修改,在社论最后,增加了一段联系中国革命现实、坚信必将打倒一切敌人建立新中国的十分重要的话。

中央纵队在神泉堡住下的日子里,形势已经根本好转,生活也比较安定。毛泽东要胡乔木把谷羽接回来,让他们夫妻团圆。1947年10月中旬,胡乔木到临县三交镇,把在那里搞土改的谷羽接来神泉堡。谷羽参加到毛泽东转战陕北的队伍中间,帮助胡乔木做些秘书工作。当时,毛泽东亲手写的或批改的新闻、评论和社论不少,她舍不得把毛泽东的手稿直接交出去油印,每次都先抄写一遍,把手稿留下来。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她保存了一批毛泽东的手稿。新中国成立以后,她把这些珍贵的手稿交给了中央。

四、在米脂县杨家沟

1947年11月20日,胡乔木随毛泽东离开阎家峁,到达佳县乌龙铺。后经米脂县申家硷,于22日下午到达米脂县杨家沟。

杨家沟是陕北最大的村庄,在全国也不多见。庄子里聚居着马姓大小地主55户。这里的窑洞别具特色,融汇了中西建筑的优点。中央直属队在杨家沟前后住了四个月。胡乔木和任弼时、陆定一住一个院子,在毛泽东的院子上面,两个院子离得很近。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召开中央扩大会议,即中共党史上着名的“十二月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陈毅、陆定一、习仲勋、马明方、李井泉、李维汉、李克农、李涛。胡乔木也正式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毛泽东的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和他所写的《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

十二月会议一结束,29日,胡乔木就为中央起草了致中央工委、各局、各分局、各兵团首长等的《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中央扩大会议简报》,向党内高级干部通报十二月会议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十二月会议开得很成功,毛泽东的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经过新华社和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广播后,在解放区和国统区,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蒋介石阵营内部引起了极度的恐慌和不安。

1947年即将过去。毛泽东召集随他一起转战陕北的几个大队负责人辞旧迎新。他高兴地对大家说:“1947年是胜利年,也是辛苦的一年,大家要好好地过个年。”1948年元旦这一天,胡乔木和周恩来、彭德怀、叶子龙等一起吃饺子,贺新年,共享革命不断胜利的喜悦。

随着各解放区的节节胜利,尤其是东北战场已攻克了许多城市,有些政策性的问题亟待解决。

1948年2月6日,胡乔木为中共中央起草致东北局并中央工委关于劳动法起草的电报指示。毛泽东稍作修改发出。这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文件。它依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指明了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和处理劳资关系的原则。电报批评哈尔滨市战时暂行劳动法草案,仅对劳动者福利加以详细规定,“而对于和厂方合作、积极奋斗、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责任和劳动态度,则没有提到或提得很不够”。电报强调,“全党应认清解放区公营企业中工人与厂方的关系,解放区私营企业中劳资关系,蒋管区民营中小企业中劳资关系与官僚资本帝国主义资本企业中的劳资关系,乃是四个性质上各有不同的关系。对于它们,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分别采取不同态度。”电报指出:“解放区公营企业中,从厂长到工人都是同一阶级,其中没有剥削,共产党必须唤起工人觉悟到这是自己与人民的事业,应与厂方通力合作,在战时更应节衣缩食,加紧生产,牺牲目前与局部的某些次要利益,以换取长远与全体的根本利益。解放区有益国民经济的私营企业(包括暂时允许存在的外资企业),在接受人民民主政府领导的条件下,即在不作非法操纵、过分剥削及其他破坏性活动的条件下,虽仍剥削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但大体上亦是为人民与国家服务的,其一定的发展是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及新民主国家有利的,故与不受人民领导的蒋管区私营企业不同,与完全反对人民的官僚资本更不同。”

1948年2月8日,胡乔木参与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一九四八年二月八日草案)。对胡乔木起草的草案20条目录部分,毛泽东稍作修改。从文稿的字迹来看,“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由胡乔木起草的,毛泽东也作了少量的修改。“军人和革命军人”、“贫民”、“各阶级的债务”等也是胡乔木起草的。胡乔木等人还在毛泽东指导下,对其他部分的内容作了许多重要的修改和补充。

在修改和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草案)》的过程中,毛泽东不断发出指示给***、周恩来、任弼时以及胡乔木。毛泽东明确指出:“这个文件,实际上带有党纲、政纲、政策等几重性质。我们如果要取得全国胜利,需要有这样一个文件,党内外才有明确遵循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章程。”

胡乔木还协助毛泽东就一些重要政策性的具体问题起草指示。1948年2月23日,针对晋察冀中央局提出的阶级划分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胡乔木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致晋察冀中央局(在阜平)并中央工委的电报。毛泽东对电报稿作了几处修改后发出。3月8日,胡乔木又为中央起草了一份指示电,主要是以吴满有入党为例,解释关于剥削者出身的革命者入党的政策。3月9日,毛泽东还就《公开发表〈山西崞县两个区是怎样进行土地改革的〉》指示胡乔木:“将此件交给范长江,用明码发给新华社,转播全国在报上发表。广播及登报,时间愈快愈好。”

同一天,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开始和汪东兴、叶子龙等商量东渡黄河的部署。这预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